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痒与性

 初心阅读室 2013-03-07
  众所周知,痒是皮肤受到轻微刺激而引起想挠的感觉。可是,斯宾诺莎这位著名的哲学家,却给恋爱定义为“痒”,认为恋爱是“同时有外缘印象做原因的一种发痒”。这其间,风马牛怎么相干呢?
      
   达尔文《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一书,提出人的行为的“有用习惯”原则,指出有些行为今天似乎无用,但其原始是有用的,往后只是假着习惯势力再起而已。因此,我们要揭示痒与性欲的风马牛之相干的真谛,必须溯根求源,托出痒的原始底蕴。
   
   已故的中国心理学会创始人张耀翔教授,在其《感觉心理》中指出:痒是动物触须经验幸而存在者,是天生为警告外物的逼近,抵抗外物的侵犯而设。动物的行为,说千道百,不外于饮食、防御和性,可囊括为生活与生存两大范畴。防御和性同属生存范畴,防御是为个体的安全,性是为个体的繁衍延续种系。从这角度说,动物的防御与性存在着某种共通现象,即痒与性联在一起的现象,便既顺理又成章了。
   
   是这样吗?且看现实。我们只要观察一下动物的性行为,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低等动物的求偶,触觉最占上风,雄性伸出触须,一经触及雌性,即行交配。高等动物的求爱,虽然高明得多,但仍以触痒为向导,或用鼻子向对方的动情区喷热气,或用舌舐对方的动情区,得到回响后即行交媾。最耐人寻味的是大象的匹配,牡象先用鼻子在牝象身上反复抚摩,接着两象并肩而立,彼此的鼻子互相纠结,彼此把鼻尖塞进对方的嘴里。动物的这种性行为,与人类求爱到相当程度时情不自禁的动作,何其相似乃耳!
   
   动物的这种性行为,展示着这样一幅图景,轻触以引起对方的痒,唤起性欲,进而接受性的邀请。同时,亦揭示着这样一种事实:痒与性欲,存在着前驱与后续的关系,“要找一条路子来唤醒性的活动,它是最方便的一条,也是最有力量的一条”。
   
   动物界的性活动从搔痒和厮磨开始,人类揖别动物界,不再匍匐而走,顶天立地地站了起来,以视觉统帅感知,是不是还存在类似动物的现象?且看初民文化。一些文明单纯的民族,据报道,迄今仍把搔痒作为求爱的表示。在语言文字里,痒与性的关联亦普遍存在,汉语里有“耳鬓厮磨”;南美火地岛土著人的“搔痒”和“性交”是同一个词语;拉丁文里的“痒”(pruritus),就含有“贪淫”的意思;最为有趣的是德国人,把阴蒂(clitoris)叫做“kitzlor”,意即“怕痒之物”。这些,是巧合吗?不,它反映着人的性与动物的性,存在着某种物种的渊源现象。
   
   痒与性欲的相关现象,在人体上还表现于区域的重合。最容易发痒的区域,也是性欲最发达、性感受性最高的区域,同时也是对生命最为重要、最为容易受伤的区域,如胫部、胸部、四肢根部、手脚心部,等等。生理学研究表明,这些部位的兴奋性反应与生殖器官的兴奋,存在着首尾呼应的“同感”关系——痒的感觉是性的感觉的替代,性的感觉是痒的感觉的变相。
   
   那么,人的痒与性欲是不是就存在着绝对因果相应?不。人是万物之灵,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性与动物的性本质不同,动物的性是纯生物生理现象,人则不然,虽则也是生物生理现象,但更重要的是社会心理现象,受着社会心理制约。人的发痒区域,自撩不痒,他撩方痒。撩的对象不同,反应亦不同。亲近者撩生快感,陌生人或讨嫌的人撩不仅不生快感,相反的还生恶感,拒而避之。这说明,痒与性欲的关联仗的是人的主观意念,即有无性欲的意念存在。当无性欲念时,痒的刺激便只是对痒的畏惧的生物学防御意义。
   
   理论的意义在于指导实践。掌握痒与性欲的知识,对于把握性准备的程度,提高性生活的健康满足,不能说没有启迪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