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底村的转型发展之路

 春风得意987966 2013-04-09

庄底村位于县城东45公里处,这里是山区,10个自然村分布在面积 7平方公里的沟沟岭岭上,全村总人口1001人,耕地面积2012亩,2012年,庄底村集体收入达到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

 站在村里最高的山头俯瞰,全村面貌尽收眼底:山脚下一排排整洁的两层小楼,那是2004年建设的庄底新村;分散在山岭沟壑中密密麻麻的白色小点,那是1000亩正在茁壮成长的核桃经济林;山窝里天蓝色的建筑,那是村民曾经的经济支柱、2009年被整合改制了的庄底村煤矿……

2007年开始,万头养猪项目、500立方米大型沼气项目、年产5万吨有机肥项目、1000亩核桃经济林项目渐次铺开……一个现代化的“种—养—加 ”农业循环生态产业链初具规模,这个长期以来以煤炭产业为支撑的山村成功实现了转型发展。

      庄底村是典型的资源型村庄。凭借煤炭资源优势,村里各项事业发展都走上了快车道。未到资源枯竭时,转型发展已先行。2007年,国内其他省市煤炭资源整合的风声传来,村两委便意识到,庄底村要继续生存,继续发展,就必须求变、快变 、转型 !如何变,怎么转?小项目利润少,大项目有风险。村两委干部讨论激烈。经多次开会讨论,并组织村干部外出考察学习,在充分考虑本村实际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了发展生猪养殖项目,并迅速展开各项工作,手续审批、厂房选址等一系列工作很快完成,200810月,猪场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生产,为庄底村的转型发展开了一个好头。猪场采用“公司+农户”的形式,大部分村民都入了股。在自己家门口打工,还不误农活,村民感觉特别实惠。

20107月,庄底村煤矿被整合。整合后煤矿每年给村集体550万元补贴,庄底村利用这笔补偿款又相继实施了猪场二 、三期扩建工程。目前,庄底村的养猪场投资已达1500万元,采用国内先进的生产工艺,实行标准化 、精细化管理,自繁自育,年出栏生猪超万头,存栏5000头,真正实现了万头猪场的预期目标。把煤矿资源整合后的补偿资金用于发展生产,实现转型发展,带动农民致富,成为全县一个用好煤矿资源整合资金,实现二次创业的成功典型。村支书连全中算了一笔账,他说,按每头猪赚200元保守估算,仅此一项,全村1001口人平均每年就可收入2000元。

 在生猪养殖成功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发展壮大,延伸产业链,形成循环经济,实现良性互动,让老百姓过上更幸福的生活,是庄底村两委干部思考的问题。讨论认为,只要因地制宜,选好项目,黄土也能变成金。 思路一变天地宽,庄底村决定,利用猪场的粪便生产沼气,沼渣沼液再加工生产有机肥,用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如今,紧挨着猪场的白色建筑,屋顶两大排太阳能电池板和两个看起来科技含量较高的压氧塔和储气柜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庄底村5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池,太阳能设备能够使猪粪24小时不间断发酵。如今,全村村民家家做饭都用上了沼气,既经济又环保。庄底村还将安装沼气锅炉,往后全村的冬季供热问题便可以集中解决了。

沼气池的西边,一个厂房框架拔地而起,这是利用沼气液、沼渣为原料生产年产5万吨有机肥项目工地,今年7月将正式投产,届时,将实现年效益300万元。

庄底村共有10个自然村,这里除了山便是沟,2012亩耕地零零散散,长期以来以种植玉米、谷子为主,经济效益一直很差。为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土地效益,20117月,庄底村两委决定拿出全村一半的土地发展核桃经济林。在苦口婆心地做完村民们的思想工作后,干部们又带头种上了核桃苗,村集体承担了所有养护、管理等费用,实现了人均一亩核桃树,挂果后可实现人均年增收3000元。

农民离不开土地,但土地又很有限,下一步,庄底村将把整修土地作为重点,实现农业机械化,利用有机肥种植无公害的有机绿色农产品,提高农业效益,到“十二五 ”末,全村的人均纯收入要达到12000元以上,这是庄底村人的新想法。

现在,住着小别墅,公路通到户,看病不出村,打工家门口,水 、电 、煤、气全免费,过年过节发米面,每人每月还能分到80元的零花钱……转型发展给庄底村带来了大变化,让村民过上了神仙般的幸福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