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号 |
指标 |
标准 |
等级 |
A |
B |
C |
D |
E |
1 |
目标 |
①编制:科学合理,明确具体。
②落实:反映在教学内容上,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③达成:实现既定目标,并有意外收获。 |
|
|
|
|
|
2 |
内容 |
①紧扣目标,选择重点与关键确定主题;内容框架安排合理。
②围绕主题设计问题(题组或任务),体现教材二次开发。
③容量难易适切,循序渐进、有内在逻辑关联、梯度适宜。 |
|
|
|
|
|
3 |
过程 |
①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模式为“预学—展示—反馈”。
②衔接自然,节奏耦合,浑然一体,进程顺畅。 |
|
|
|
|
|
4 |
教
法 |
①适时登场:介入(点燃、点拨、点评),让学生把经历当成是自己的;恰当利用教学资源;③依据学生差异,针对即时需要,分层分类施教。
②主动撤离:检索(暴露的问题与精彩的生成),弄清(深入的程度与进展的可能)。 |
|
|
|
|
|
5 |
学
法 |
①参与有广度:全员性、全程性,全方位(感官、方式、时空)。
②自主有强度:自立(目的、主见)、自为(支配时间、选择机会与方式)、自律。
③合作有效度:活而有序(同质互助、异质帮扶、分工协作、交锋协商),激荡升华,和而不同。
④探究有深度:用色笔标记、批注、记录;互检考问到位;发现提出问题有价值(指向、真实、明确、可解),分析解决问题很得法(根据、逻辑、规范、创意)。 |
|
|
|
|
|
6 |
互动 |
①质度:深度对话多元,沟通交流多维;同类意见得以整合,不同见解得以理清。
②温度:情绪高涨,反应快捷,畅所欲言,碰撞思维。
③风度:彼此尊重,互助互励,情感交融,和谐共赢。 |
|
|
|
|
|
7 |
教师
素养 |
①精神抖擞,充满激情。②功底深厚,善于追问。
③善于捕捉教学契机,妥善处理偶发事件。 |
|
|
|
|
|
8
|
学生
素养 |
①神情专注,各尽所能,踊跃尝试,乐于分享。
②善于倾听、观察、思考、笔记;精于发表、质疑、总结、反思。 |
|
|
|
|
|
9 |
效
能 |
①效率:低投入(时空、精力、资源、策略),高产出(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②效果:掌握知识间的实质性关系,能用自己的方式再现新的知识技能,对所学及其蕴含的思想方法规律特征进行不同层次的梳理、归纳、表述,成功地“应用”这一学科知识于新的情境中。
③效益:学生体验到学习与成功的愉悦,出现课已完、意未尽的感人场面;带来新问题,引向新的探究轨道。 |
|
|
|
|
|
10 |
亮
点 |
①理念高度:以学生发展为本。②操作尺度:以学定教,教为不教。
③终极目标:不教而教。④增殖力度:创新尝试,灵感火花,爆出精彩。 |
|
|
|
|
|
总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