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自学成才经历

 卢秀华的图书馆 2013-03-19

我的自学成才经历

 

    我年轻的时候有一个梦寐以求的愿望,就是能够上一所名牌大学,走进高等学府接受正规高等教育。然而,那时候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大学不能正常招生,时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文革”结束恢复高等院校招生制度,我已经选择参军,走进了军营,进大学读书的梦想是不可能实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国家推广建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这种新颖的高等教育制度吸引了我,我的求知欲望一下子被其催生膨胀起来,下决心走自学成才之路,积极报名参加了学习和考试,走进了这样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自学考试制度刚刚建立之时,有不少人没能坚持考下去,半途而废了,其原因就是摆在自学者面前的重重困难,让一些人没能克服。自学考试的周期较长,一般三到四年,每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开考两次,刚开始参加考试的都是成年人,是被“十年动乱”耽误的一代人,年龄跨度从三十岁左右到五十岁左右,这些人都已成家立业,需要边工作、边持家、边学习,事业、家庭、自学要统筹兼顾,其难度可想而知。我当时参加自学考试就面临着三大困难:第一,学习时间难以保证。参加自学考试全靠自己自觉学习,没人督促和监督你学习。我为了挤出学习时间,只能放弃个人的休息娱乐时间,节假日、午休时间都用来看书学习;参加自学考试那一段时间,我没有睡过一次午觉,晚上都要学到12点左右,真有一股拼命学习的精神。第二,缺少学习资料。自学所需的学习材料全靠自己收集,自订了高教自学考试刊物,凡是考试大纲要求阅读的书籍,想方设法四处寻找,或购买或借阅或手抄。新华书店和图书馆是我经常去的地方,还想办法托人从主考院校收集学习资料。几年下来,积累了许多宝贵的自学资料。第三,遇到问题无人辅导。我在自学中遇到难题通常采取三种办法克服,一是参加辅导班。刚刚兴起自学考试的时候,社会上纷纷办起很多自考辅导班,这些辅导班通常都是晚上或者节假日上辅导课,参加辅导班听课是我解决难题的一种有效方法;二是到当地的院校找本专业老师请教。这种办法轻易不使用,实在解决不了且比较重要的难题,才登门求教。那时,院校老师对自学者的学习热情很支持,乐于为自学者解疑答惑。三是自学者之间互相讨论交流。这是常常运用的方法,简便易行,也很有成效,互相交流学习体会,往往能够有许多意料之外的收获,能够全面准确理解所学内容。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就这样以坚韧的毅力,用三年时间,自学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十几门课程,每门课都是一次就通过了严格的国家考试,取得毕业文凭。当时我是所在省份建立自学考试制度后第一届通过自学考试毕业的自考生,受到表彰奖励。毕业后,我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在部队的军事理论研究中撰写了许多学术论文,得到专家、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有些文章还在《军事学术》、《解放军报》等全国全军级报刊上发表。为此,我在部队期间荣立二等功一次;1990年2月,由《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15个单位主办“全国自学成才优秀人物评选活动”,我被评为自学成才者,自己自学成才的事迹被收入《中国自学人才荟萃》一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