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物馆城”,建设城市记忆的厅堂

 苏迷 2013-03-14

2013,俨然成了“博物馆之年”,西安、成都、广州、昆明等城市都在为“博物馆之城”紧锣密鼓地准备。2500多岁的苏州,博物馆城的建设也已经迈出步伐。记者从苏州市文广新局了解到,苏州将在未来的3-4年间,逐年新建一批博物馆,力争到“十二五”末,博物馆总量达到百家左右。

 

苏州将成“博物馆城”

与很多市民感觉不同的是,苏州的博物馆其实并不少,目前,仅苏州市区(含吴江)已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30余家,基本形成了以苏州博物馆为龙头、国有博物馆为主体、专题博物馆为特色、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类型多样、主题多元的博物馆体系。

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李红介绍,苏州的博物馆事业发展现状相对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公众日益高涨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博物馆数量不多、个体博物馆间发展差异较大、专业人才缺乏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

2013年,苏州博物馆城建设正式启动。未来几年内,博物馆、纪念馆、展示馆、名人故居等多种文化载体的逐步建成和整合,将以全新的姿态,向人们展现出苏州独特的吴文化、苏作文化、世家文化、近代文化、商帮文化、创新文化、运河文化等代表性吴地文化符号。

“建设博物馆城的概念立意,就是要让当代多元化、个性化城市品格的美学框架理念服务人文生态,服务文化民生。”东吴博物馆馆长陈凤九此前接受采访时说,“其中,鼓励利用民间资本与私人收藏参与博物馆城的建设,也是推动文化产业提升质量的一条新路。”

 

民办博物馆迎来春天

按照《苏州十大文化工程初步方案》的部署,2013年我市将建设“运河遗产解读陈列展示馆”、“古城墙博物馆”、“状元博物馆”、“过云楼藏书馆”、“生肖邮票博物馆”等多座新博物馆。同时,一批民办博物馆业已被纳入到扶持发展的规划之中。

苏州市博物馆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喆介绍,“2013年,协会将以扶持民办博物馆发展为工作重点,对民办博物馆的业务建设和行业自律进行规范、引导与服务,开展对口帮扶,进行业务培训,吸引民办博物馆积极参与博物馆行业活动,在发挥社会作用方面与国有博物馆形成有机互动,使之成为苏州市博物馆行业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的公众文化需求一向旺盛,近年来民间收藏更是持续升温,文化共享意识也愈加彰显,各种门类的民办博物馆蓬勃发展,方兴未艾,从保护地方历史文化角度,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民办博物馆已有几十家。但就整体状况而言,这些博物馆事业还处于起步、探索和培育阶段,博物馆城建设项目的启动,无疑将给这些民间馆带来发展的春天。而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这座充满着历史记忆和文化烙印的城市,和居住在这个城市里的人们。

 

 

与博物馆有约

 

了解一座城市,各有各的路径。有人喜欢逛街,用自己的钱包去体会城市的发展;有人选择品尝风味小吃,从排挡吃到星级酒店;有人会去博物馆,想透过那些宝贝,真正读懂这座城市。

 

“铜炉大师”建巧生炉博物馆

博物馆以“巧生炉”作品类别及制作技艺为主线,陈列出陈巧生先生几十年呕心沥血的经典作品。博物馆内将提供各式工具模型,让看客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铜炉制作的整个过程。从制作模具、雕刻蜡模、炼铜、用铜水浇筑、脱模到最后打磨上色,看客们可以亲身体验一番。

 

石湖北岸将建越城遗址博物馆

随着渔家村村庄整治与再利用项目协议搬迁全部完成,渔家村项目一期将建越城遗址博物馆,并恢复新郭老街的历史风貌。越城遗址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址,包括越城遗址与越城城址二部分。遗址文化层厚达8.21米,可分上、中、下三大层,分属于春秋时代、良渚、马家浜三个不同时期的文化堆积。

 

相城区建“御窑金砖博物馆”

御窑金砖为古代皇帝所御用,当时相城陆慕生产的金砖由于其质地精良,博得永乐皇帝的赞赏,赐名“御窑”。目前,相城区陆慕御窑村还完好保存着当年72座砖窑中独特的古砖“姊妹”窑。2006 年,御窑古窑被列为“江苏文物保护单位”,御窑金砖特有的制作工艺也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苏州大运河遗产展示馆

展示馆陈列将运用声光电等科技手段,阐述苏州运河遗产的独特性,同时利用互动体验装置让参观者可以“对话”古老运河文化。京杭大运河苏州段全长82.35公里,沿岸、周边留下了众多文物古迹,仅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首批申报名单的,就包括苏州城区运河故道、现京杭运河苏州至吴江段河道,以及盘门、山塘历史文化街区、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等七个点段。

 

相门段建古城墙博物馆

该段城墙的中空空间7439平方米,其中南段城墙空间将用作古城墙博物馆。博物馆分为上下两层,将展示有关苏州城墙的史料。15公里长的古城墙是苏州城历史文化的见证,其创造的“亚”字形平面布局和每门辟水陆两座城门的独特结构,具有极高的文化和学术价值。

 

平江路建状元文化博物馆

以展示苏州状元文化为切入点,以“状元”线索梳理出苏州古建老宅文脉,推出状元文化精品旅游线路。目前项目正在进行概念性方案设计。

苏州是状元之乡。按现在辖区计算,历史上苏州曾出现过45位文状元、5位武状元。

 

苏州过云楼藏书馆

利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过云楼的一部分作为馆舍,用于过云楼历史资料陈列和部分与过云楼有关的藏品展示。苏州过云楼第一代主人顾文彬(1811年-1889年),中过进士,做过道台。“过云楼”以收藏字画为主,不过也藏有部分古籍。

 

柴园内建教育博物馆

柴园是市文物保护单位,1957年以来,市盲聋学校在这里办学55年,整个园子古色古香,园中尚存船厅、曲廊、水榭等古建。教育博物馆的建设周期预计为3年,馆内将陈列苏州教育发展的历史典籍、文物等,同时还将运用多媒体技术吸引青少年的关注。

 

陆巷将建社区博物馆

陆巷社区博物馆建设分一个展示中心和五个展示区,即:陆巷社区博物馆展示中心,太湖自然风光展示区、古村遗迹展示区、世族生活展示区、民风民俗展示区和民间工艺展示区。此博物馆建设模式将推广至金庭明月湾等古村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