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eterq7.blog.sohu.com/151390112.html 很小的时候,就曾经见到路边野地的小野花,叫得出叫不出名字,都觉得很好看,那个时候只是想采下来,回家插到水瓶里,还能开两三天,甚是欣慰。但是自从看了诗经里面的词语,觉得万物都有本名,小野花野草也有被歌颂的意义,拍下照片,让其继续在大地生长,反而就是目前的最爱了。 买了一本介绍野花的书,看后觉得很长知识。不自觉的,在自家房前屋后,找找,在路旁河堤,瞧瞧,果真发现了很多。那些都在默默的,为了小小的生命,而绽放的花朵,多么可爱。
荠菜 十字花科植物,是一种人们喜爱的可食用野菜,遍布全世界。其营养价值很高,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产后出血、痢疾、水肿、肠炎、胃溃疡、感冒发热、目赤肿疼等症。人工栽培以板叶荠菜和散叶荠菜为主,春、夏、秋三季均可。
蒲公英 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蒲公英同时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
抱茎苦荬菜 为被子植物门菊科苦荬菜属植物苦荬菜Ixeris sonchifolia 多年生草本。株高30-80厘米。植株无毛。茎直立,上部有分枝。基生叶多数,铺散,长3-8厘米,宽1-2厘米,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下延成柄,有锯齿或尖牙齿,或为不整齐的羽状深裂;茎生叶较小,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6厘米,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扩大成耳形或戟形抱茎,全缘或有羽状分裂。头状花序,小形,密集成伞房状,有细梗;总苞圆筒状,长5-6毫米;总苞2层,外层通常5片,极小,卵形;内层8片,披针形,长约5毫米,背部各具中肋1条。舌状花黄色,长7-8毫米,先端截形,具5齿。瘦果,黑色,纺锤形,长约3毫米,有细纵肋及粒状小刺,喙短,长为果身的1/4;冠毛白色。花、果期4-7月。 生于平原、荒地、山坡、路旁。分布于东北、华北等地区。朝鲜、苏联也有。 全草入药,能清热、解毒、消肿。民间用于止痛。实验证明能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改善心肌微循环,有益于冠心病的治疗。
苦菜,浙江地方名四季菜,东北称野芹。属败酱科植物。有黄花、白花两种。根作败酱气。李时珍说:"南人采嫩者,曝蒸作菜食"。黄花者味较苦,均入药,功效相似。 性味寒、苦、平,无毒。
生长于原野路旁。我国西南至东北均有分布。 【别名】伏地菜 【来源】为紫草科附地菜属植物附地菜Trigonotis peduncularis (Trev.) Benth.,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拔取全株,除去杂质,晒干备用。 【性味归经】甘、辛,温。 【功能主治】温中健胃,消肿止痛,止血。用于胃痛,吐酸,吐血;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 1~2钱,研粉冲服3~5分。外用适量,捣烂涂患处。
斑种草 拉丁名:Bothriospermum chinense 英文名:China Spotseed 形态特征:越年生或一年生草本。茎自基部分枝,斜升或近直立。叶片匙形或倒披针形,边缘呈皱波状,两面有短糙毛。花序长达25厘米,苞片叶状,卵形或狭卵形;花腋外生,花梗较短;花萼裂片5,狭披针形,有毛;花冠淡蓝色。长3.5-4毫米。小坚果4,肾形,有网状皱褶,腹面中部有横凹陷。花期4-6月 分布:分布于我国辽宁、河北、山西、河南、山东等地。北京极为常见。 用途:药用部位为斑种草的全草。微苦,凉。入胃、大肠二经。为清热药,清热燥湿药。功效主治清热燥湿,解毒消肿。可治湿疮、湿疹、瘙痒难忍,流汁绵绵。用治火热毒盛之痈疽疮疖或无名肿毒。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 点地梅 【产地分布】:广布于全国各地。 【形态特征】: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全株被细柔毛。须根纤细。基生叶丛生,柄长1-2厘米;叶近圆形或卵圆形,径3-15毫米,基部微凹或呈不明显截形,先端钝圆,边缘有多数三角状钝牙齿,叶质稍厚。花葶通常数条由基部叶腋抽出,长(3)5-15厘米,直立,伞形花序通常有4-10朵花,苞片数枚,卵形至披针形,长3-4毫米,宽0.5-1.5毫米,先端渐尖;花梗纤细,长1-3(5)厘米,通常花后伸长达6厘米,开展,混生腺毛;花萼杯状,5深裂几达基部,裂片卵形,长2-3.5毫米,果期增大,长4-5毫米,呈星状水平展开,具3-6条明显纵脉,花冠通常白色、淡粉白色或淡紫白色,花冠筒状,长约2毫米,筒部短于花萼,喉部黄色,裂片与花冠筒近等长或稍长,倒卵状长圆形,长2.5-3毫米,宽1.5-2毫米,明显超出花冠;雄蕊着生于花冠筒中部,长约1.5毫米;子房球形,花柱极短。蒴果近球形,稍扁,直径约3毫米,成熟后5瓣裂,白色膜质。种子小,多数,棕褐色、长圆状多面体形,径约0.3毫米,种皮有网纹。花期4-5月,果期6月。 【生长习性】:喜湿润、温暖、向阳环境和肥沃土壤,常生于山野草地或路旁。种子能自播繁殖。 【植物分布】:分布极广,我国各地均有分布,俄罗斯、朝鲜、日本、菲律宾、印度、越南、柬埔寨、老挝也有分布。 【园林用途】:点地梅植株低矮,叶丛生,平铺地面,适宜岩石园栽植及灌木丛旁作地被材料。全草可药用。 【繁殖培育】:用播种繁殖。 【其他用途】:全草入药,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扁桃体炎,咽喉炎、口腔炎、急性结膜炎、跌打损伤。
米口袋 Gueldenstaedtia verna (Georgi) Boiss. 豆科 米口袋属 米口袋多年生草本,高4-20厘米,全株被白色长绵毛,果期后毛渐稀少。主根圆锥形或圆柱形、粗壮,不分歧或稍分歧,上端具短缩的茎或根状茎。叶为奇数羽状复叶,多数,丛生于根状茎或短缩茎上端,早春时叶长3-10厘米,后期可达10余厘米或m余厘米,托叶卵形,卵状三角形至披针形,基部与叶柄合生;小叶9-19(21),广椭圆形、椭圆形、长圆形、卵形或近披针形等,长4-15毫米(后期可达40毫米),宽2-7(10)米,基部圆形或广楔形,先端钝或圆,有时稍尖或近锐尖,全缘,两面被白色长绵毛,有时表面毛少或近无毛,夏秋以后毛渐少以至无毛。总花梗自叶丛间抽出数个至十数个,顶端集生2-5(8)朵花,排列成伞形;花梗极短,近无梗;苞及小苞披针形至线形;萼钟状,长(5)6-9(10)毫米;花冠紫堇色,旗瓣长(11)12毫米,广卵形至狭卵形或椭圆形、倒卵形等,基部渐狭成爪,翼瓣长8-11毫米,瓣片长圆形,上端稍宽,基部有细爪,龙骨瓣长5-6毫米;子房被毛,花柱上端卷曲。荚果圆筒状,1室,长13-20(22)毫米,宽3-4毫米,被长柔毛。种子肾形,表面有光泽,具浅蜂窝状凹陷。花期4-5月,果期5-7月。 生于向阳草地、干山坡、沙质地、草甸草原或路旁等处。分布于我国黑龙江省、吉林省及华北、西北、华东、中南,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也有分布。 春季采收全草入药,煎服主治各种化脓性炎症、痈肿、疔疮(常与蒲公英配用)、高热烦躁、黄疸、肠炎、痢疾等。并可作饲料。
地丁草
学名: Corydalis bungeana Turcz. 属名: 紫堇属 Corydalis 科名: 罂粟科 Papaveraceae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根细而直,少分枝,淡黄棕色。茎细弱,从基部向四周多分枝,有棱、灰绿色,光毛或疏生长柔毛。基生叶丛生;基生叶互生,有柄,长0.4-4厘米,叶片2回羽状全裂,最终裂片线形,先端钝圆或成短突尖,两面灰绿色,无毛。总状花序,花序长1-6.5厘米,果期可达12厘米,生于枝的顶端;花梗长1-2毫米,苞片叶状,羽状深裂,萼片2枚,鳞片状,广卵形或卵状三角形,长1-2毫米,先端渐尖,边缘具不规则缺刻,早落;花瓣4枚,淡紫色,倒卵状长圆形,外侧两片大,前面一片平展,倒卵状匙形,先端呈兜状,背面具宽翅,后面一片先端亦呈兜状、基部有距,距长5-6.5毫米,背面有翅;内侧两瓣较小、先端连合,雄蕊6枚,每3枚花丝连合,形成2束,与外侧两花瓣对生,后1束雄蕊花丝基部具蜜腺,插入距内,子房长椭圆形,外被柔毛,花柱线形,稍扁,顶端微2裂,黄白色,有瘤状突起。蒴果扁椭圆形,灰绿色,长1.2-2厘米,宽3-4毫米,成熟时裂成2瓣,花柱宿存,内含种子7-12粒。种子扁球形,径1.5-2毫米,黑色,有光泽,具白色膜质种阜。花期4-5月,果期5-6月。 【分布】生于山沟、溪旁、杂草丛中及砾石处。分布于甘肃、陕西、山西、山东及河北等省。 【药物疗效】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之效,用以治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疗疮肿毒、淋巴结核、眼结膜炎等。全草含多种生物碱,主要有苦地丁素,其他有香豆精、酚性物等多种。
角茴香 【草药名】: 角茴香
夏至草 【异名】夏枯草、白花夏枯(《滇南本草》),灯笼棵(《江苏植药志》),风轮草(《陕西中草药》)。
地黄 地黄(学名:Rehmannia glutinosa (Gaert.) Libosch. ex Fisch. et Mey.) 体高10-30厘米,密被灰白色多细胞长柔毛和腺毛。根茎肉质,鲜时黄色,在栽培条件下,直径可达5.5厘米,茎紫红色。叶通常在茎基部集成莲座状,向上则强烈缩小成苞片,或逐渐缩小而在茎上互生;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上面绿色,下面略带紫色或成紫红色,长2-13厘米,宽1-6厘米,边缘具不规则圆齿或钝锯齿以至牙齿;基部渐狭成柄,叶脉在上面凹陷,下面隆起。花具长0.5-3厘米之梗,梗细弱,弯曲而后上升,在茎顶部略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几全部单生叶腋而分散在茎上;萼长1-1.5厘米,密被多细胞长柔毛和白色长毛,具10条隆起的脉;萼齿5枚,矩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抑或多少三角形,长0.5-0.6厘米,宽0.2-0.3厘米,稀前方2枚各又开裂而使萼齿总数达7枚之多;花冠长3-4.5厘米;花冠筒多少弓曲,外面紫红色,被多细胞长柔毛;花冠裂片,5枚,先端钝或微凹,内面黄紫色,外面紫红色,两面均被多细胞长柔毛,长5-7毫米,宽4-10毫米;雄蕊4枚;药室矩圆形,长2.5毫米,宽1.5毫米,基部叉开,而使两药室常排成一直线,子房幼时2室,老时因隔膜撕裂而成一室,无毛;花柱顶部扩大成2枚片状柱头。蒴果卵形至长卵形,长1-1.5厘米。花果期4-7月。
紫花地丁
多年生草本,高4-14cm;果期高可达20余cm。根茎短,垂直,淡褐色,长4-13mm,粗2-7mm;节密生,有数条 细根。叶多数,基生,莲座状;叶柄于花期长于叶片1-2倍,具狭翅,于果期长可达10余cm,上部者较长,呈长圆形、狭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5-4cm,宽0.5-1cm,先端圆钝,基部截形或楔形,稀微心形,边缘较平的圆齿,两面无毛或被细短毛,果期叶片增大;托叶膜质,苍白色或淡绿色,2/3-4/5与叶柄合生,离生部分线状披针形。花梗通常多数,细弱,与叶片等长或高出叶片;花紫堇色或淡紫色,稀呈白色,喉部色较淡并带有紫色条纹;萼片5,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基部附属物短,末端圆或截形;花瓣5,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距细管状,长4-8mm,末端圆;雄蕊5,花药长约2mm,药隔先端的附属物长约1.5mm;子房卵形,花柱棍棒状,柱头三角形。蒴果长圆形,长5-12mm,无毛。种子卵球形,长1.8mm,淡黄色。花、果期4月中旬至9月。
终于明白为什么野生植物越来越难找了,昨天偶见附近一座楼下有郁郁葱葱的一堆牛繁缕,可惜小花都含苞待放,今天回来,见小区到处堆着被拔掉的野草,难道?我迫不及待去拍,果不其然,昨天见到那些,全被拔掉了。。。
找了半天,终于发现幸存的几小株...这可是很好不容易发现的草药啊。。。
牛繁缕 学名: Malachium aquaticum (L.)Fries (Stellaria aquatica(L.)Scop.) 科名:石竹科 Caryophyllaceae 形态特征:全株光滑,仅花序上有白色短软毛。茎多分枝,柔弱,常伏生地面。叶卵形或宽卵形,长2—5.5厘米,宽1—3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心形,全缘或波状,上部叶无柄,基部略包茎,下部叶有柄。花梗细长,花后下垂;苔片5,宿存,果期增大,外面有短柔毛;花瓣5,白色,2深裂几达基部。蒴果卵形,5瓣裂,每瓣端再2裂。花期4— 5月,果期5—6月。 分布:各地都产,生于荒地、路旁及较阴湿的草地;广布全国。 用途:全草可做野菜和饲料;也可药用,内服驱风、解毒,外敷治疗疮,新鲜苗捣汁服,有催乳作用。
泥胡菜 种拉丁名: HemisleplalyrataBunge 种别名: 秃苍个儿 形态特征: 二年生草本。直根系,入土深度60一80cm,主根发达,侧根较少,主要分布在30cm左右的土层中。株高30一90cm。茎直立,光滑或有白色蛛丝状毛。基生叶莲座状,有柄,叶片倒披针形或倒披针状椭圆形,长7–21cm,提琴状羽状分裂,顶裂较大,三角形,有时3裂,侧裂片7一8对,长椭圆状倒披针形,上面绿色,下面被白色蛛丝状毛,茎中部叶片椭圆形,无柄,羽状分裂,上部叶片条状披针形至条形。头状花序多数,总苞球形,艮12–14mm,总苞片5–8层,背面顶端下有紫红色鸡冠状附片,花紫红色,全部为管状花。瘦果圆柱形,长2.5mm,具15条纵肋棱,冠乇白色,2层,羽状(图101)。 地理分布: 分布几遍及全国各地,越南、老挝、印度、日本、朝鲜也有。 生物生态特征: 泥胡菜为中生植物,抗逆比较强,生于路旁村边荒地和轻盐碱荒地,可形成以它为优势种的杂类草群落。在落叶阔叶林区,它又是林下草地的主要伴生植物。此外,在比较湿润的丘陵、山谷、溪边和荒山草坡,以及微碱齐耕地上均有生氏。有的在局部低洼水分充裕区可形成单纯小片群落,构成了拓荒熟耕地演替中的–个阶段、在暖温带,3月中旬出苗,4月上旬发育成莲座叶,4月下旬抽花茎,5月至6月开花,花期50余天;果期6月至7月(表101–1)。
砂引草 俗名:紫丹草、西伯利亚紫丹 学名:Messerschmidia sibirica Linn. 科中文名:紫草科 科拉丁名:Boraginaceae 属中文名:砂引草属 属拉丁名:Messerschmidia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全株被白色长柔毛。叶无柄或近无柄,狭矩圆形至条形,长1—3.5cm,宽0.2—2cm,聚伞花序伞房状,直径1.8—4cm,近二叉状分枝。花萼长约2.5mm,5裂近基部,裂片披针形,花冠白色,漏斗状,花冠筒长5mm,裂片5,子房4室,柱头2浅裂,下部环状膨大,果实有4钝棱,椭圆状球形,长约8mm,先端平截或凹入。 地理分布:砂引草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内陆沙地,内蒙古,山西,山东,河北、河南,甘肃、宁夏,陕西、辽宁,吉林等省(区)均有分布,在国外,蒙古,原苏联(西伯利亚)也有。 生态特征:砂引草一般4月返青,5—6月开花,6—7月结果,种子8月下旬成熟,果后仍有一段营养期,10月干枯。具细长的根状茎,匍匐或斜升,水平根状茎多分布于表土下15—20cm处,伸展可达1—2m,其垂直根可分布到lm左右深处。砂引草主要借根状茎的延伸进行无性繁殖,据野外观察,在草场植被中许多植株生活力不强,不能开花、结果,只有在村落或居民点附近的隙地和路旁,可能因土壤较肥,并且受其他植物抑制较少,除无性繁殖外,大多数植株能用正常的种子繁殖。
【中文名】打碗花
【分类】旋花科,打碗花属 【形态】多年生草质藤本。主根(一说根状茎,但未见分节)较粗长,横走。茎细弱,长0.5-2m,匍匐或攀援。叶互生,叶片三角状戟形或三角状卵形,侧裂片展开,常再2裂。花萼外有2片大苞片,卵圆形;花蕾幼时完全包藏于内。萼片5,宿存。花冠漏斗形(喇叭状),粉红色或白色,口近圆形微呈五角形。与同科其它常见种相比花较小,喉部近白色。子房上位,柱头线形2裂。蒴果,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不结 果,以根扩展繁殖。 【分布】我国各地广泛分布,为田间、野地常见杂草。 【用途】嫩茎叶可作蔬菜。花及根入药,参看下文。 【成分及营养价值】每百克嫩茎叶含水分81 克,脂肪0.5 克,碳水化合物5 克,钙422 毫克,磷40 毫克,铁1O.1 毫克,胡萝卜素5.28 毫克,维生素B10.02 毫克,维生素B20.59 毫克,尼克酸2 毫克,维生素C54 毫克。根含有淀粉17%,可食用及药用,但有毒,不可多食。
中文名:播娘蒿 十字花科 播娘蒿属 属拼音名:bonianghaoshu 属拉丁名:Descurainia 中国植物志:33:448 描 述:Descurainia Webb et Berth. 播娘蒿属,十字花科,40余种,主产北美洲,少数产亚洲、欧洲及南美洲,我国产2种,其中播娘蒿D. sophia(L. )Webb,分布于华北、华东、西北、四川。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有单毛及分叉毛,有时具腺毛或无毛;叶为2-3回羽状全裂,具窄线形或长圆形裂片,有柄或无柄;总状花序果期延长;萼片外轮窄长圆形,内轮较宽;花瓣黄色或乳黄色,匙形;花柱短,柱头头状;长角果线形,圆筒状,常上弯,开裂,果瓣稍凸出,具1脉;种子1-2行,湿时发粘,子叶背倚胚根。
狗哇花 (阿尔泰狗哇花)
学名 Heteropappus altaicus (Willd.)NovoPokr.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 阿尔泰紫菀。分布在东北、华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河南、湖北等省区。 形态特征 茎从基部分枝,直立或斜生,具毛和腺点,株高20一60cm。叶互生无柄。叶片条形、长圆状披针形至倒披针形,两面或背面被毛。头状花序单生在枝端,有的排列成伞房状;具2—3层总苞片,边花浅蓝紫色舌状,心花黄色筒状,5裂,其中1裂片长。瘦果长圆形扁平,有毛,毛上有腺点;冠毛白色至浅红褐色。
【来源】菊科狗哇花属植物狗哇花Heteropappus hispidus (Thunb.) Less.[Aster hispidns Thunb.],以根入药。春夏秋采集,洗净晒干。 【性味归经】苦,凉。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用于疮肿,蛇咬伤。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名称: 朝天委陵菜 分类:蔷薇科 蔷薇亚科 委陵菜属 学名: Potentilla supina Linn. 英文名称: 别名: 伏枝委陵菜,仰卧委陵菜,野香菜,地榆子 类别: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 花期: 花期5-8月。 果期: 果期9-l0月。 识别要点: 羽状复叶,草质,两面绿色,较柔,小叶7-17。花常单生,多生于平原地区。 产地分布: 全国各省区多有分布. 生境分布: 生于田边荒地,河岸沙滩.海拔100~2000m. 生态习性: 用途: 药用全草.采集:夏秋采全草. 诸葛菜 学名:Orychragmus violaceus O.E.Schulz。 别名:菜子花 、二月兰。 分类:十字花科(Cruciferae),诸葛菜属。 解名:传说诸葛亮率军出征时曾采嫩梢为菜,故得名。另因农历二月开兰紫色花,得名二月兰。 产地:原产中国东北、华北及华东地区。野生或栽培。 开放分类: 植物、花卉、野菜、十字花科、绿化植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