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生本身是不可替代的课程资源----教改探讨(120)

 昵称503199 2013-03-16

学生本身是不可替代的课程资源----教改探讨(120)

      学生本身是不可替代的课程资源

在新课程理念下,“为了学生发展而教”已成为共识,教师比较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然而,教师更多地把学生看做教育对象,而忽略学生本身也是课程资源,而且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也就是讲,一切可以与学生学习发生联系的事物都是课程资源,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资源不仅仅是教材、教辅、图书、音像、网络、社区等,学生也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包括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个性特点、思维方式、学习类型等自身信息,以及随机生成的一些信息。从课程资源角度来看,学生资源有以下价值。

1、教学内容的资源库

“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已成为教师备课的三步曲,但对如何背学生还停留在研究学生的知识基础上,也就是将仅仅是考虑学生已学了哪些知识,而对学生生活经验、个性特点、思维方式、学习类型等考虑甚少。这说明我们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风格,千万不要“学的法子”跟着“教的法子”,“教的法子”跟着“考的法子”,否则这样的老师就是“拿书本来配学生”,拿学生来应付考试。陶行知先生指出依据生活来教育过什么生活用什么书”,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才能对学生起到指导作用,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教学生成的触发点

陶行知先生要求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不再是按照教学预设的内容程序化、流线型进行,而是在师生之间互动对话、共同探究中不断智慧生成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课堂上呈现出来的瞬息万变的信息,如学生的学习意向、学生的偏差错误、学生的新点子好思路等等,及时整合、调整和补充课前预设的教学思路,从而实施动态生成式教学。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学定教”的理念,并有一双教育慧眼,善于捕捉和利用学生信息,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3、问题解决的小助手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学生与老师一样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取得信息,教师要从一个教人者转化为学习者,转化为和学生并肩作战的共同探究者,在共同探究中共同发展,成为学生的同学、学生的朋友及学生的学生。一方面,教师要树立“教学相长”的意识,开放包容、大气真诚地“蹲下身来向孩子学习”。另一方面要发扬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加强合作学习,促进生生互动,让学生间彼此分享、彼此借鉴、彼此激励,构建“学习共同体”。让学生成为解决问题的小助手,成为解决问题的促动剂,成为解决问题的探究者。

4、教学达成的裁判员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强化“以学定教”、“以学论教”的意识。也就是说,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不是看教师是否“行云流水”般讲完没有,而是看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程度和收获了多少,学生的领悟程度是评判教师课上得好坏与否的尺度。真正的课程评价者不是教师本身,也不是旁观的同行和专家,而是课程的参与者——学生。 

总之,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学生本身就是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课程资源,这就需要我们把学生身上所具有的教学资源从潜在的状态上升到显性状态,从个体分散状态上升到群体共有的状态,从散乱状态上升到整合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效益,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毛道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