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我成长与咨询技能训练的起点(01)

 中外比上 2013-03-23
自我成长与咨询技能训练的起点(01) 2012-6-10 23:19阅读(720)
                                                           自我成长与咨询技能训练的起点
                                                                                                                               船  长
 
1.自我成长也好,心理咨询也好,首先要读出那个复杂的内心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是一切的起点。
  医生是不能闭着眼睛做手术的,哪怕是那个要做手术的人是医生自己,看不到怎么操刀?
 
2.想读懂,有个简单实用的办法:就是把这个爱恨情仇的故事拆成三个故事来读,咨询师要时刻思考:
  来访者的本我(指每个人内心潜在的爱欲和攻击)在叙述什么样的故事;来访者的自我(指来访者如何
  防御自己危险的情感和如何适应现实的)在叙述什么样的故事;来访者的超我(指来访者做人的目标
  是什么和来访者的道德需要)在叙述什么样的故事。
 
3.这样讲,其实还是有更多的人不知道到底该如何应用,没学过精神分析的甚至理解起来都很困难,在他们
   心中“本我,自我,超我”甚至只是一些无聊的概念而已,于此相反的是,那些把本我自我超我当成三本
   厚重的书去解读和理解的人,心中或许既有剧痛般的不被认可的愤怒,又有一种这个人与我相差的太多
   的窃喜。
 
4.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学习这几个概念并不难,通过地面培训或自己读书都可以很快的掌握,大家千万
  不要为那种学精神分析必须要被培训的观点所误导,要坚信世界上最牛逼的人一定是专家教授,而最牛逼
  的专家教授一定是能够出书并愿意出书立传的人,我想这个观点会被诸多人批判,而反对的意见无非是孔子
  所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意思就是语言有表达的局限,不能把人的全部意思都表达出来。或者无非是庄
  子讲的“轮扁之道”,意思就是最牛逼的人怎么可能是出书立传的人哪?最牛逼的人该是不屑于写书的人啊。为
  了公正起见,我也就培训多说几句:口传心授确实是很好的学习途径,有针对性,可以直接获取讲师的个人经
  验,与夜半苦读相比也轻松的多,而且能夜半苦读还算幸运的,要知道诸多论述都是散见于成百上千的文献中
  的,而不是编辑好的几本现成的教科书摆在那里等着你去读。
 
5.明白本我是什么,大概要看1000字的资料。
   明白自我是什么,大概要看50000字的资料。
   明白超我是什么,大概要看10000字的资料。
   以上是以我个人经验出发给大家打出的一个标准线,不管它是否是个准确的标准线,大家依此
   参考出超越与不足,就满足了你与我渴望在学术上进行交流的亲近感的需要。
 
   读完了之后要知道以下这样几个概念,并且能在看到每个概念后,立即调动起相关的个人体验,体验越多越好,
  相关的事件和经历越多越好,不然的话,就只是还停留在理论层面,没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更谈不上把
  理论运用到咨询中和个人成长中。
 
6.第一个是分裂:这个心理过程就是把引起自己焦虑的部分扔出去的前戏,扔出去会扔到哪里哪?一个是扔到茫茫
  宇宙中,此生此世再也无缘与这部分心理内容相会,比如一个男孩把自己身上女性的气质扔掉;一个是扔到别人身
 上去,把自己的当成别人的,这块相当难以 理解的,需要讲好多例子才可以明白,暂且不写了,只是提醒“比较理解
  投射”的人,能知道这个往外扔其实是没扔出去的,也就是个“假动作”。
 
   这个假动作做得好,很多时候其实是利于人格的发展的,或者说是人格养成的必有步骤,扔不出去会很麻烦。
   如果这个假动作没做成功或者做假动作时候内心被猛地撞了一下留下了创伤,并且漏船偏遇打头风,破屋总
   逢连天雨,就会沉淀下来,成为终生难以接纳的一部分,并且有时时闯入意识层搞的人心理烦躁痛苦的危险。
 
   分裂是边缘型人格的一种心理机制,那么是不是神经症和健康的人,就远离了分裂了哪,不是的,所以无论是咨询
   还是个人成长,多研究下分裂都是有好处的,这个机制是整个客体关系理论的基础之基础,甚至是比压抑更为原始
   的一个机制。我个人认为分裂更倾向与人的本质,人是动物性的人,作为动物首选的方式是直接表达立即反应,而
   绝不会是压抑。
 
7.第二个是投射:人生无处不投射,我个人以为投射是要做终生自我分析的,就像我现在说这番话其实也是假想
  别人和我是一样的,每个人的投射都是要做终生分析的,而我的这个分析本身就是投射。于此我又想到:那些习惯
  与使用总是、全部、每个人这样一些词汇的人,一定是偏爱把别人想成和自己一样的“投射”的人。
   投射其实有至少3个类型,比较重要的一个类型是把自己不想要的心理内容塞给别人,污染别人,作为一个既有
   社会性又有自然性的人来说,在人生的马路上不排点尾气污染下环境,其实也是不大可能的,而这就是超我与本我
   持续冲突的必然。
 
8.第三个是认同:这是一个与超我,自我,本我,都扯不清楚的防御机制,三个我中都存在认同,认同的机制大约有
   12-20种左右,举例来说:假如一个人始终表现为入乡随俗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种心理机制就是认同,细分下的话
   属于认同中的“内射”机制,过度使用内射机制的人,一定是缺少原则和道德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哪,因为内射是本我
   的功能,你觉得本我会遵守道德和原则吗?这好比让一条狗遵循道德和原则是一样的,因为狗只有本我。
 
    同性恋也是一种认同机制,比较典型的是儿子模仿妈妈最后变成了女人,只好和男人相爱,于是同性而恋之。
   还有一种同性恋似乎更为值得注意,缘起于一个人过度爱自己的爱人,结果爱人丧失了,死了或者离他而去,
   于是这个痛苦的失“爱”的人,就有可能通过模仿对方的办法来寄托哀思,最终变成了对方,成了对方的心理‘
   性别 ,于是同性而恋之。
   认同是所有防御机制运作的基础,混乱的认同或者不良的认同,会导致混乱痛苦的情感和不幸的人生。
 
9.到底什么叫中立?
   这个问题其实是可以悬赏问答的,相信答案会相当多,甚至因为大家都以为自己了解了中立而不屑于回答,
   然而,不容忽视的现实确是:很多人是仅仅把价值中立当作中立的。
  
   中立其实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依然关乎到本我,自我,超我。一个适当的有利于来访者的中立,必须是
  保持和来访者的本我.自我.超我相等的距离,更为复杂的是咨询师本人也有自己的本我自我超我,这样在咨询
  的环境里就可能出现2组6个元素的不同组合,从而产生各种反移情,这要求咨询师要有分裂自己的能力,一方面
  要尽可能保证反移情能时刻被觉察到,另一方面要“空”出半个自己,去感受理解来访者。关于中立,除此之外还有
 其他诸多内容,中立绝不仅仅是价值的中立。失去了中立,就会替代来访者走路或者出现卷入而不自知。 
 
10.写到这,空闲时候接着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