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居高声自远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4-14
居高声自远
郑菁深
  郑菁深

  此刻我正在观聆音乐纪录片《卡洛斯·克莱伯之了无痕迹》。

  克莱伯以他超凡绝伦、尽善尽美的指挥艺术驰骋欧陆音乐舞台,听过他演艺的乐迷几乎都承认他是一位指挥艺坛上的天纵之才。在英国BBC音乐杂志举办的评选二十世纪最优秀的指挥家中,结果卡洛斯·克莱伯独占鳌头,雄视天下,这是十分严肃而实至名归的。

  然而克莱伯的一生是幽隐而神秘、令人凄迷的。由于他一向我行我素、特立独行,较少演出、较少录音,从不炫耀取媚于公众场合,婉拒媒体采访,不与当局合作,隐匿于市井山林,因此他的生活行藏鲜为人知。多年以前,我听了克莱伯1989年、1992年两次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认为克莱伯是我所聆赏过的指挥家中的佼佼者。后来又发表文章,企盼他再次在新千年指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并期待他能亲率柏林爱乐或维也纳爱乐到中国上海献艺,但夙愿难酬矣。更予人以悲怆的是,在克莱伯艺术生涯达到巅峰时刻,溘然随其舞蹈家爱妻而去。遗憾的是我对他的一生知之甚少,看了《了无痕迹》之后,差可知晓了克莱伯音乐背后的点点滴滴、雪泥鸿爪。

  在这部纪录片中,导演舒尔茨、化妆师玛莎·舍雷尔、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音乐指导施安可、次女高音歌唱家法斯班德尔、双簧管演奏家科尼尔、指挥家迈克尔·基兰、克莱伯的朋友兼私人医生奥图·史坦德以及他的姐姐维罗妮卡等等,提供了克莱伯童年至临终前的学艺、生活与爱情的林林总总的细节。据他姐姐维罗妮卡说,克莱伯从小多愁善感,敏感而忧郁,渴望爱情。他在小河边、在如茵的草地上咏唱《海鸥,飞向赫戈兰》中的“代我亲吻我爱的少女”。在青年时代,克莱伯弃理从乐,把生命融化在音乐之中,音乐是他魂牵梦绕的一切。指挥韦伯的《魔弹射手》而一举成名,从此享誉天下。

  从影片中不难看出,克莱伯之所以成功,除了他的音乐天赋、艺术灵感、出色才华,视音乐为生命而外,与他刻苦努力分不开的。他对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刻意求工、严谨追慕到了疯狂痴迷的程度。他指挥时面部表情丰富而生动,绝不逊色于一名话剧演员;他的肢体动作极富舞蹈语言,看他的指挥,使我想起了各类舞蹈表演,有时雄健沉着,有时纤柔袅娜,又仿如我国京剧表演中的水袖。双臂似乎有神奇的魅力,始终在歌唱,弥漫于音乐之中,把人类的全部情感化为声音。

  克莱伯是无与伦比的,也是静寥寂寞、淡薄名利的,犹如晓风残月、竹喧荷影。他的朋友兼医生史坦德回忆说,克莱伯曾经说过:“一个人不应该在生活中留下痕迹。”这句话的真谛其实来自于庄子的清静无为。确实,克莱伯十分喜爱中国的庄子学说,他经常捧读《庄子》,他感悟到,我们都知道我们的生活之中隐藏着巨大的空虚,而工作成为不可或缺的良药。他的姐姐说:弟弟的灵感亦然来自庄子。诚可谓的见之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