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相望到相忘

 村姑润儿 2013-04-29

 

 

从相望到相忘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庄子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是在读高三的时候。之后不久,得知这句话出自庄子,于是便一直把它深深的记在心里。

 

    到高中毕业的时刻,对这句话却有了一些惶恐。觉得江湖隔离出来的空间和时间,是那样的扑朔迷离,有着不可弥补的残忍。

 

    那时,对江湖二字很朦胧,觉得江湖与社会就是一个东西。毕业聚餐时喝醉了,早晨醒来后,心中装满的都是分离、相忘、江湖这些字。

 

    那时犯了一个错误,把那句话听成是“相濡以沫,不如相'望’于江湖”。于是便有了这样的理解:危难时刻的互救、共勉,或许还不如在人潮人海里相互望着,遥遥相对。

 

因此,一直认为这个句子有些故意煽情,虽然读出了一些悲凉,却并不实际。即使这样,我还是认可了彼此相望这种情愫,觉得或许真是超过了两条鱼的以沫相救。

 

    那之后,不甚记得是何时,终于弄清此句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当时那个'忘’字,让我十分震惊。

               

我以为,一个“望”字已经够冷酷无情了,却不料,千年前那个崇尚无为的庄子,却早将所谓的一切情,都用一个'忘’字来进行了结。

 

庄子是提倡无为观点的,用它来解读世间的感情就是两种:一种是相濡以沫,却厌倦到终老,另一种是相忘于江湖,却怀念到永远。

 

才疏学浅的我,至今都未能完全接受庄子的这个无为之说。

 

相濡以沫之后,真能忘却么?当夕阳忽然像美人血一样滴下来的时候,当明月升空感觉千里共婵娟的时候,忘却,是那么容易么?

 

然而,随着时间的逝去,泉中的那两条鱼,也早非当日之鱼,即便藕断依然丝连,连着的也只是旧日患难所生的情愫。时过境迁,到如今,也许一切都已烟消云散,藕的两端,也许早已各自生长,有了自己的新丝。

 

所以,又或许,庄子的无为,才是真的生存之道。而我,依旧在徘徊,依然似是而非。

 

人生,有许多次的相逢,有许多次的别离,但我从来没有挥动过手臂。诗经里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每当想到这句诗时,便记起故乡院子里那棵高大的杨柳,便想去摘下一片片叶子,不为相送,只为吹一曲《离歌》,让它飘进风里,去追寻相忘于江湖里的那些破碎的东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