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沉着浑朴 纵横洒脱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4-11
沉着浑朴 纵横洒脱
——吴昌硕铭鹅砚
童衍方
  童衍方

  书圣王羲之书法,变古制今,载誉千年。唐代书家欧阳询曰:“至于尽妙穷神,作范垂代,腾芳飞誉,冠绝古今,惟右军王逸少一人而已。”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兰亭修禊、右军书扇、羲之爱鹅,诸多雅闻逸韵,千古流传。笔者近见吴昌硕铭书“鹅砚”一方,即为羲之爱鹅之遗韵。

  吴昌砚书鹅砚(见图),长12厘米,宽12.5厘米,厚1厘米,通体雕成鹅盘卧状,转颈曲身,头居左上,其眼凝视,颇得传神之妙,其嘴尖硬,其尾柔软,皆以简洁之法为之,中部大片为砚堂。此砚形简繁得当,温纯古雅,极富静谧情趣。砚色青紫,细腻润泽,并有鱼脑、青花、火捺等石品纹理。砚背吴昌硕以行草书之,文曰:“养墨池,作文玩,自写黄庭不须换,乙卯岁十一月,石友铭,属吴昌硕书。”此砚为沈石友《沈氏砚林》著录,时年为1915年,吴昌硕72岁,沈石友58岁。

  此吴昌硕砚铭文作六行,正文落款各三行,高低错落,前后贯通,一气呵成。“墨池”两字的宽博开阔;“玩、换”两字的使转顿挫;落款的墨劲墨丰,均使此铭书高古浑穆之气扑人眉宇。

  沈石友《沈氏砚林》中的吴昌硕铭书,均为赵石(1874-1933)镌刻,赵石刻砚的最大特色是摹刻精到、惟肖惟妙,纵观《沈氏砚林》中的吴昌硕铭书,或大或小,或篆或楷,或梅花或人物,均有笔有墨,生机勃勃,若现纸上,赵石精摹之技,可谓空前绝后。据观察,吴昌硕的砚铭是先书于纸上,然后由赵石摹勒上石而镌刻。赵氏擅书精刻,对昌硕先生之用笔用墨娴熟胸中,故镌刻时能依形传神,势完意足。如砚中“池、属”两字的长划枯笔;“墨、岁”两字的转折提

  按;乃至“乙”字极细的上挑枯笔,均能毫发不损地展现。赵石刻砚既现吴昌硕古朴雄浑,大气澎渤之势,又现其中锋独调,细致入微之妙,可谓“既雕既琢,还返于朴。”在晚清民国时期的砚谱中,《沈氏砚林》真可称“砚与人并传,文与字并绝,加之刻工精妙”而可传世矣!

  此砚铭中所言的黄庭经,即指《上清黄庭内景经》和《上清黄庭外景经》,以述道家养生修炼之理,观察五藏,而重于脾土,若“方寸之中谨盖藏,精神还归老复壮……”皆以七言歌诀述之。小楷《黄庭经》为王羲之所书,乃《黄庭外景经》,全帖60行,计1200余字。在唐玄宗所收掇的王字共158卷中,《黄庭经》列为第一,惟真迹久佚,传世刻本极多,其中以《修太平本》《越州石氏本》为佳。世传王羲之写经换鹅即指此经。《晋书·王羲之传》误载为《道德经》,而李白的“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之句,则流传最广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