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者观察:楼继伟称政府帮穷人不帮懒人 遭到异议

 楼底堂主 2013-03-25

仅仅过了一个星期,在钓鱼台国宾馆面对公众的楼继伟,所掌管的资金就从4100亿美元(约2.5万亿元)上升到11.7万亿元,一周前他是主权基金中投公司的董事长,现在他是新任的中国财长,并正在适应着这种角色的转变。

在3月24日的中国发展高端论坛上,刚刚就任财政部长一职的楼继伟出现在公众面前,这是他履新后的首次公开露面。

“第一次演讲确实有点诚惶诚恐,在中投公司做董事长期间,我的讲话比较直率,现在官方身份,我试图看能不能做一点调整。”这是楼继伟的开场白。

但是从他的当日的讲话内容来看,显然并没有做出过多的调整,直率依旧。

而这次他挑战的是所谓的“民意”。

楼继伟以“包容性增长”为题,讲了实现这种增长的三种方式。所谓包容性增长,他的定义是“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所有的地区,惠及所有的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在当前对于实现这种增长方式的多种代表性观点,楼继伟最认可的是争取使每个人都能根据自身的条件获得发展的机会,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发展,享受发展的成果,国家适当的提取财政收入,实施适当的再分配政策,这种方式主要是创造公平的发展机会,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他认为这是一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

而他所批评的恰是依靠不断的扩大政府开支,加大财政赤字的方式提高国民福利,让个人付出较少的努力享受更多的福利,而这正是深陷欧债危机的南欧国家的发展方式。

“政府不能只要碰到民生问题都要去做,……我们应该帮助穷人,而不应该帮助懒人。”楼继伟直言不讳。

而楼继伟所批评的观点在内陆的舆论界的确存在的一定的市场,很多人希望政府大包大揽,实现免费医疗和免费住房。

“舆论上常常是提到民生就好象站在道德高地上一样。”楼继伟表示。

对于这种舆论产生的原因,楼继伟认为是因为政策环境不友好和机会的不均等,造成想少付出多享受福利人的比重越来越多,而且舆论环境也会恶化。他认为政府应该坚持底线,不能碰到民生问题就要去做,而不顾及财政能不能可持续,承诺过多而收入不够,中国就会走向欧债危机国家的不归之路。

虽然楼继伟坚持市场化的观点在现场和微博上赢得赞声一片,但并不是没有异议者。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学术委员李迅雷就表示,“过去30多年来,各级政府一直高瞻远瞩,以授人以渔的方式大兴投资,帮助脱贫,但结果却是贫富差距越来大。因此,这种借不帮懒人的名义维持固有的财政支出模式十分恐怖。”,而造成“ 不帮懒人实际投入成本远高于帮助懒人的财政支出。”

李迅雷所说的并不无道理,而这一问题恰是政府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政府过多的参与了的资源分配,对市场干预过多所造成的。

而下一步的改革则是楼继伟所说的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完善和加强宏观管理,真正做到该管的管住,管好,不该管的不去干预,真正让市场起作用。

而做到这一点,不仅是楼继伟个人角色的转变,也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李磊/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