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及对策 梅河口市关工委主任刘晏隆 一、青少年犯罪的成因 我们调研了社会上发生的青少年犯罪的类型及特点,认真分析青少年犯罪的成因,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研究探索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途径,为营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一点微薄之力。 (一)、教育失衡,价值观扭曲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父母要为子女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然而,由于家庭教育失衡,使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家庭教育失衡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溺爱型的,由于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不管对错,有求必应,缺乏对子女的严格要求和正确引导,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好逸恶劳,骄横拔扈的习惯,缺少自律、自信、自强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受不了半点挫折,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会出事。如有个学生,家里有钱有势,父母对其娇生惯养,有求必应,不管在家还是在学校他都有一种优越感,在班级里成了“老大”。因为他有钱,经常请同学吃冰糕、吃烧烤,好多同学都围着他转,他长得高大,经常欺负人。班里有个单亲的孩子,经济条件差,长得又瘦小,衣服又脏又破,他看着不惯欺负这个孩子。有一次一位同学书丢了,他就到这个同学面前说:“书是不是你给偷去了?”那个同学说我没有偷,他就上去打了人家两拳。那个同学由于老受他欺负,心生积怨很深,第二天从家里带了一把水果刀,心想,你再欺负我,我就用刀扎你。有一天,这个有钱的学生又来欺负他,打了两拳转身就走,这个瘦小的同学忍无可忍,掏出水果刀从背后捅去,正好刺到心脏,因抢救无效死亡。这个瘦小同学当年15岁,法院以故意伤害致死,被判有期徒刑15年。 。 第二种是棍棒型的。恨铁不成钢,教育方法粗暴。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孩子不听话,学习成绩不好,不是训斥就是辱骂,甚至棍棒相加,使孩子难以忍受,而产生逆反心理。吴某15岁是一个中学生,因学习不好,又常犯错误,其父母就经常打骂他,有时还用皮带抽用棍子打,致使吴某离家出走。由于没有生活来源,他在外面结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所谓“朋友”,在坏人的威胁下,与他们一起抢出租车。一次他们这些“朋友”抢一出租车司机被警方抓获,以抢劫罪获刑。 第三种是放任型的。有的父母忙于挣钱,对未成年子女缺乏关怀和引导,放任不管,任其自由发展。许多单亲家庭子女和外出打工子女,家庭教育欠缺,致使这些子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小强家在白城,父母只顾做买卖赚钱,把他和上初三的姐姐送到长春,让孩子在长春上学,小强经常乘姐姐不注意就溜出来玩,从而结识了小东,小东母亲三年前就去世了,父亲再婚,小东与继母关系不好,经常不回家,不是在外流浪就是在网吧过夜。两人还结识了社会青年大刚与大明,他们成了“好朋友”,一天大刚和大明盗窃电线时,让小强和小东放风打眼,当盗窃案被破获时,小强和小东也成了共犯。 在学校由于受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只重视对学生的专业课培养,忽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法制教育更是廖廖无几,这也是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重要因素。 (二)、单亲增加,缺乏监护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规定:“禁止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岐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是我的,该打就打,该骂就骂,别人管不着,特别是对学习不好或者有错误时更是如此。 随着离婚率的上升,一些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单亲家庭对子女教育监护的缺乏,致使一些子女辍学,过早的走向社会,有相当一部分因此接触一些不法分子,走上盗窃、抢劫之路。还有一些女孩,由于父母的离异,过早地辍学,去自谋职业,有的去酒吧当服务员,有的到洗浴场所当按摩人员……久而久之沾染了不良习惯,走上了违法犯罪之路。例如前些年发生在沿河路某酒吧杀人碎尸案,多数是女性,也有是未成年人,不少是单亲家庭的子女。这些单亲家庭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一是由于性格不合而离异的;二是由于家庭生活困难一方好逸恶劳而离异的;三是因一方涉赌成性而离异的;四是因双方或一方有第三者而离婚的;五是因吸毒而离异的,离婚类型多种,不论是那一种,双方离婚时对子女教育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对子女的心理造成崎型,致使不少子女心理造成伤害而放弃学业,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A市某中学学生小伟,15岁,因父母吸毒,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他一直由父亲抚养,由于家庭破裂给他幼小的心灵造成很大伤害对他的生活和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他长到十几岁以后,听说他生母离婚主要是他姑姑挑拔的,为此对其姑姑怀恨在心,于是他找朋友预谋杀害其姑姑,一天到其姑姑家,发现其姑不在家,怕暴露他们犯罪动机,将家中的保姆杀害,并盗走人民币6万元和价值16万元贵重金银首饰,案发后二人被公安机关抓获。法院以盗窃罪和故意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二犯未满18周岁,属于少年犯罪),并处罚金5000元。 。 (三)媒体传播“黄赌毒”引导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禁止任何组织、个人制作或者以其它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赌搏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以及网络信息等。” 随着科技的发达,在媒体网络上传“黄赌毒”现象屡见不鲜。媒体传播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通过图书传播。随着改革开放,一些国内外的不健康书籍流入国内,一些不法分子进行非法销售,以此来毒害青少年,一些学生因为好奇心理,传看黄色书刊,而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小亮,18岁,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初中毕业后,考入了重点高中,大家都认为他前途无量,一定会大有作为。然而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由于他高中后沉溺于淫秽书刊中,对街头巷尾出售的带有性爱的报刊杂志和赤裸裸地描写性生活的书籍如获至宝,爱不释手,贪婪地从中寻求刺激,以满足那青春发育期不健康的心理需要。有时甚至在做梦中浮现是男女间风流韵事。他失眠了,空虚的心灵使他精神恍惚,意志颓废,学习成绩下降,他就象染上了瘟疫一样不能自拔了。从此,他不仅看“黄书”,看黄色录像,还去夜总会狂欢、潇洒。一天晚上,他发现一名漂亮文静的少女时,便凑上去邀请人家看电影,女孩回绝了,迅速离开他,他见这招不灵就尾随上去,在一个偏僻的角落,兽性大发,用砖头将少女砸成重伤后,将其强奸。公安机关实施逮捕时,同学们、教师家人没想到他能干出这种事。法院以强奸少女罪和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 二是通过音像制品传播。改革开放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效益。然而国内外一些淫秽音像制品也大批流入国内,一些不法分子非法复制进行传播,毒害青少年,由于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学校又缺少性教育的生理课教育,一些青少年处于好奇,传看一些黄色音像制品,有的受其毒害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 三是通过网络传播。网络传播“黄赌毒”又是新时期引导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渠道。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小学校园周边不得设置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保护法这一规定就是为了保护青少年不受网络上的不健康东西侵害。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吧在市区星罗密布。在网吧里上网的有90%以上是青少年。有的学生迷于上网,成绩下滑。经常在网吧过夜,久而久之,染上了网瘾,从而悔恨一生。为了教育在校学生,某学校请来一名服刑的抢劫犯小强现身说法。他本出生在一个善良朴实的农民家庭,6岁那年父母背井离乡送他到县城重点小学读书,从那以后他加倍努力学习,因为他知道自己和城里长大的同学不一样,父母为供他上学而奔波忙碌,做最苦最累的工作。经过他努力学习考入县重点高中,由于学习成绩突出,得到了较高的奖学金。在一个偶然机会,他学会了上网,并很快地着了迷,他迷上了那个多姿多彩的网络世界。上网时间越来越长,越陷越深,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只要一有时间就会泡在网吧里听音乐、看电视、聊天、打游戏,上网已成了他生活中的唯一乐趣。这种生活持续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把那1000元奖学金花得分文不剩,还把父母给的整个学期生活费花掉了一大半。由于没有钱上网,他回到学习之中。离开网络的日子,他感到空前的寂寞,越来越渴望回到那虚幻的世界,但由于他没有钱,无法再去网吧,他每天总想得到一笔钱上网。随着思想的转变,行为也一步步地踏向了深渊。一天夜里,他在街上徘徊,看见一名40岁左右的妇女在自动提款机里取出一沓百元钞票,他看到这沓钱,大脑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把这钱弄到手,我就可以长时间去上网。于是他捡起一块砖头藏在身后,尾随这名妇女进入一个胡同,在黑暗中他失去了理智,把父母的辛劳和期望,老师的教诲都抛到九霄云外,他用砖头狠狠地砸向那名妇女的头部,妇女一声尖叫倒了下去,他翻出那沓钱调头拼命地奔跑。拿到厚厚一沓钱,已知道这是犯抢劫罪,但由于侥幸心理,反正没人看见,不会被抓到的,在这种矛盾复杂的心境中回到学校,然而,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仅仅三天时间,就被警察带上了冰凉的手铐。他绝望了,每天在悔恨中度过,痛恨自己的网瘾,痛恨自己的罪行,特别是想到父母的辛劳,全家的希望,老师的教诲时,痛不欲生的情形时,他的心都碎了。他想到了死,一天夜里,在管教不注意时,用捡来的碎玻璃片割断了自己的静脉,由于管教干警及时发现,捡回了一条生命。 (四)涉足社会讲“哥们义气” 未成年人是弱势群体,他们没有独立生活和自我保护能力,需要各个方面的保护,其中尤其需要司法保护。司法保护也是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需要。家庭、学校、社会都要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有一部分青少年由于受资产阶级拜金主义和享乐思想的影响,有学不上,整天在社会上闲逛,与一些无业青年混在一起,经常出入歌厅、网吧,交了一些所谓的铁哥们,看见一个朋友与别人打架,不问青红皂白就会大打出手,不问原因、不计后果。吴明,男,17岁,为了“哥们义气”一时冲动,却酿成了牢狱之灾,一天他 与6名大男孩去长春市玩,在回家时,有4个人骑麾托车回去的,吴明与另一名朋友打车回去的路上看见骑摩托车回去的4名朋友与另外几个人打架时,他不问青红皂白,就奋不顾身地拿出弹簧刀朝对方刺去,当看到对方倒地躺在血泊中时,他傻了眼,被警察抓获后,已追悔莫及。经法院审理,已构成故意伤害罪,不但由家长赔偿了被害人经济损失,又被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 (五)早熟早恋,引发犯罪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九条规定:“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里健康辅导的青春期教育。”未成年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青春期教育对学校来说十分重要。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营养过剩,出现孩子早熟现象,学生早恋问题突出。有些学生一到初中就开始搞对象,交“朋友”,谈恋爱等,不仅影响学习,而且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小花,女,17岁,是某高中一年级学生。她高挑身材,齐肩的秀发,飘逸洒脱,眉清目秀,气质高雅,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张某,男,一米八个头,白皙的剑庞,高挺的鼻梁,是很多少女心中的偶象。张某是学艺术的,画得一手好画;小花从小就喜欢画画,共同的爱好,使他们接触机会逐渐增多。俊男靓女两情相悦,渐渐两个人陷入热恋之中。然而,早恋没有多久,一向学习优异的阿娇成绩直线下降。小花的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平时住校的女儿,对女儿的早恋更一无所知,在他们心中,女儿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而此时的阿娇面对张某一往情深,不能自拔,觉得为了张某自己可以付出一切。张某特别喜欢手机,言谈中透出对手机的渴望。在张某生日即将到来之时,小花想送一件最好的礼物给他,思来想去她想到了手机,但数值额不小的钱成了她面对的最大难题。家庭条件一般的小花,每月的生活费有限,根本没有能力买新款的诺基亚手机,突然产生偷走这部手机送给张某的念头,甚至脑海里还闪现张某拿到手机时欣喜的表情。被感情冲昏了头脑的小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焦虑地等待下手的机会。第四节下课时,王某离开座位出去休息,手机放在书桌内,小花趁大家不注意,迅速将王某放在书桌内的手机抓在手里,关机后揣在自己的兜内。王某发现手机丢失问到阿娇时,她还谎称没看见。第二天,小花把偷来的手机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张某。可是,没过三天,正在课堂上上课的阿娇就被公安机关依法逮捕了。经法院审理,以盗窃罪判处罚金9000元,小花本是一个成绩优秀的中学生,由于早恋,为了讨好男友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真是可悲。中学生早恋是一个应当引起人人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 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立法宗旨是: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未成年人要进行哪些教育呢?《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章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腐朽思想的侵蚀。”保护未成年人既是家长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怎样预防青少年犯罪呢? (一)、家庭正确教育与引导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前提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做为父母和监护人,应以身作责,加强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与引导,把子女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父母要经常注意子女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对未成年子女进行文化知识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接触时间最长的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做为父母和监护人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子女,首先应该武装自己,学点教育学、心理学,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怎样才能教育好子女呢? 1、父母要与子女成为亲密朋友,不能以老子自居。因为父母与子女不但是父子关系、母子关系,而且是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公民关系,所以父母要与子女平等相处。要经常与子女沟通思想,使他们有心里话愿意和父母说。只有这样才能随时了解子女的思想,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这是教育子女的思想基础。特别是在父母做出与未成年子女权益有关决定时,一定要告之本人,并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 2、要因人施教,不能要求过高。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要求过高过严,不从实际出发,当达不到要求时,子女就会产生悲观情绪和逆反心理。当父母的要尊重子女的人格,不能动不动就说:“完蛋”、“没出息”、“天生就是打狼的货”之类的话,尢其是不能当众挖苦、揭短,使子女无地自容,更不能动不动就发火。要看到他们的每个细微的进步,更多鼓励少批评,以增强子女前进的信心和勇气。 3、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耐心帮助。对学习不好或犯错误的未成年子女,要不离不弃,耐心进行帮助教育与引导。不能因为一次考试没考好,一时学习上不去,就发火,更不能打骂体罚。溺爱,放任自流是不对的,然而打骂体罚也是错误的。要多一些体贴,少一些训斥;要多一些温暖,少一些冷漠;要多一些民主,少一些专横。要为子女多献一些爱心,因为爱心是推动他们前进的动力。 4、做父母的不但要管好子女的衣食住行,更主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怎样干事。要教育子女知书达礼,用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去支配自己的行为。要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引导子女学会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为合格的好公民。 (二)、学校抓好德智体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基地 学校是教育培养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基地。小学是基础,中学是关键。未成年人发生违法犯罪主要是14岁到18岁之间,这段时期的成长是在中学时期,也是未成年人受教育、长身体、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逐步形成的关键阶段。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是牵动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学校要认真履行对未成年学生的依法保护的职责,减少青少年犯罪,为社会稳定做出积极的贡献。 学校如何能预防青少年犯罪呢?下面我谈几点初浅建议: 1、学校要全面贯彻执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七条规定:“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未成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目前,我市从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有较大的差距。一些重点学校的择校费上万元到几万元,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分快慢班,对学习差的学生岐视,甚至放弃不管,重智育,轻德育,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保证不了足够的睡眠时间和文体活动时间,有个别学校体、音美课教师不足,往往这些课常被挤占,使一些学生感到压力大,甚至发生弃学现象。《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八条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国家非常重视教育,出台了免除中小学学杂费和课本费,对家庭困难的住宿生给以帮助。我们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要对品行有缺点的未成年学生应耐心教育和帮助。不能只重视培养好的,维持中等的,放弃权学习差的学生。要用爱心教育感化流失生,使他们重返校园。 2、要增加社会实践教育,培养未成年人全面发展 据不完全了解,我们现在学校不但把学业课安排得满满的,某些中学学生从早上6点多起床等车到晚上8点来钟放学,晚上回家完成作业,学生感到压力大,没有时间去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2008年杭州市出台了中小学实施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到学校外参与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活动,使青少年开阔了视野,了解了社会,学会了如何做人,怎样干事,将来成为社会上有用人才。 3、加强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和青春期教育,正确教育和引导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九条规定:“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和青春期教育。”未成年人到了青春期,易产生一种好奇心理和攻击行为,极易产生犯罪。学校和家长抓好未成年人的青春期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一个未成年学生,生活在群体中,吃饭、穿衣、走路、交往、待客等等,都要从小培养成好的习惯和文明的行为,学校和教师有责任加以指导。未成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或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障碍,学校和教师应当及时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或心理干预矫正工作,以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现在中学教师最头疼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早恋,早恋不仅影响学习,而且还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学校要正面引导,妥善解决和处理好这方面问题,使未成年学生精力放在学习上,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能力。 4、减轻学生学习负担,避免压力过大产生厌学辍学现象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学校应当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其监护人互相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乐和体育锻练时间,不得加重其学习负担。”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许多学校置本法于不顾,不仅课堂上满堂灌,课后作业压得学生苦不堪言。据调查了解,到了初三以上的学生睡眠时间连六个小时都难以保证,造成学生负担加重有以下原因:一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升学率高,招择校生就多,学校收入就多,教师福利就好;二是教师课堂精讲多练不够,靠课后补课和加大作业量来提高分数。要减轻学生负担是法律规定,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十分重要,否则,因学生负担过重,压力过大厌学,辍学就会增加,社会犯罪率也会相应提高。 5、学校要抓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到底抓什么,怎么抓,如何真正落到实处,抓出成效?使之入脑入心,进而转化为青少年的自觉行动。长春市教育部门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们上上下下充分认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做好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课堂、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寓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之中,引导青少年增强爱国情感,树立确定大志向,养成文明习惯,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弘扬者、实践者。同时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工作常态,又不断创新思维、创新形式、创新载体,使之进教材、进课堂,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突出学校德育的针对性、主体性,融合性、实践性、示范性,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在实践中体会,增强了中小学生道德建设的实效性,构建了学校德育工作新格局,并逐步形成制度化的领导机制,科学化的考评机制,社会化的共建机制。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充分发挥学校的“主课堂、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突出“一线”,抓牢“两点”,整合“三德”,做到“四结合”,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线”即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两点”就是以行为规范教育为着眼点,以理想前途教育为落脚点。“三德”就是以智育德、以体践德、以美塑德;“四结合”即德育工作与国家的重大事件相结合,与城市建设和发展相结合,与学校的教育相结合,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着力弘扬全员德育,全程德育的大教育工作格局。他们开办的“文明伴我成长”、“心灵交通网”活动平台,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开创一道成功之路。 (三)、动员社会力量全方位帮扶,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保障 对青少年社会保护是指“全社会应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包括各级政府、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其它组织和个人,涉及面广,范围大,是全社会的事。 预防青少年犯罪是全社会的一项重点工程,也是社会安定的根基。动员社会力量,实施全方位帮扶,在预防上狠下功夫。在预防青少年犯罪笔者浅谈几点意见: 1、营造和谐家庭,减少单亲家庭,从源头上预防。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调要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得民心顺民意的决策。家庭是社会重要的组成元素,要想建立和谐社会,道德要营造和谐家庭。据司法民政部门统计,离婚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离婚上升,单亲子女增多,给予单亲子女心理造成崎形,容易产生犯罪有苗头。如何减少离婚这就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去全方位的工作:一是宣传部门要广泛开展和谐社会、和谐家庭教育,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评比竞赛活动;二是妇联要开展好儿媳、好公婆等孝敬评比活动;三是社保部门要为无业家庭适当安排一些就业门路,使其家庭生活有一定保障;四是政法部门要提高宣传教育,打击黄、赌、毒漫延,这是危害家庭最严惩的毒瘤。五是基层调解组织要对婚姻家庭纠纷多做一些调解疏导工作,化解矛盾,减少纠纷。六是民政及法院对离婚当事人要多做调解和好工作。人民法院对感情没有确已破裂,双方制气而诉讼的可进行冷处理,等双方消消气再做调解,和好成功率就会提高,如果草草判离,会产生不良的社会效果。 2、发挥民政优抚救助失学儿童,单亲家庭的子女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一道防线 社会上有一部分失学儿童和单亲家庭因为监护不到位或家庭困难而流入社会,这一部分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救助,就容易发生犯罪。有不少青少年因生活无着落,开始小偷小摸,后来被社会上犯罪分子利用发展到惯盗,抢劫、杀人。一些单亲家庭的子女心理崎型,容易走极端之道路。开始就进行帮教,给予温暖,社会上就能减少犯罪。所以,各级政府要发挥民政社会保障作用,搞好调查,掌握情况,及时救助,这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一条重要防线。 3、落实责任,开展“一帮一”活动,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有效措施 社区是最基层的组织,也是掌握社会上青少年情况最直接、最方便的工作部门,发挥社区作用至关重要。我们要发挥好社区委主任和基层组织的作用,动员一批自愿者,开展“一帮一”献爱心活动,使一些单亲子女感到虽然家庭崎型,缺少母爱或父爱,还有社区,还有党和人民都在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开展慈善献爱心活动,使经济困难的青少年重返校园,为祖国培养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综上所述,为深入贯彻胡锦涛同志关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总是重要批示精神,我们关工委也要发挥其作用,推动中小学及社区把法制教育经常化、制度化,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