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灾难面前,这些科技巨头都是怎么做的?

 昵称535749 2013-04-17

Google’s-Superhero-Logo

  美国当地时间4月15日,在波士顿国际马拉松赛比赛的尾声阶段,终点线附近发生了至少两起爆炸,随后,约翰·肯尼迪总统图书馆附近发生第三起爆炸,现已造成多人伤亡。为了防止恐怖分子通过电话远程操控炸弹,波士顿的电话网络被全部关闭,这让许多人之间突然失去了联系,为了应对这一情况,Google重启了Person Finder页面,在Person Finder上可以发布你想要联系的人或是你知道的信息,Google会将它们进行匹配,帮助用户寻找目标对象。

1366070282348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Google第一次这么做了,Google在2005年成立了灾难应急团队,每当有灾难发生时,Google灾难应急团队都会迅速的做出反应,推出贴心的服务,让我们借此回顾一下Google是怎样通过科技手段参与到“拯救世界”的行动中的吧。

  飓风

  作为科技界的超级英雄,Google灾难应急团队“职业生涯”正是从2005年8月的“Katrina”飓风袭击墨西哥湾开始的。在这次的行动中,Google为人们提供一些基本的信息,如风暴的行进路线、避难场所、紧急电话号码,以及快速捐款通道等。同时,Google Earth与Google Maps为灾区创建了卫星覆盖图,准确地显示各个地点的毁坏情况,帮助灾后救援人员和美国空军寻找等待救援的灾区人民。这次事件后,Google受到了来自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的正式嘉奖。

  另一次Google面对飓风影响较大的动作是在2012年10月29日,Google开发了“Sandy”版地图,人们不仅可以跟踪“Sandy”在美国的行进路线,也能获取政府的警告信息,如撤离通知和风暴警报等。当然,Google也一如既往的提供气候数据、卫星图像、撤离路线和避难场所等信息。

1

  地震

  地震也是一个常见且破坏力巨大的自然灾害,并且发生的区域更为广泛,Google已经参与过数次地震援助,例如海地、智利以及汶川地震。Google都提供了灾情全貌和各种搜救、援助信息。

  最近的两次行动在2012年3月和今年4月,Google分别为日本和印尼地震提供了支援。其中,Google一如既往的利用Google Earth提供地震相关的灾情信息和卫星图像,推出Person Finder并通过 YouTube聚合来自日本各地灾民安置点的视频,同时还通过街景地图展示了实际受损状况。除此以外, 他们在Google日本上建立了“危机应对网页”,集中了灾民和捐赠信息,带来了数百万美元的捐款。

af3bh8

  火灾

  2009年,令130丧生的澳大利墨尔本北部的山林大火让Google开始重视火灾的应灾措施——他们开发了一套Flash地图用于跟踪整个火灾的状况。地图中标记出了着火地点,并用不同颜色代表了火势控制情况。

  在随后2012年科罗拉多州发生的火灾中,Google又创建了US Wildfires Map来提供消防周界、美国红十字避难所以及卫星图。

20090209142213997

  人祸

  除了自然灾害外,Google也致力于防止“人为灾难”的发生,例如在2012年11月谷歌日前宣布,将在搜索和地图产品中增加Amber报警系统,希望可以帮助警方寻找当地遭绑架儿童——只要搜索栏中输入的地点在事发地点的有效范围内,Google地图就会自动在事发地点处标注黄圈,列出失踪儿童的姓名、年龄、性别以及失踪的具体地点和时间。用户也可以进一步查看失踪儿童的外貌等警方提供的具体信息。

google-amber-alert

  而在枪击案件频发的时候,纽约媒体联合Google利用数据打造了一张包含持枪者姓名和地址的Google地图,标注了持枪许可证的拥有状况。

westchester

  灾情预测

  除了应对地震灾情以外,Google还致力于预判灾难的发生。例如在2009年它与美国地质局合作推出地震信息搜索服务。通过搜索“earthquake”或“ Time location”就能相关即时权威的地震信息。

  美国圣地亚哥加利福尼亚大学的Duncan Agnew个人也在Google Earth上制作出从1900年起近百年的地震数据资料,这些数据能够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预测地震的发生。

  今年1月和3月,Google先后在美国和日本提供公共警报系统——将在Google Maps、Google Search以及Google Now上,为用户提供地震和海啸的等危险警告。

bfe70f23jw1e2ho9wondkj

  除了以上列举的案例以外,你会发现在洪水、海啸等灾难中都能看到Google援助的身影。所以我们看到,作为一家科技公司,Google总是能最及时且合适的通过它的互联网服务帮助人们度过灾难,它给我们的感觉永远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机器或商业化产品,而是一个聪明的,有人性的伙伴。最后借用今天Google+上Google Person Finder消息文章评论区中的一条评论作为结尾,我想它很适合用来表达许多人对Google的敬意——“我向Google脱帽致敬,Google永远在那里,永远愿意以力所能及的方式提供帮助。感谢你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