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手札记〔十二〕----万年红纸

 率我真 2013-04-25

      随手札记〔十二〕----万年红纸

 万年红红丹纸蠹鱼 沈津杂谈

      清代中期以后,在广东地区刊印的线装书采用了一种独特的防蠹方法,不是把每张书页都作防蛀处理,而是用一种单面涂色名为「万年红」〔桔红色,又称红丹纸〕的防蛀纸衬作书的扉页、封底或封里,可使全书免遭蠹鱼侵蚀,且避蛀效果十分理想。万年红纸,是明清两代的一种纸名,为广东南海民间工匠所发明,它的本纸为竹纸。经现代科技检测分析,「万年红」纸面上所涂桔红色涂料含铅氧化物,主要成份为四氧化三铅。四氧化三铅是一种鲜桔红色重质粉末,俗称丹铅或红丹,剧毐,不易分解。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卷下「五金第十四」中记载了这种铅丹的制作方法:「凡炒铅丹,用铅一斤、土硫黄十两、硝石一两,熔铅成汁,下醋点之。滚沸时下硫一块,少顷,入硝少许,沸定再点醋,依前渐下硝、黄。待为末,则成丹矣。」

 

      据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研究结果,制作这种防蠹纸,可将四氧化三铅研细,加入添加剂,和桃胶溶液,用水调匀后,刷在纸上,阴干即成。

 

      似乎蠹鱼最中意竹纸印的书,清代广东佛山地区的家谱几乎都是由竹纸印刷或抄写的。佛山处于南方潮湿之地。万年红纸以家谱单本为主,后来才扩大到其它书册。最有意思的是,1980年上海市档案馆曾对「万年红」作了一次试验:技术人员将蠹鱼及自制的二层「万年红」与二层普通的毛边纸纸包放入小瓶内,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观察,发现普通的毛边纸全军复没,而「万年红」纸包却毫发无损。他们还发现蠹鱼对「万年红」纸不感兴趣,没有食欲,甚至安然在「万年红」纸上休息,毫无避开之意。那就说明:「万年红」纸有一定的毒性,蠹鱼才不愿蛀食。曾见某馆藏《明本作法抄》三卷,日本宽文元年〔1661〕前川茂右卫门刻本,三册。每册有蛀洞多处,前后均透,专页修复人员在每页均衬有红丹纸,经三年后发现红丹纸没有蛀。

 

      我曾对某大学图书馆藏古籍善本多所留意,我发现,该馆所藏善本多夹有「万年红」的防蛀纸,但是,某些「万年红」并不起作用,蠹鱼照样不把「防火墙」放在眼里,更将防蛀纸「深挖洞」,如《重刊鲍氏战国策》十二卷,明刻本,前后都有「万年红」,但均是「千疮百孔」的了。抑或「万年红」的添加剂不符规格,成份不够?还是蠹鱼已具金刚不坏之身,体内有免疫力,有抗药性?据有经验的修复专家称,「万年红」有一种特别气味,一闻即知,而此种纸味道不重,或为别有用心者以廉价的桔红色染料以冒充含四氧化三铅染料,来刷染纸面,当属伪劣商品,不防蠹。

 

      不管是什么年代的古书,如果保存条件好,是不会被蠹鱼蛀蚀的。宋元版本,历朝历代都受内廷及民间收藏家的重视,所以受蛀惰况很少,而明清时所印的本子反而被蛀,是因为保管条件不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