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倍子收敛在“五止”之功

 初心阅读室 2013-03-23

 五倍子为角倍蚜寄生在漆树科植物盐肤木上所形成的虫瘿。又名百虫、木附子、百虫仓。于9~10月间在虫瘿转为红色而未开裂时采收,用沸水烫3~5分钟,以杀死内部的蚜虫,捞出晒干或烘干。凡有盐肤木生长之地区,均有生产,而以四川、贵州产量为多。

  五倍子味酸、涩,性寒。归肺、大肠、肾经。具有敛肺降火,涩肠固精,敛汗止血,收湿敛疮之作用。是一味极强的收敛药,概言中医之用,功在“五止”,即止咳、止痢、止汗、止血、止脱。

  止咳

  五倍子用于肺虚久咳,属中医所谓“敛肺止咳”之法,治疗肺虚气逆,兼挟虚火之证者。朱丹溪曰:“五倍子属金与水,噙之善收顽痰,解热毒,佐它良药。黄昏咳嗽,乃火气浮入肺中,不宜用凉药,宜五倍、五味敛而降之。”此多属慢性支气管炎之候,新感暴咳不宜也。

  止汗

  五倍子用于盗汗、自汗常多外用。将五倍子研为细末,即为“独圣散”,以之敷脐止汗,自古即有记载。《集灵方》云:“治盗汗、自汗用五倍子研末,津调,填脐中,缚定,一夜即止。”可见其效颇捷,此法不独止汗,还可治小儿夜啼。对于古代以五倍子外敷止汗法,现代临床多有报道,把五倍子研粉,每晚睡前取3~10克,用凉开水调成糊状,敷于脐窩,纱布敷盖,胶布固定,重症每晚可敷两次,一般1~3次即可生效。本品既能止渴收汗又善降火生津,故阴虚者最为适宜。如肺结核之盗汗,也同样有效。

  止泻

  慢性泻痢初起,属实属热,宜清宜导,久泻久痢,则宜止宜敛。而五倍子其性不仅收敛,且有抗菌作用,故于慢性泻痢甚合。《本草纲目》以之治泄痢之附方,即有6首之多,其中以脾泄久痢方,配伍乌梅,临床应用,颇收佳效。

  止血

  固络止血。五倍子含有丰富之鞣质,能加速血凝而达到止血之效。所以历代医家均用于出血证,如尿血、便血、鼻衄、咯血、吐血、崩漏、月经过多、外伤出血等无实火者,均可内服或外敷。一般单用五倍子或配伍半量之枯矾,共研细末,米粉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10~20粒,米汤送下,一日2~3次,食后服,有止血之效。鼻衄、拔牙创面可取末外敷。

  止脱

  治疗脱肛、子宫脫垂。二者均属气虚不足,中气下陷而致,当益气升举以治其本,敛涩固脱而治其标,标本并举,收效较佳。此法古人早有所用,如《三因方》、《妇人良方》载,治疗脱肛不收,或产后脫肠,用五倍子末,加白矾一小块,同煎熏洗,效果亦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