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毡苔——茅膏菜Drosera peltata】百科名片

 西纳 2013-03-09

 
 

毛毡苔属茅膏菜科,主要生长于潮湿多沼泽地区的沙质酸性土壤,花小,白色或淡粉红色,直径最大1.25厘米,叶缘、扁平,叶表面布满一层具腺体的毛,腺体会分泌一种吸引昆虫的黏性物,当昆虫被吸引前来取食时,即被叶面上可弯曲的触毛所捕获,随即叶席卷,触毛分泌酵素将其消化后,叶又张开再布罗网。

编辑本段简介

 
 

中文名:毛毡苔(茅膏菜)
英文名 : Sundew
学名 : Drosera spp..
科名 :芽膏菜科 (Droseraceae)
原产地:世界各地
品种 :全世界超过104种以上。可分为:
侏儒毛毡苔:dichrosepala, Occidentalis, Miniata,nitidula Platystigma,androsacea,pulchella,pygmaea
球根毛毡苔:.bulbosa,erythrorhiza,macrantha,menziesii,Stolonifera,macrophylla,nonaria,ramellosa
温带毛毡苔:alciae,anglica,binata,burmanii,capensis,Filiformis,hamiltonii,hilaris,intermedia,
Linearis,peltata,regia,rotundifolia,villosa,Spathulata,trinervia,glabripes,whittakeri.
热带毛毡苔:adelae,banskii,burmanii,indica,spathulata,Madagascariensis,peltata,pilosa,prolifera.
小毛毡苔台湾原本有11种食虫植物,可是在栖息地不断的遭受人为的破坏後,目前可以发现的只有4种而已,其中小毛毡苔是最常见的一种,它分布於北部山区的潮湿山壁,通常在没有阳光直射的地方可以见到他优美的身躯,说它是优美的,因为那叶子上的腺毛像极了一根根麦芽糖,如果小毛毡苔放大了100倍,我想有许多人类有会情不自禁的上它的当的。说到它的食虫本领,在笔者几十次的观察中,只有很小的昆虫会被它的陷阱所困住,而在它的身旁,蚂蚁蜘蛛横行,一点都不受它的诱惑,虽然它名为食虫植物,可是没有昆虫的进补,还是可以生长的不错。
它的花朵虫媒花,也就是要靠昆虫来授粉,这么靠昆虫来生活,真不知它要如何感谢昆虫。
 
 

编辑本段捕虫方式

主动苍蝇纸式捕虫。以腺毛末端的粘液诱引昆虫,使昆虫粘在触毛上。四周围的触毛即会弯曲将昆虫压住使不易逃脱,随即叶内的消化膜分泌消化液将昆虫消化解体。

编辑本段栽培管理

1. 温度:侏儒毛毡苔:冬天生长季潮湿4-20℃,夏天38℃干旱时休眠,若保持湿润亦可生长。
球根毛毡苔:冬天生长季潮湿4-26℃,夏天21-38℃干旱时休眠
温带毛毡苔:夏天生长季21-38℃;冬天3-7℃,某些种类会休眠。
热带毛毡苔:夏天21-38℃,冬天16-21℃均能生长。
2. 阳光:冬季温度在22℃以下,湿度在90%以上,可全日照,一般维持30-50%遮阴,全日照下,大部份品种色泽增红,更显艳丽,但叶子较小。
3. 湿度:生长季应保持介质湿润。相对湿度应80%以上。亦可保持在透明罩杯内,或养在水族箱以保持高湿度。休眠期则应保持干燥。
4. 栽培介质:70%酸性泥炭土+30%园艺用干净粗砂或珍珠石 PH:4-6
5. 浇水:保持在透明罩杯内每3-4天浇一次即可。水族箱中视介质干湿程度而定,约每1-3天浇一次,水质以EC<0.3之RO水、雨水、矿泉水或煮沸过的开水为佳。避免用自来水、酸雨或污染过的地下水。亦可将盆底置于1CM水盘避免介质太干。
6. 肥料:千万不可施用任何化学肥料或有机肥料。
7. 病虫害: 蚜虫和粉介壳虫以陶斯松防治。
8. 休眠:侏儒毛毡苔:夏天38℃干旱时会休眠。
球根毛毡苔:夏天21-38℃干旱时会休眠
温带毛毡苔:冬天3-7℃时,某些种类会休眠。
热带毛毡苔:大部份品种不会休眠。但有些品种为一年生,如indica和burmanii枯死后,种子掉在土表,次年会再发芽,或自己收种子,次年秋季再播种。Peltata夏季枯死后,会遗留球根在土壤中,次年再发芽。

编辑本段繁殖方式

种子、球根、组织培养、叶插、分株和花梗上的芽体。[1]

编辑本段关于毛毡苔的故事

越战期间,美国陆军74 团少校帕克·诺依奉命率团执行任务,来到越南的保安县境内的腾娄森林中。在那里,他们发现一块很大的平坦地带,上面没有丛林中常见的灌木 丛、榕树及藤本植物,而是一片十分美丽的紫色草苔,如同铺着豪华的地毯。诺依曼少校下令就地休息,而麦克·西弗等3 名士兵则奉命去寻找干柴、水源。等他们返回时却惊异地发现少校等25 名官兵消失得无影无踪,那紫色的草毯上只剩下一些枪械刀刃。原来,他们都被这片美丽的毛毡苔吞食了。20 世纪90 年代,几位生物学家在腾娄森林进行考察,证实了麦克·西弗讲述的一切。毛毡苔是亚洲、非洲和北美洲的一种常见植物,属茅膏菜科,多年生草本,叶柄细长,叶片近圆形,生满红紫色腺毛,分泌黏液,能捕食小虫,是著名的食虫植物

编辑本段宽叶毛毡苔

湿地植物不全然都生长在水里,有一些是生长在 “潮湿”的岩壁石缝间,这类的湿地植物称为“湿生植物”。而宽叶毛毡苔便是湿生植物的一种,也是台湾的珍稀食虫植物之一。
宽叶毛毡苔倒卵形的叶长0.6至1.2公分,宽约0.6公分,五枚白色花瓣的总状花序,种子黑而细小。日照强弱会影响到植株体色的变化──日照充足时,叶子呈暗红色;日照缺乏时,则呈现青绿色。全株布满腺毛的宽叶毛毡苔,会借着分泌特殊气味的黏液,吸引蚂蚁等小型昆虫接近,黏捕到的昆虫也成为光合作用外的营养来源。
目前仅分布于新竹莲花寺及嘉义弥陀湿地,因遭受到人为盗采压力,及栖息地的土石掩埋问题,生存备受考验。目前莲花寺食虫植物栖地正由荒野保护协会严密圈护中,稀有罕见的食虫植物需要更多人来关心爱护。

编辑本段小毛毡苔

小毛毡苔是台湾产食虫植物中最常见的种类,属于毛膏菜科。多年生细小草本,叶片根生,成簇开展,长倒披针状匙型,长带红褐色。叶缘及叶面均密生腺毛,上半部尤多,可分泌黏液捕捉果蝇、蚊子等小昆虫。夏至秋季开粉红花色或白色花,花茎细长,顶端卷曲,花瓣五枚,蒴果、种子多数。 
小毛毡苔别名“锦地罗”、“石牡丹”、“落地金钱”等,全草直径约为五元硬币大小。全株均可入药,具轻热及解毒之效。 
小毛毡苔分布于台湾北部及东北部山区,内湖、观音山、七星山等地均有其芳踪,喜欢潮湿的山壁,常与苔藓类混生。亦有人栽培,花市偶尔可买到,野生个体适合在春至秋季前往采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