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7

 jze02 2013-03-29

如何推进四网协调发展,提升网络质量,确保网络优势

                       

GSM网络的情况来看,2009年数据业务占比已经超过语音业务,数据业务成爆炸式增长,无线上网业务正在成为中国移动新的增长驱动力。而且大的经济形势方面,2010年移动互联网产业进入高速增长的拐点,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长已超过传统互联网,用户渗透率进一步提升,用户结构从以前的三低人群逐步走向高收入阶层,业务使用也从轻度尝试到重度依赖转变。而且随着移动终端加快普及,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全面到来,为中国移动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在新的竞争形势下确保网络领先优势,在网络建设方面,应坚持四网融合发展战略,充分发展GSMTDWLANLTE网络各自覆盖能力和业务承载能力,实现四网长期共存,互为补充,融合发展。并在四网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充分提升网络运行质量,确保网络领先优势,为市场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具体分析如下:

一、目前移动网络现状分析:

1GSM网络

根据2年来的数据分析,GSM网络话音业务增幅平缓,年增长率为11.51%GSM网络数据业务量增长迅猛,年增长率为49.94%,而且数据业务占用资源已经超过语音业务,数据业务等效话务量占比65.93%;?请更新小包监测开启后的情况

与竞争对手网络规模对比:移动基站1944个,联通1220个,电信447个,整体来看,竞争对手网络规模和网络覆盖情况改善较大,联通基站数量已经接近移动。

2TD网络

截止201111月份,TD语音话务量、视频话务量、数据流量较2010年均有所增加,其中TD语音话务量从113月份开始大幅增长;但是TD无线利用率一直较低,维持在10%左右。

与竞争对手网络规模对比:移动基站402个,联通613个,电信447个,移动网络规模小于两个竞争对手。

3WLAN网络

     201008WLAN网络开始运行以来,WLAN网络流入流出流量基本呈上升趋势;随着市场口WLAN迎新政策的推广,特别是201109月高校迎新营销政策的推广,用户数和流量增幅较大,11月份,WLAN流量同比增长达到5000%,用户数同比增幅达到137%。但是WLAN业务主要来自于PC终端,未能实现对手机终端的分流。

截止201112月份,已开通AP 2300个,热点115个,12年将建设WLAN AP至少5000个。(增加目前在线用户数的情况)

4LTE

   截止目前,中国移动在国内六个城市:上海、杭州、南京、广州、深圳、厦门第一阶段的TD-LTE规模技术试验已经完成,并将在北京建TD-LTE演示网;第二阶段扩大规模试验将很快进行。

5、业务量情况

目前从语音业务方面来讲,截止11月底驻马店语音业务量日平均 ?erl,其中TD业务量占比?,GSM话务量占比?(900M话务占比?1800M话务占比?)

数据业务方面:GSM数据业务流量?,占比?;TD网络数据业务流量?,占比?;WLAN网络流量?,占比?

二、下阶段推动四网协调发展计划:

下阶段在推动四网协调发展,确保网络优势方面,应首先根据GSMTDWLANLTE网络不同的网络特性,根据每个网络的承载优势,定位不同的覆盖场景和不同的业务承载,充分将四网融合,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全业务体验。GSM网络应确保语音业务的绝对优势,同时提升数据业务承载能力,确保GSM网络的高价值运营;TD网络应进一步增强覆盖,提升指标,确保在城区、业务热点区域的语音和数据业务分流,同时通过3G业务的新鲜体验,吸引客户驻留在TD网络;WLAN网络应结合无线城市的建设,实现数据业务的有效分流;LTE网络应储备站址资源,为下阶段大规模商用打下基础。并最终根据四网的不同发展定位,在网络规划、网络优化、网络维护、传输网建设方面充分推动四网协调发展,提升网络运行质量,确保网络领先优势。

1、根据四网不同的网络特性,定位四网协同建设策略:

1GSM网络发展策略:

GSM网络要确保和继续扩大网络领先优势,确保GSM承载语音业务的绝对领先优势,同时在数据业务流量高速增长的情况下,通过新技术的应用降低GSM数据业务等效话务量,提升数据业务承载能力,确保GSM网络的高价值运营。在容量上,建设1800M基站解决900M基站频率资源复用紧张的问题,充分利用1800M频率资源,提升GSM网络运行质量,确保网络质量领先优势。在覆盖上,主要增强全区深度覆盖,针对新建城区、住宅小区、农村区域等区域解决部分室内弱覆盖问题,通过新建室分系统、900M基站增强覆盖,进一步降低站间距,确保网络覆盖领先优势。

2TD网络发展策略:

TD网络目前已经实现县级以上覆盖,下阶段将继续扩大覆盖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网络利用率。第一,重点进行市区和县城的补点建设,大力建设室分系统,确保现有市区和县城室内、室外区域的连续覆盖。同时扩大覆盖区域,尽快实现县城一般区域的TD覆盖,做到市区和县城所有区域的连续覆盖。第二,进一步开展G/T分流工作,在市场上引导用户使用TD网络,在网络上尽量使用户驻留在TD网络,提升TD网络利用率。第三,进一步提升TD网络运行指标,改善客户感知。

3WLAN网络发展策略:

WLAN网络将加大覆盖力度,结合无线城市的建设,大力建设WLAN网络。利用WLAN网络投资小,速率高的特性,大力推广WLAN,特别是针对支持wifi的手机用户发展WLAN业务,实现数据业务在WLAN的有效分流。

4TD-LTE网络发展策略:

目前在LTE网络建设方面,目前应提前储备站址,在TD网络规划时考虑后期LTE的平滑演进,以便在LTE正式商用后在全区快速部署LTE网络。

2、在网络规划上推动四网协调发展:

主要从解决网络弱覆盖和满足容量热点区域需求两个方面入手,早部署、早安排,提前做好GSMTDWLANLTE网络协同规划工作。

1)针对城区网络,充分分析用户行为,与市场结合,找准热点,重点做好四网协同规划。第一,城区GSM网络规划:主要解决城区深度覆盖问题,对全区的住宅小区、行政办公区的覆盖情况进行普查,建立覆盖数据库。针对弱覆盖区域,通过宏基站、室分、小区覆盖等多种建设方式结合解决城区弱覆盖问题。第二,城区TD网络:重点增强城区室内TD网络覆盖,做到城区TD网络的连续覆盖,同时储备站址资源,预留空间,为TD-LTE的商用提前做好部署。第三,城区WLAN网络:室内WLAN与室外WLAN相结合实现对城区数据业务的有效分流,室内WLAN重点覆盖校园、集团单位、商场、酒店、医院、车站等场所。室外WLAN重点覆盖公园、小区、公共服务区等区域。

2)针对农村网络:根据驻马店网络现状,重点进行900M基站的规划,增强农村区域网络覆盖,减小农村基站间距,同时针对局部农村热点区域增加容量基站的建设。

3、在网络优化上推动四网协调发展:

目前网络规模日趋增大,GSMTDWLAN网络并存发展,对网络的协同优化工作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做好网络规划,确保合理的网络结构的基础上,做好四网协同优化工作是推动四网协调发展的关键。

1)注重网优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加强协同优化工作

在四网协同方面,网优工作应注重室内、室外的协同优化和针对不同场景的协同优化方案,建立多场景下的协同优化策略,从而进一步加强精细化优化管理工作,提升网络优化能力。第一,加强2/3G优化工作。特别是做好2/3G互操作优化工作,确保TD用户在TD网络的成功占用和在TD覆盖边缘区域向2G网络的正常切换,确保客户的良好感知。第二,开展针对不同场景的网络优化工作。下阶段网优工作将更多的考虑分场景的网络优化,针对校园热点区域、集团客户区域、商务区、农村区域等不同的场景,分析不同的用户习惯和用户业务需求重点,在语言、数据业务方面制定不同的优化方案。第三,从优化角度出发,利用光纤拉远、一体化基站、小区覆盖、室外宏站等多种建设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解决网络疑难问题点,提升问题解决效率。

2)进一步降低GSM负荷,提升TD网络利用率

2011年已经初步将GSM全区大配置小区比例降至25%以内,并开展了G/T分流工作,2012年将继续深入整治GSM网络资源不足问题,同时提升TD网络利用率。第一,通过GSM网络16B17期工程增加热点区域的容量站、1800M基站建设,降低网络负荷。第二,提升GSM网络数据业务承载能力:通过数据信道优化调整、小包监测、多CCCH功能等优化手段,降低数据业务时隙的占用,提升数据业务承载能力。第三,从提高TD网络硬覆盖、延长终端驻留TD网络时长及市场发展方向三个方面,并结合“G/T分流专项优化”活动,全面提升3G支撑能力。

4、在网络维护上推动四网协调发展:

在网络维护工作中,应将四网作为同一张网络来维护,特别是目前的TDWLAN网络应该保持与GSM同样的维护标准。应该确保WLAN 24小时监控,安排专职投诉处理人员,并及时配备后备电源。同时在维护人员能力提升方面,应培养具备四网技术能力的网络维护人员,加强县级网络维护人员对于新技术的培训,提升维护人员整体素质,确保网络维护工作上的四网协调。

5、在传输网建设上推动四网协调发展:

传输网作为通信网络的基础承载网,在公司全业务运营和四网协调发展的背景下,正在进行相应的战略转型,从单一的传送GSM语音业务的传输网,向传送2GTDLTEWLAN和数据业务等多种业务融合的综合业务传输网转变。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传输网与数据网的融合愈发明显,传输网网络结构的扁平化、IP化是大势所趋。目前以SDH技术为主的传输网,将逐渐被PTN(分组传送网)网络所替代,成为3GLTE时期传输网的主体。同时,为更好的支撑全业务和WLAN的发展,城域传输网的建设将成为未来一定时期的重点。

1)四网协调发展,合理规划传输网的业务承载是关键。目前以SDH为主体的传输网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承载了GSM语音业务和部分数据业务,网络和维护能力都比较成熟,在未来两到三年仍将是2G业务的主要载体。驻马店PTN网络从2010年开始大规模建设,目前已基本覆盖市区和县城,2012PTN网络将从城区延伸到重点乡镇,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即2013年实现PTN网络的广泛覆盖。在未来PTN将逐步实现对SDH的替换,是TDLTE业务的主要载体。此外,为满足全业务运营的需求,将大力进行城域网接入层管道、光缆资源的建设和储备,为WLAN网络的大规模部署提供必要的支撑条件。

2)合理进行PTN的规划与建设,实现新旧网络的平稳过渡。首先,通过三年左右大规模建设,实现PTN网络的广泛覆盖,在已经覆盖的区域,新增业务尽量通过PTN承载。其次,网络建设规划先行,PTN核心层的建设要求一步到位,接入层的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为TDLTE业务的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最后,高度重视网络优化,根据业务的发展调整网络结构和资源分配,满足不同业务的差异化需求,实现协同发展。

3)持续进行SDH的网络优化,保障网络质量领先优势。SDH网络作为承载GSM语音业务的主体,在未来三年或更长的时间里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在目前3G、数据业务大量增长,而PTN网络尚未实现规模化的特殊时期,SDH网络承担了2G/3G语音、数据业务等多种业务的传送功能。受限于SDH技术本身,其所能提供的资源容量并不适合未来四网协同发展下多种业务的传送需求。随着PTN网络的发展,目前SDH所承载的部分数据业务可以逐渐由PTN来分担。未来SDH网络将更加专注于GSM语音业务的支撑,为确保中国移动网络质量领先优势继续做出贡献。

三、总结

综上所述,结合驻马店实际,对推动四网协调发展提出建议如下:

1、网络资源方面

1)为了保证GSM网络的语音绝对领先优势,同时提升数据业务承载能力,需要提升GSM网络覆盖能力,增强深度覆盖。驻马店农村面积广,基站数量少,农村基站站间距在3.5km左右,需要在下阶段的建设中增加农村基站数量,增强农村覆盖,建议明年在16B完成的基础上建设农村基站254个。其次驻马店确山、泌阳山区农村直放站数量较多,共计216台,直放站故障较多,影响客户感知,需要在下阶段的工程建设中利用分布式基站进行替换。第三,驻马店城区室内弱覆盖依然严重,城区1800M仍未达到连续覆盖,需要在下阶段增加室分系统、小区覆盖及城区1800M基站的建设,16B结束后仍需要在城区增加1800M 98个。

2TD网络方面,目前驻马店TD基站402个,在全省规模偏低,TD基站的部署不够,城区TD网络的覆盖漏洞较多,需要在11TD扩容的基础上,城区需要增加补点TD基站106个,另外,驻马店城区新邮通设备40个,网络设备极度不稳定, 月份曾出现55个小区无法起呼的现象,影响客户感知建议尽快替换。

3WLAN方面,驻马店2012年市场计划发展4.5万户,因此需要在室内、室外大规模建设WLAN,为支撑市场发展需要新增室内AP13000个,室外AP 5000个。

4)传输网方面:杨总:大颗粒的业务承载,在四网协同外,需要在集团信息化方面进行传输网的改造)请传输增加内容,对省公司提出我们的具体需求和建议。

2、支撑手段方面

目前WLAN网络正在大规模建设,但是WLAN的统计分析工具方面不能满足需求。请数据班提出具体需求

诺西BSC数据业务隐性问题较多,例如:流量未明显下降的小区吊死,监控困难;BCSU自切导致大面积小区休眠,对用户感知影响较大;希望能够联合诺西厂家进行研究,建立对这些隐性故障的自判断机制和预警机制,以便于更好的发现问题。

 

3、人才队伍方面

需要加强跨专业的学习和培训,

4、管理方面          

需要整合优势代维资源,稳步推进网络综合代维工作。随着全业务模式的推进,网络容量和规模成倍数级的增长,网络建设、维护和优化部门人员缺乏,大量的三方公司和代维公司逐渐成为公司网络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单位费用逐年递增,但代维公司综合能力提升、人员培训和科学考核管理等方面亟待提升。此外,由于公司代维工作以专业划分,基站代维、铁塔代维、线路代维、数据代维、室分代维、WLAN代维等多专业分散维护模式,每类代维工作即涉及一家或多家代维公司,由于各类代维间均涉及配合或重叠工作内容,而且诸多代维公司自身水平参差不齐,给公司代维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压力,不利于提升代维公司综合水平和公司的代维管理工作。

 

                                      201112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