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展方式的转变,首先是思维方式的转变

 国宴 2013-04-04

 

发展方式的转变,首先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是解放思想。

一个国家从不发达状态到发达状态,其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它自身的客观规律。人们不能创造规律,不能违背客观的经济规则,不能简单想当然策划某一战略和政策,不能主观从事决策。比如,中国过去的反城市化,提倡农村发展工业和服务业,这是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客观趋势相违背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造成了城乡和产业结构的极度扭曲,积累了我们今天巨大的、不得不需要花更大的力气解决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这种违背规律的反城市化,终将也是做不下去的。

人们不能感情用事,而无视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去做成本高昂而收益甚小的事情。比如,游牧民族逐步地定居,大量分散的农村逐步地集中,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这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发展趋势。对此,如果从缩小城乡差距的直观角度出发,将财力物力更多地投入农村,甚至鼓励农民大量建房,在农村极为分散地实现居住等方面的小康,不但会占去比城市多得多的土地,而且,几十年后,在农村会形成大量的废弃房屋和建筑垃圾。

人们不能凭经验去思维和决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个阶段与另一个阶段是不一样的,如农业经济发展阶段与工业发展阶段就不一样,工业发展阶段与知识经济发展阶段就不一样,而且科技进步,文化交流,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每天都在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如果依赖过去的老经验去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将会成本高昂,甚至会出现副作用。这就需要直接调查的能反映实际情况的数据,进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需要到实地去调查研究,真正掌握一线情况和问题,并且了解其内在的原因,以对症出策。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与一个家族是有区别的,一个家族与一个家庭是有区别的,一个家庭与一个个人也是有区别的,而一个人的一生与一天怎样工作和生活也区别很大。治理一个地区,除了尽可能正确地处理日常性的事务外,可能更为重要的是考虑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国家和民族长远而又重大的一些全局而又战略性的问题。比如,我们目前实行的70年出让土地,一次性收钱花钱的地方土地财政,可持续吗?如果从给我们民族的后代人的可持续财力着想,无疑应当尽早下决心改变这样一种不可持续的体制。

将正确思路、战略,变成综合性的方案,并真正能在各部门和各个阶段得以协同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思路清晰和正确的基础上,需要综合思维能力,需要形成各个方面综合配套的战略,并且应当根据战略的需要,设置和改革体制,制定政策,由各个部门真正去实施。而我们目前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好的思路和观念,不能转化为战略构思;好的战略规划等,不能据其形成实施方案、法规、法律;好的方案、法规、法律,不能在实际中得以落实。原因很多,或者是旧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所阻,或者是过去工作方式的惯性推动,或者是现有的一些体制难以改变,或者是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博弈,或者是各个执行部门间难以协同等等。因此,需要改变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这一简单而又单一的思维方式,树立综合和系统的思维方式;需要改变发展战略不配套,甚至一些发展单方面制定战略的局面,特别是转变发展方式战略上,改变在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间综合性不强的局面,制定综合性的发展战略,并且各个阶段有机衔接;需要改变战略不能得以实施,即执行不得力的局面,强化各部门和各地区对于总体战略在各部门和各地区的执行和贯彻力,使得科学正确的战略,真正能得以实施。

(作者为中央党校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