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一种中耳粘膜甚至骨膜、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本病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不及时、不当或不彻底迁延而成,或因鼻咽部及邻近器官的慢性炎性病灶经咽鼓管感染所致。致病菌主要为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等。
有哪些症状?
1.单纯型:炎性病变主要在鼓室粘膜,粘膜表现允血、肿胀、增厚,其特点为间歇性流脓,量多少不一,静止期可完全干燥,上呼吸道感染或污水入耳时流脓增多。脓液为粘液性或牯脓性。鼓膜穿孔多在紧张部中央区,大小不等。出现轻度传导性耳聋。
2.骨疡型:组织破坏较广泛,累及骨质及听骨,鼓室内有肉芽或息肉形成,影响脓液引流,呈持续性流脓,脓液粘稠,常有臭味或出血,鼓膜紧张部大穿孔或边缘性穿孔。多有重度传导性耳聋。
3.胆脂癌型:长期持续流脓,量多少不一,有特殊臭味,鼓膜紧张部边缘性或松弛部穿孔,有少数病例外耳道无脓,仅鼓膜松弛部附有脓痂,鼓室可见灰白色鳞屑状物,发生重度传导性耳聋或混合性聋。
如何治疗?
生黄芪20-30克,桂枝5克,生白芍15克,饴糖10克,大枣5克,赤芍12克,柴胡5克,丹参15克,连翘10克。
*耳腔分泌物多,脓汁稠,加龙胆草9克,车前子(包)9克,金银花9克;
*脓汁腥臭,加黄柏6克,黄连6克,败酱草12克;
*脓汁多而稀薄,重用生黄芪30-50克,加当归9克,薏苡仁12克,白术9克;
*头痛甚,加川芎9克,蔓荆子9克,白芷6克,佩兰6克;
*头晕恶心,加防风6克,白蒺藜12克,竹茹9克,半夏12克。
上药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时,煎煮2次,药液对匀,分2次服,每日1剂。
有哪些单验方?
1.木鳖子30克,赤小豆15克,大黄15克,共研细末,以少许花生油调匀,以棉签蘸之涂于耳内。
2.鲜苦胆汁适量,先用双氧水将耳内浓液擦洗干净,滴入鲜苦胆汁,然后以棉球堵塞耳孔,每日1次。
3,黄连、黄柏各20克,大黄10克,水煎2次,取液200毫升,浓缩成50毫升,将患者常规清洗后,滴入药液,每日3次.
特别提示
1.患有本病者,最好做鼓膜修补术。如因各种原因而无法做此手术者,可常服补中益气丸以补气固卫,预防感冒和急性发作。
2.如患感冒、伤风、咳嗽、鼻炎等上呼吸道疾病,要积极治疗。
3.平时擤涕时不能用力。
4.注意防止水液侵入耳中,惠时禁止游泳、潜水,同时洗澡尤其是沐浴、理发、雨中行走时也要特别注意,保护外耳道,婴儿要注意防止其眼泪、鼻涕、口水等流入耳朵里。
5.对婴儿要采用正确的哺乳姿势,即授乳时将婴儿取头高位授乳,切忌横位授乳。
6.注意加强营养。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不宜温度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