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绝句】***即景*** 第二十七组 《***续***诗***品 清***袁枚》

 振波浪清 2013-03-18
【绝句】***即景*** 第二十七组 ***续***诗***品 清***袁枚》 

七绝——感慨......

枯枝怎不恨秋风,
叶子无家带野穷。
梦里常寻南去雁
琼崖月下绿仍葱!

七绝——书前另感......

阵雨从正读
轻舟挤浪柳相扶。
窗前不觉三更入,
故土由心枕月图。

七绝——城夜思......

月挂枝头七八分,
兰亭步影雪无纹。
家乡北望乌苏里,
想是千灯正执勤!

七绝——约会......

一阵银铃向耳边,
心慌不许上喉前。
书生总是时扶镜,
欲找新词汗滴先!

七绝——读杜诗另感......

陋室怀云墙洞月,
三更枕上数星村。
心宽可令长安小,
只惜秋风认错门。

***************************************************
 
 

 

***即景***


混元运物,流而不注。

迎之未来,揽之已去。

诗如化工,即景成趣

逝者如斯,有新无故。

因物赋形,随景换步

彼胶柱者,将朝认暮。


恁说:

这个题目名字虽然叫做即景,

实际上说的却是纳新与变化,也就是与时俱进。

嘿嘿,

袁老夫子讲的挺高深,

其实单就写诗而言,就是要善于变化,

学会把新的事物和新的内容注入到诗中去,

这一点恐怕是现代人最难把握的,

也是学格律诗比较尴尬的一个地方。

比方说,

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要是放到现在去写,

恐怕只能是长安一片月,万户电视声了,

毕竟现代很多都用了洗衣机。

记得以前曾经写过一首诗,

里面有一句

“漫落松棋听风起,闲拨炭火映雪明。”,

贴出来没有多久,硌石兄就跟贴说道:

不过炭火我不太信,现在的庙和和尚都是忙着挣钱,很世俗哈~~ 。

虽然搪塞过去了,

事后一想,

确实当时人家寺庙里面都是用的空调,没有什么炭火之说。

再仔细一想,

也许是自己古诗看多了,

写作的时候已经很难脱出古人的彀中。

所以说这吐故纳新,

把现代的东西用古代的格律表现出来,

正是古诗的尴尬之处,

也是学古诗的人需要努力的方向。

(胶柱:胶着,拘泥,古琴的琴柱可以移动,方便根据曲子调节音准。《抱朴子》:驽锐不可以一涂验,筝琴不可以胶柱调也。)


振波浪清读后感:

53.

诗如化工,即景成趣 —— 善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54.
因物赋形,随景换步 —— 诗词应是时代的脉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