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资讲堂】郑志宇:决不买随手可得的艺术品

 收藏家宾彦红 2013-04-18
名称:【投资讲堂】郑志宇:决不买随手可得的艺术品
简介:

  田黄,最昂贵的石头

  雅昌艺术网华南站:请您从田黄的由来开始,讲一下目前福州收藏市场的状态?

  郑志宇:田黄属于寿山石的一种,是其中最稀缺的,同时也是最昂贵的石头。因为寿山石很多都在矿脉和山里,田黄是几千万年前火山爆发后落到田坑里,在田寿山溪旁边的藏溪田产生的。田黄产区分为上坂、中坂和下坂,其中中坂跟下坂的田黄最好,因为它的年代相对更长久。尤其是下坂的田黄通过溪水、雨水的冲刷后很圆润。

  田黄为什么这么珍贵?乾隆曾做过一个梦,玉皇大帝托梦关于福禄寿,田黄是黄色的,这给他非常好的祝福,所以当时皇帝每年祭天、祭祀都会拿田黄做祭物。田黄主要是温润,不管在多么寒冷的天气下都能把章盖出来。

  雅昌艺术网华南站:您能根据田黄的成色和雕工,从品相上判断其价格的高低?

  郑志宇:辨别田黄有三大特征:有皮、有湿、有阁。这个是田黄的原石,田黄的原石里边透进去是黄色的,是最基本的。外边这一层是厚厚的皮包,拿出来的时候开了一个天窗,让你能看到里面的质地是怎么样的。橘红色质地很漂亮,如果里边是白色的或者其他颜色照不透的,成色就不太好了。田黄有白田、黑田和黄田,而黄田又分乌鸦皮的田黄和银包金的田黄,还有栗子黄、琵琶黄、黄金黄,橘红是最顶级的田黄。

  这个是火山爆发滚到溪田里边的独石,本身多大就是多大的。田黄本身很珍贵、很稀有,所以现在一般把田黄都做成“薄艺”,就是雕刻家在上边画一个画面,用再淡淡的雕出来,像一幅画一样。田黄是文人墨客喜欢的东西,喜欢做成章,但是又很昂贵。在清代,一两田黄要十两黄金,弄一方非常好的田黄印章甚至要以一个四合院为代价,因为需要比印章大三到四倍的石头才能做成,像这种印章是202克,需要很大的石头才能切成。因为四面要切掉,很浪费材料,十几、二十几年前大家都舍不得切成印章。大部分切成印章的田黄都是没有皮的。大部分田黄切进去的中心是淡淡的白,有的人就看时就认为这个颜色有色差,其实这是正常的现象。

  这是黑田,这种也很少见,叫做银包金,里边很明显、很通透,外面一层是白色的,里面是黄色的。白田和黑田照进去一定也是黄色的,要不然就跟其他的寿山荔枝或杜陵一样,现在造假的寿山石也很多。田黄里最好的是溪田、坑头的,还有高山或者杜陵来造假。田黄摸上去的手感是特有的。浙江也有昌化田,但是没有田黄的温润,所以质感方面差了很大。这是栗子黄,质地没那么通透,价值就没那么高,但是这是名家石青雕刻的。而这件题材大,颜色很通透,就比较稀有了。

  市面上田黄大部分是比较小块的,做成印章的也很少。这些是从日本回流回来的,早期日本人就了解到皇帝喜欢田黄,所以他们收藏了很多,现在很多人到日本去回收。改革开放后,台湾人到福建来收藏,所以现在我们也有很多从台湾、香港回流回来的田黄,但是大部分的好东西还是在海外。

  我做田黄馆的目的是想做一个博物馆,想在福州能有一个交流的平台,海内外的藏家们也可以把他们好的田黄作品拿来展览,跟大家一起欣赏。

  雅昌艺术网华南站:如果现在有人想收藏田黄您会有一些什么建议呢?比如初学者以哪些入手比较好?而比较有经济实力的人士,如果想一次性进入到高端,他可以买哪一种呢?

  郑志宇:田黄目前在市面上很少,有的做成小印章,有的做成挂件和把件。初学者先玩一些质地不是那么好的,我们经常讲“成为一个有田之人”,从小的开始。对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来讲,田黄的文化还是受到老田黄印章的影响,传承有序的就非常稀有。现在好的田黄章一克都要十几万,而清代的田黄章一克也要十几万,而且很稀少。辨别田黄的好坏和玉石差不多,就是里边的通透度,有没有杂质,裂纹多不多。像这一块是非常顶级的田黄了,本身是一块很大的田黄,把它磨成这种手上把玩的很浪费材料。它里面的质地相当漂亮,很通透,像田黄洞一样。里边的湿很明显,像结晶体,玉石也是有结晶体是最好的。这边有皮,有黄皮跟黑皮的田黄的特征,还有黄金,所以这个是顶级的。田黄收藏和钻石一样越大越少,像几何倍数的就翻上去了。

  雅昌艺术网华南站:这里面相对普通一点的是哪一种,就是入门级可以把玩的?

  郑志宇:入门级把玩的像这一块,虽然小一点,质地、雕工都比较漂亮。因为田黄很贵重再加上都是名家雕刻的,升值空间也比较大。

  雅昌艺术网华南站:像这种镂空雕的价格是不是没有一整块的价格高?

  郑志宇:虽然按照克来算它很不值得,但实际上镂空雕的价格很高,因为稀少。这种乌鸦皮的田黄本身就很少见,而且镂空雕又耗废了很多的材料。如果有一两半大的田黄来雕成,把皮、肉都展现出来就很漂亮。其实这是以前的雕法,现在都舍不得用这种镂空雕。

  雅昌艺术网华南站:这种也是属于放在手上的把玩件?

  郑志宇:属于把玩件,田黄一般以前都做成把玩件、印章和摆件。

  以投资换收藏 以藏养藏

  雅昌艺术网华南站:您如何看待近几年福州艺术品收藏市场的状况?

  郑志宇:福州最主要的收藏是以寿山石为主,因为产地在这里,所以从事寿山石经营的商家应该有二十几万。锦盒、木盒、磨光、修光的从业人员也有二十几万。但是福州收藏字画和古董的就相对比较少,基本上都被挤出这个行业了,部分古董店、字画店被迫转移到厦门。我认为书画收藏还是以本地文化为主,我们推崇本地的书画家,像郑乃光、陈子凤,他们在全国还不是很知名,但福建人很推崇他们。在古玩方面,福建也很缺乏,还有就是海峡两岸的文化。福州很早就开始推崇漆艺、漆器,除了寿山石,脱胎漆器是我们另外一个大品牌。近现代以后,发展成了漆画,同样也出了很多漆画名家,像当代的汤之义这些漆画大师。目前福州艺术收藏主要包括两大块,一部分推崇寿山石,还有一部分推崇漆画、脱胎漆器和现代漆家具。

  雅昌艺术网华南站:您作为收藏家介入这个行业多少年了?是什么因素激励您花那么大的力气并且坚持做收藏一直到现在呢?

  郑志宇:我从1996年开始进入收藏行业的,当时我主要是到各大拍卖行买一些瓷器和字画。因为我对这些方面不太了解,后来我想还是收藏寿山石比较好。寿山石是本土的,再加上我当时就很喜欢寿山石。那时候,我一个星期去三趟寿山,当时山上的大部分石农我都很熟。早期搞收藏的时候,我花了很大的代价,因为我走高端路线,相对而言,交的学费还算少了。九十年代,我花了一千多万去买寿山石,包括印章、荔枝洞或者好的芙蓉和田黄。如果放到现在,没有办法收到这么多田黄,我有一百多个田黄,都是慢慢积累下来的。现在我也收藏黄花梨家具,以前也收藏过犀角,我把其他艺术品当作一种投资。我认为田黄甚至包括以前犀角和黄花梨极具稀缺性,它们的价格永远不会跌,虽然最近犀角的价格跌落是因为动物保护组织的政策。当时我买下的这些东西升值空间非常高,所以在这上面的投资业绩还算不错。我们不可能一直只收不出,有一些人就以藏养藏,用其他东西来养这一块,要不投资太大了。

  雅昌艺术网华南站:您会以哪些类型的投资用来专门养田黄的收藏呢?

  郑志宇:比如,2009年上半年,我投资犀角,2011年8月份我全都抛掉了;在2011年上半年1月份,我买了千万的黄花梨家具,2012年1月也全部抛掉了,一年时间收入翻了三倍。基本上我在最高峰的时候全出掉了,回报也非常好。

  雅昌艺术网华南站:1.5亿。

  郑志宇:对,我做得挺好的,全都抛了。正好当时是拍卖会,家具拍的不好,一下子跌下来,但当时上半年的定位很高,下半年如果再按上半年定位肯定不对。一跌下来,我认为机会来了就到海外去跟古董商说我要收购黄花梨,香港最有名的大收藏家宫御山房的主人把他的黄花梨都让给了我,而且都是非常顶级的,那些非常稀有的黄花梨屏风都在我手上,后面我出让掉,那一票赚得非常好。因为按照投资理念来说,好的东西一定是有回报的,我认为在去年底到今年的艺术品调整期,买东西是最好的时候,但是要买最好的东西,包括我现在也投资字画这个方面,一定要买大家都知道的东西,因为名家太多了,只有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的字画,我才收。我经常讲,齐白石、徐悲鸿这些名家大家都认,当然像谢稚柳这些大家作品也很好,但是很多人还不知道,所以一定要投资大家都知道但又很稀缺的东西。当然这些东西必须传承有序,其升值空间很大的,所以我觉得今年是投资的最好时候。

  雅昌艺术网华南站:这个观点还是有一些争议,而且目前造假比较厉害,在市面上假货也比较多,您在投资的时候有没有担心过这样的风险呢?

  郑志宇:开始收藏犀角,我一定会找一些收藏大家,他不可能为了一两件来做假。而我收藏的东西都是传承有序的,包括我现在收藏的这些字画也都来自一些大藏家,他出过很多书,所以这种东西都不用担心。

  雅昌艺术网华南站:您这些收藏的出处来自哪里呢?

  郑志宇:包括我将来要投资的名家篆刻都会有很好的出处,我很清楚这一门类值得投资,各大拍卖行我都会去。因为我经历多了,眼力也提高了,像嘉德、保利、匡时这些拍卖行,向全世界征集拍品,不管买不买去参加都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可以看到很多珍品,锻炼自己的眼力。

  雅昌艺术网华南站:香港的佳士得和蘇富比您会去吗?

  郑志宇:会的。

  买最好的艺术品

  雅昌艺术网华南站:一般做定投会不会有一个定额,比如说固定投资多少钱,今年就一定会把这些东西全部都收回来?

  郑志宇:我的体会是,一定不要买自己可以随手买到的。比如不是说我有一百万就买一百万的东西,而是我有一百万但我得到的是二三百万的东西。因为有时,如果某件艺术品因为价值很高我没买下来,这一两年我自己心疼,可见这件东西是好的。我自己的收藏经验总结是买最好的艺术品,艺术品比个人的资金多,必须把钱花到点子上,要买到最好的藏品。如果我还没有那么多资金,有时候真的是借钱去买,也透支了很多。

  雅昌艺术网华南站:你有没有试过在拍卖场上有很喜欢的却没有被拍下来的经验呢?

  郑志宇:有,就像上一场在嘉德,有一套林徽因跟梁思成1930-38年六百多张的照片,因为林徽因本身也是福建三坊七巷人。当时起拍价是120万,拍到了360万。全场从一开始就是我跟另外一个藏家在争夺,最后我没争过他。我当时估算在200万左右,跟到360万后就推了,但是现在我心里还是很后悔当时没再争一下。在拍卖上有太多这种经历了。

  以收藏带动本土文化

  雅昌艺术网华南站:听您介绍,您马上要建一个博物馆,您现在所投的拍品是不是都在为博物馆收集藏品而做准备呢?

  郑志宇:是的。这个博物馆首先是一个田黄博物馆,从田黄的历史着手,从清早期到现在各大名家的田黄,我基本上都收齐了,像杨玉璇、周尚君等;田黄的各个品种我也收藏了,包括原石和磨好的石头,也包涵薄艺和高浮雕的各种雕法技艺;也有挂件、把件、印章、摆件。我希望对田黄有一个很详细的介绍,所以这些年来我经常跑到海内外的收藏家那边去拜访他们,听说我在建博物馆,他们把好的藏品也拿出来给我,在价格方面,他们以很实在的价格让给我,让我很感动。

  另外我还在筹备一个严复的翰墨馆,严复是在近现代非常著名的人物。中国目前科技的发展,最主要是严复提的天演论。他不仅是北大的第一任校长,同时也是我们三坊七巷的人。不管是我们的船政文化,还是海峡两岸的文化,他都是很有影响的人物。他的后人也因为我要建这个馆,把他的手稿、对联全部转让给我。

  雅昌艺术网华南站:这个馆除了这两个重点,其他的定位又是怎样的呢?

  郑志宇:其他的还是以福州的文化为主。福州现在也发展成为旅游城市,三坊七巷每天来参观的人很多,当人们看完田黄后可能想留一些作为纪念品,我们正在考虑一些文化创意产品,例如杯垫、杯子和其他的纪念品。我也收藏了其他三坊七巷名人的物品,比如王仁堪是福州的最后一位状元,我收藏了他的一把扇子,就可以做成一个状元扇,还有一些名家篆刻的物件,我们也可以做成很好的复制品,给游客作为一个纪念。游客来到福州,来到三坊七巷,除了有一个很深刻的印象,还可以做一些收藏。

  大陆缺乏顶级收藏家组织

  雅昌艺术网华南站:我们知道福州的地理环境跟台湾很近,您刚刚也蛮强调两岸文化交流的。

  郑志宇:是的。台湾在文创方面做得非常好,在陶瓷的开发,目前的国内技术还超越不了。他们的瓷器都做得非常好,琉璃也很出名。我想在福州的当代艺术馆定期举办活动,请台湾著名的艺术家来办展并做学术交流,也可以在国内大收藏家的私人博物馆做一些巡回展。这是一个很好的两岸文化的交流,通过这个方式,给全国的藏家们提供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

  雅昌艺术网华南站:我们知道台湾有一个很好的交流团体叫做清玩雅集,你们会不会像清玩雅集去学习做类似的交流呢?

  郑志宇:我跟清玩雅集的接触很多,比如前一段时间,我还去拜访了清玩雅集上一届的理事长潘文华先生。我刚刚去了杭州和上海,也拜访了很多藏家。我们都谈到一点,像台湾有清玩雅集、香港有敏求精舍,而国内也应该把一些顶级的收藏家聚在一起搞一些交流会。因为我们也是刚刚才开始,很多东西还在学习当中,所以这个就很关键。

  雅昌艺术网华南站:按我们的按年龄层来算,清玩雅集跟敏求精舍是从爷爷辈到父辈,到我们现在已经是第三代了,再到下一代就是第四代了。我也有一些听闻到年轻一辈,尤其是80后这一代人,可能他们跟父辈或者爷爷辈的收藏概念有一点不同了。对于收藏概念,我不知道您作为藏家对收藏的传承是怎么看的?

  郑志宇:今年等博物馆开馆之后,我想跟清华大学合作开一个国学班,国学班能把中国文化很好地传承。现在很多有钱的企业家在投资方面很散,主题不明确。而清玩雅集跟敏求精舍每个藏家有自己的主题,例如曹兴诚是以青铜器为主,林百里是以字画为主的。当然台湾和香港的这种传统文化、素质方面都比我们高很多,做得很充足。所以我就想和清华大学合作,办国学班,请故宫的著名的鉴定家来讲关于收藏的讲座。

  雅昌艺术网华南站:以您个人的经验,您有没有已经开始对您下一代做一定的影响?

  郑志宇:我有两个女儿,我会跟她们讲这些文化的收藏,也希望她们能够传承下去。

  雅昌艺术网华南站:您在出差的时候会不会带着她们一起,到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去看一看?

  郑志宇:会的,我认为这一点很重要。我到每一个地方不是先去景点参观,而是先到博物馆。博物馆的藏品很齐备,讲解得也非常好。有一次在上海博物馆我遇到一件事情,不知道是哪所国际学校组织小朋友进去参观。他们不像我们大陆,只让小孩们走马观花看一下就结束了。他们在参观前会给小朋友一些主题,要他们找出这些作品在哪里,小朋友一进去就分散了。老师在外边等他们并给他们做讲座,还请博物馆的人讲解主题是什么。这样的做法很好,对下一代有很好的教育。我们三坊七巷的社区博物馆也可以请电视台或者是著名栏目来搞一些寻宝,这种活动能让老百姓更好地了解其中的文化。

  雅昌艺术网华南站:除了田黄,在其他方面,你们跟台湾的藏家之间有没有频繁地进行交流呢?

  郑志宇:有,我们经常到他们那边去拜访,也会请教他们,他们都是我们的前辈。刚开始收藏,我们也是先求量,再求精。他们也是以藏养藏的方式进行收藏的,这也是学习的经验。

  雅昌艺术网华南站:谢谢!

上传日期:2013年04月17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