分享

“雷锋号”:传承雷锋精神永无终点

 铁道之旅 2013-03-05
TD>
 

“雷锋号”机车的第十二任司机长张金梁擦拭“雷锋号”。

  2月22日,刚刚结束了出乘任务的韶山3型5035号电力机车缓缓驶进兰州铁路局迎水桥机务段,车头前有雷锋头像和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雷锋号”。在“雷锋号”运行的23年里,机车组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始终不变的是雷锋精神。

  今年59岁的张凤舞是雷锋号的首任司机长,1989年7月25日,他和机车组的9名同志亲手将雷锋头像挂在火车头上。“在当时那种大环境下,看好‘雷锋号’的人并不多,还有人抱着看戏的态度等着看我们怎么开这趟车。”张凤舞回忆起当年颇为感慨,“当时我们组就一个想法:不做出榜样,这个牌我们就不挂。”张凤舞和机车组其他8名成员鼓足了干劲,干出了响当当的“雷锋号”。“当时是蒸汽机车,节煤是很重要的一项指标,这可是项技术活,我们机车组最多1个月省出了67吨煤。”

  继张凤舞之后,“雷锋号”先后迎来了12位机车组司机长。第四任司机长张景松以安全行车50多万公里、个人安全行车1400余趟、所在机班共防止各类事故17起的优异工作成绩在“离地三尺”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第十一任司机长邱江用勤奋和刻苦努力弥补着“非科班”的“先天不足”,硬是将电力机车的业务知识“烂熟于心”,还摸索出“五多”“三勤一到”和“两个百分之百”的工作方法,岗位技能在全车间出类拔萃,被车间选拔为技能业务的“示范带头人”。

  一任任“雷锋号”司机长的岗位责任感,让我们理解了为什么“雷锋号”机车既牵旅客列车、货物列车,还干调车作业,跑专、特运任务,心甘情愿“连轴转”;也理解了为什么当列车行进到距信号机仅70米处,信号突然变红时,“雷锋号”乘务员照样能把列车稳稳地停在信号机外。

  2005年8月,随着机车值乘方式的改变,“雷锋号”机车组告别了“包乘”时代,步入“大轮乘”。从这一天起,迎水桥机务段所有机车乘务员都有了驾驶“雷锋号”机车的机会,原来集中在一个机车组里学习、实践、传承、发扬的雷锋精神辐射到了更多岗位上。在“雷锋号”机车组人员的影响带动下,青年乘务员主动资助原中卫县东台乡东台中学初一学生马访对上学,至今已11年时间;机车司机李新运、吕振乾分别从中卫市应理渠、高庙公园人工湖中勇救落水儿童……有一位职工写下这样一段心得体会:“既然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那我们就用有限的生命在有限的时光里去践行那蕴含着人类社会永恒进步主题的‘为人民服务’精神。在岗位上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就是要把本职工作做好。”这段话已经成为全段很多职工的共同心声。近年来,迎水桥机务段学雷锋义务奉献的职工不计其数。

  “雷锋号”机车只是一辆火车头,但承载着的,是雷锋鼓舞人、激励人、感染人、凝聚人的不朽精神;释放出的,是雷锋催人奋进的无形力量。截至2012年1月底,“雷锋号”机车已安全行驶274万公里,连续安全生产8367天,安全运送旅客490余万人次,担任专、特运任务近百列,累计防止各类事故323件,排除了上百个事故隐患,在沙漠铁路运输生产中,创下了机车保养第一、运行正点率第一、平稳操纵第一的奇迹。(记者李徽 王晓龙文/图)

 

已退休的“雷锋号”第一任司机长张凤舞回忆起23年前“雷锋号”挂牌之初的情形,脸上写满了自豪。

“雷锋号”机车夜以继日地奔驰在塞上千里铁道线上,用铿锵的车轮和清脆的汽笛将雷锋精神演奏成一曲曲华美的乐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