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境界和围棋境界的契合

 聽雨軒sjh 2013-03-30

冯友兰先生认为,尽管各人的境界千差万别,但大致来说,可以分为四种,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一个人的境界决定于他对他的行为的觉解程度,而不是他的行为的本身。人生的意义取决于他对周围环境及其中事物的觉解,觉解愈深,其意义愈大。按这种标准,这四种境界是从低到高排列的。

万事万物皆有相通的地方。围棋中的境界,竟然也可以用人生的境界来阐述,且十分贴切,达到了契合的程度。现容我一一道来。

自然境界的特征:在此种境界的人,就像幼儿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棋力在业余5段朝下的棋友,都属于这个层次。攻击的时候,过于直白,手段单一。防守的时候,也没有一定的章法。矛不利,盾不坚。容易崩盘。对围棋缺乏深刻的认识,还没有真正体会到围棋的味道。

老子《道德经》中说:“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圣人皆孩子”。一个人能够回归自然本性,便达到最高的天地境界。

最低的境界,低到了极点,竟然就是最高的境界!

小孩子心无旁骛,再加上些天赋的话,学棋的速度可以说是一日千里!

远的可以提到一代宗师吴清源。他12岁的时候就无敌于国内。14岁的时候,在日本,已经是胜率极高的专业棋手了。后来把同时代的高手全部降格,终成一代大宗师。他对围棋,始终保持着孩童般的好奇心,不断探索新的东西,对围棋的发展做出了可贵的贡献。稍微近一点的,可以提到陈耀烨。少年时因屠杀围棋第一人李昌镐的大龙而名动天下。此后依然淡泊名利,终日里以死活题为伙伴,孜孜以求,从流星变成了恒星!

功利境界的特征是:在此种境界的人,其行为是“为利”的,是为他自己的利。凡动物的行为都是为他自己的利的,但都是出于本能的冲动,而不是出于心灵的计划。人的行为的目的是“取”。

粗鄙的棋过于直白。人到中年,经过社会的磨砺,越发的富于人生智慧。《道德经》为狡猾的智慧。对国人的影响也最深。

在围棋里,也更多的体现出这种狡猾和奸诈。试举一例。

在禅宗中,有一种间接表达佛理的方法,叫“烘云托月”。用迂回的方式来表达事务,与中国人的含蓄性格是很吻合的。初涉爱河的小青年,对他热恋的人,一般都是奉若神明,不敢直视。必然先向情人的同事好友贡献无数热情,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表达爱情如此,表达恨意何尝不是。指名道姓骂人,那是笨伯;骂街的好把式,都深谙“指桑骂槐”的妙处——挨了骂的人,要接嘴吧,人家说你做贼心虚,对号入座;不接嘴吧,又怎生咽下这口气?

这种方法,用在围棋里,是一种“围城”的策略:我不攻你“固若金汤”的城池,只是烧你的粮草,断你的水源,拦你的逃路,阻你的援兵,——你看着办吧!让你怎么办都难受!攻击的时候,想的不是去吃你,想的是能捞就捞。你稍有懈怠,我就突发雷霆之怒,杀的你尸横遍野!

功利境界的围棋,以取胜为唯一的目标。可以不择手段。首次应氏杯,曹燕子第一局败北后,韩国方面马上更改了比赛日程!老曹回去闭门苦练,寻求对策。棋力有了大的飞跃,最终打败了聂老!他的这种行为很无耻。但,胜者为王,失败者说一万句也没人搭理!

道德境界的特征是:在此种境界的人,其行为是行“义”的。在此种境界的人了解社会的存在,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他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他的行为都是以“贡献”为目的的。人的行为的目的是“与”。此种境界的人称之为“贤人”。

由功利的境界,到道德的境界,需要一个心灵的顿悟过程。空虚的心境,才能实现对道的关照。

道德境界的围棋,体现出的是一种厚重,一种平淡。

李昌镐是最符合这一境界的人。中国已故棋评家赵之云在评述李昌镐的棋风时,说:“李昌镐有句名言:‘棋局如人生,下棋时,布局越华丽,就越容易遭到对手的攻击,生活中,少犯错误的人,要比华而不实的人更容易成功。’由此可见,李昌镐其人其艺已浑然一体,在他的棋中,表现出他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一般说,李昌镐的棋风朴实无华,是一种本身不出错并耐心等待对方出错的‘后发制人’的棋。他有极强的实力,但又不轻易动武。他的思路,看来与古代军事家‘先为己之不胜,以待敌之可胜’是一脉相承。当然,棋要下得‘几无破绽’,难度极高。如果一名棋手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与长距离作战的耐力,就根本无法做到这一点。但对李昌镐来说。这一切他早已具备。”

李昌镐的棋最是均衡。他有点像篮球中的马刺队。遇见任何一个对手,都特别稳定。不一定在布局,中盘,官子这所有的地方都强过你,但总有一个点比你强,通过一个点打爆你!

道德境界的围棋,有时候显得过于平淡。所以李昌镐的棋,看着不如剃刀坂田等攻击型棋手的棋过瘾。但,这种境界却十分符合人生的规律:平淡。再轰轰烈烈的英雄豪杰,也要化为黄土。风云际会是短暂的,平淡才是常态!

天地境界的特征是:在此种境界的人,其行为是“事天”的。这“天”是指哲学上的“宇宙”,即包容万物的“宇宙”,即包容万事万物的“大全”。在天地境界中,人不仅了解社会的存在,而且了解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的存在;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而且是宇宙的一员。也即所谓“天人合一”。此种境界的人称之为“圣人”。圣人舍弃了羡欲,舍弃了贪求心,是非心,无高下尊卑的观念,齐生死,齐是非,以至没有计较分别,与万物成为一体,与宇宙合为一流。有了无心,就能无为,从而无所不为。

王维有诗云:“蓝溪白石出,玉山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里面体现出一种很值得玩味的空灵境界。言外之意,画外之境。

围棋中的见和,后中先,都有如此妙味!

达到天地境界的棋手,在下棋时,不刻意追杀,却能杀伐千里,所向披靡;不刻意防守,却固若金汤,不战屈人。无心运化,少了执著,冥冥间与天地和!心动念起,转眼棋盘风起云涌,万物肃杀,摧枯拉朽。转瞬心灭,萧索苍茫,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让人欲哭无泪,想反抗却无从下手!

几多的人生境界,和围棋境界丝丝入扣。让人不禁感慨这世事的奇妙。

人生如棋,棋如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