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悲哀的历史事件介绍

 谢楚军 2013-03-24

在网上看到的一段介绍历史事件的文字。

 

18625月。曾国荃率湘军围困天京。从上海撤回的李秀成部为主力的太平军与湘军在天京城外血战46天,未能解围,李建议洪秀全“让城别走”,被拒绝。李率1万多太平军留守天京,同5万多敌人殊死斗争。

1864228月,天京钟山要塞天保城失守,32日,敌突破太平门和神策门。

61,洪秀全病逝。

73,地保城失守。天京守军仅剩三四千人。敌军在天京城墙下埋放火药3万斤。

719(清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中午,敌军点燃炸药,轰开20余丈城墙,蜂拥入城,各城门都被敌军攻占。太平天国首都陷落!敌军入京,“见人即杀,见屋即烧”,把天京洗劫一空,付之一炬,大火七日不熄。

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也许有人说,以上文字是常见的介绍历史事件的方式啊,哪里不合适呢?

我是历史学外行,脑残只是我个人的感觉。

首先,历史一般是后人写的,后人写过去的事情应该是秉笔直书,然而以上介绍文字中,除了第一句话说湘军围困天京外,下面称湘军为敌军或敌人。

我看过一份资料,说是1982年英国和阿根廷马岛交战期间,英国的BBC电台报道战况时称交战双方为英军和阿军,没有称呼英军与敌军,也没有称呼我军与阿军,更没有称呼我军与敌军。人家报道本国与外国交战的新闻尚且如此直书,我不知道我们有些历史学者写历史事件介绍为什么做不到直书。

其次,该详细的地方却一笔带过。例如“见人即杀,见屋即烧”后没有下文,究竟杀了多少人,毁坏了多少房屋,没有具体数字。

我看过一份历史资料,说湘军攻入天京,杀人的数量,杀人的残忍程度,都超过了1937年的日军在南京的暴行。可是,有关日军在南京的暴行的控诉材料不说汗牛充栋,至少可以信手拈来,然而湘军在天京的暴行却很难找到纪录。难道日本人在南京的暴行是我们国耻,本国人在南京对本国人更残忍暴行就不是国耻?

最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是天京陷落吗?如果详细了解了太平连国运动过程的细节,就会发现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早就注定了,天京的陷落是天平连国失败的结果,并不是标志着太平天国失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