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一些地方转变作风,精简会议,五六个甚至七八个会议合并召开。精简会议是好事,可不少人提出怀疑:合并这么多的会,能不能保证会议的效果?
“文山会海”是老毛病。“管理就是收费,干部就是开会”,一级一级的会,没完没了的会,吞噬了干部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的时间,还造成了经济上的无谓浪费。笔者做过多年时政记者,报道过五花八门的会议,对会议泛滥有切身体会。
转变作风,精简会议,向“会海”开炮,对可开可不开的会进行治理,把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腾出时间精力抓落实,这是贯彻十八大精神,改进作风的应有之义。
但开会本身没有“原罪”,开会只是布置、推动工作的一种手段,是个工具。一个会开还是不开,关键是看需要。若开会能够推动某项工作的开展,当然要开。若以会议以外的其他行政手段同样也能解决问题,且成本更小,则不开。开会是在做事,不是开给人看的。开会就要开有效的会,开有用的会。如果开会只是表明已经开了几次会,表明很重视这项工作,而不计实际效果,这样的会当然成本大于收益,少开为宜。形成“会海”的主要原因是一些领导干部缺乏务实作风,把开会当成了落实。
开会多少是个问题,以哪种形式开会也是个问题。现在通讯技术手段极其发达,为减少改进会议创造了客观条件。比如原来须聚在一起开的会,现在开电话会、电视会、网络会,也可收到“面对面”之效,既节约成本,又节省时间。
把时间相近、主题相近、参会人员相近的两个或多个会议合并开,是减少会议的一种好形式,也是一种创新。如年前,我省就把省委全体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合并开,吹出了一股清新务实之风。当然,这两个会可以合并的前提是“时间相近、主题相近、参会人员相近”。
但是如果把若干不相干的会议合并到一起开,会议的效果就让人产生怀疑。会与会之间的内容是互不相干的,那么,与会人员本来听一个会,结果就要听若干个会,反而开会的大部分时间成了“陪会”。半小时的会,至少得开半天。最重要的是合并起来开能不能保证效果?该说的是否有时间说,该讲的能否有机会讲?如果因会议开得仓促草率,贻误了工作,有名无实,那才叫得不偿失。
可见,把可以合并的会议合并开是创新,把不能合并开的会合并开,不顾及效果,反而是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无论有意还是无意,最终可能跳入的还是形式主义的泥潭——开会只是表明了对这项工作的重视,落了一个减少会议的 “名头”。
这就是说,许多会议不是该不该开的问题,而是怎样开得有效的问题。拘泥形式,被套话空话充斥的会是无效的会议;没有真正提出“干什么”或没有解决“怎么干”的问题,也同样是毫无用处的会。
因此,精简会议须与提高会议效率紧紧结合,不仅坚决不开不该开的会,而且要把该开的会开得富有成效——有效开会才是真正的“会议革命”。开头提到的会议合并开也非不可,但会议的效果能够做到不打折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