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海泛舟:五花八门的胃肠道“憩室”

 昵称535749 2013-03-16
2013-03-16 15:06:19

     众所周知消化道是一条5~6米长的“管道”,从食管起到肛门止,一般由黏膜、黏膜下层、肌层、浆膜等四层组成,有些部位肌层又分成纵行、环行等层。整个肠壁各层同时向外突出者称为真憩室,多由疾病引起;而无肌层只有其他层膨出者称为假憩室。从消化道腔内用胃(肠)镜看,无论真、假憩室,肠壁上都有一个凹坑。而这种情况以老年人多见。

    憩室的外观可谓五花八门,有的只是浅浅一凹,有的直挺为枝,有的像小芽孢,有的下垂为袋。一般的憩室都有憩室口、憩室颈(有的无颈)、憩室囊三部分。

    憩室大小悬殊,小的直径仅1~2毫米,而巨大者可达数厘米。数目从1个至数十个不等。

    憩室在消化道分布广泛,从咽部开始(岑克尔憩室)到直肠各段,甚至胆道系统均可发生。我国人以十二指肠前两段最多见,占60%~ 70%,食管中段、升结肠、乙状结肠也不少见。同一位患者可在不同部位出现憩室。

    憩室发生的原因与肌肉较弱、食物中缺乏纤维素、发育异常、肠腔内外疾病的牵扯、肥胖等有关。

    一般憩室并无严重症状,也无须特殊治疗,更不必轻易手术。一旦出现憩室炎、憩室穿孔、瘘管形成、出血、肠梗阻等问题,就是憩室病了,必须积极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