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意读写:《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狂想之书馆 2013-04-21

创意读写:《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的一种教学策略

 

   《中 国现当代散文鉴赏》是高中语文选修课系列的一门重要课程。相较于必修课,选修课教学带有更多的探究的特点。教学《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这门选修课,为确实 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教师可以运用创意读写的策略,让教学更具研究性和创造性的生趣。所谓创意读写,是指教师在实施文本阐释与鉴赏的教学过程中,依据文本 自身特点与学生学情实际以及教材编写的意图、教师教学设计的目标等来设计相应的写作话题,指导学生写作,以读引写,以写促读的教学策略。本文拟以语文版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为例,阐述创意读写的运用机制及实施方法。

 第一类:基于文本思想内容的阅读随笔

 鉴 赏是一种与文本深入对话的过程。《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教材中所选的都是名篇佳作,包涵了丰富的思想意识与情感意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所读文本的思想 内容为载体,引入阅读随笔的写作,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深度认知。这类阅读随笔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是对文章主旨的讨论,可以是对作者思想的评判, 可以是对文章整体内蕴的分析,也可以是对文章局部耐人深思与回味的语句的阐发。教师在教读环节可因“文”制宜,设计创意读写的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 兴趣。

 1.从文本中含义隽永的语句入手。

 示例:钱钟书先生在《论快乐》一文中说:“发现了精神是一切快乐的根据,从此痛苦失掉了它们的可怕,肉体减少了专制。精神的炼金术能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短文,参与班级课堂讨论。

⒉从文本的中心主旨入手。

示 例:鲁迅在《灯下漫笔》中把中国历史过往时代概括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的“循环”,他在当时就认为“现在的青年的使命”是 “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在你看来,鲁迅所认为的“第三样时代”应该是怎样的时代?他的这一历史洞察与希冀,给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根据 你的思考与观察,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

 第二类:基于文本艺术形式的赏析评论

⒈指向于语言形式的赏析

  示例:《听听那冷雨》一文综合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反复、叠音、化用等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充满诗意、画意与乐感,请选择其中的一种或若干种写赏析笔记。

  引导学生感知与分析散文的语言形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语言的鉴赏能力,促进其书面语言表达的美化。

⒉指向于结构章法的赏析

示例:《荷塘月色》是一篇即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名篇,本文的思路结构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写一赏析笔记。

 第三类:基于比较视野的研读札记

 ⒈指向于创作观念的比较

示例:茅盾《风景谈》与刘白羽《长江三日》分别写了怎样的风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从中你能发现二者创作观点的异同点吗?试写一篇研读札记。

 ⒉指向于语言风格的比较

示例:老舍《我的母亲》与胡适《我的母亲》同是回忆母亲的记叙抒情散文,试比较阅读这两篇散文在语言风格上有怎样的共性?请写一篇研读札记。

⒊指向于立意构思的比较

示例:同是怀乡散文,林海音《豆腐颂》与郭枫《老家的树——怀乡散记之一》在立意构思上有哪些不同点?请在阅读探究后,写一篇研读札记。

第四类:基于仿拟迁移的写作训练

大凡好的散文无不包含着有关“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的道理。指导学生鉴赏中国现当代散文,教师应该在上述三个层面做好精心的创意读写设计。

1.     指向于“写什么”的仿拟迁移    

示例:读林海音《豆腐颂》,你一定被她那满腔浓浓的乡情所触动。故乡美食那舌尖上的记忆,永远不会泯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你的故乡有哪些让你无法割舍的舌尖上的记忆?请你细细道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请以《        颂(赞)》或《舌尖上的记忆——    》为题(标题自行补全),写一篇散文。

2.     指向于“怎么写”的仿拟迁移   

示例:郭枫《老家的树——怀乡散记之一》是一篇记叙抒情散文,记写了家乡四季最有代表性的树,也赞美了家乡的人,跃动着浓郁深沉的乡土情结。本文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意蕴丰厚。请试用比喻、象征手法来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3. 指向于“为什么写”的仿拟迁移

示例:吴伯萧《菜园小记》的写作背景与动机是什么?请查阅相关资料,试作具体分析,写一篇阅读札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