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感于“羡林老弟正”

 无门和尚 2013-04-30
    作者:抱朴堂主

    季羡林,一个著作等身的国学大师。但他却自称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人”。
    季先生早孤,蒙叔父垂怜收养,并送其入学接受教育。十六岁那年,季先生进入了当时的山东大学附属中学求学。其时,山东省教育厅厅长王寿彭先生兼任山大校长。说起王寿彭,那可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清末状元(据说,他中状元是沾了名字的光,蒙“老佛爷”慈禧太后青眼,擢为状元。)其人学问是否真的超越群伦姑且不论,但他的胸襟、气度却堪为世范,的是一代大家。
    据说季羡林先生甫入山大附中,并无特别过人之处。偶因一篇文章被授业恩师点为“全校之冠”,于是激发少年好胜争雄之心。在此之前,王寿彭先生曾郑重承诺:将对附中学子中成绩佼佼者给予个人奖励---亲笔题字相勉。
    许是少年心性使然,许是天资颖慧之故,到学期结束,季羡林先生的学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此刻,到了王寿彭先生践行诺言的时候了。于是,季羡林先生不出意外地收获了嘉奖---王寿彭先生亲笔题写的一副对联和一幅扇面。
    对联是“能将忙事成闲事,不薄今人爱古人”,两处印鉴分别是“王寿彭印”、“癸卯状元”;扇面上抄录了一首厉鄂的诗“净几单床月上初,主人对客似僧庐。春来预作看花约,贫去宜求种树书。隔巷旧游成结托,十年豪气早销除。依然不坠风流梦,五亩园中手剪蔬”,落款处题曰:“录《樊榭山房诗》,丁卯夏五,羡林老弟正”。
    从印鉴和题款可知,当时的王寿彭先生应当过了知天命之年(后来查找了资料,王寿彭先生生于1875,卒于1929),季羡林先生年方十六,未及弱冠。从年纪上分析,王先生至少也是季先生的父辈(甚或祖辈);从学问和名气上说,一个是鼎鼎大名的状元,一个是籍籍无名的少年。可是王寿彭先生却降尊纡贵,亲切地称呼少年季羡林为“老弟”,并请其“正”,这是怎样的胸襟和气度!
    由此联想到当今之世,大部分人的价值取向都是“唯上”、“唯名”、“唯利”。放眼文化界,稍有成就(殊不知这成就是“名实相符”呢?还是“沽名钓誉”呢?)就尾巴翘上了天,俨然一副开山祖师爷的嘴脸。对于阿谀献媚之辞,笑颜喜纳;对于别人的指误纠错,则是铁面冰颜,怒形于色,生怕别人的指瑕损毁了自己的英名。其惜名之形甚若飞鸟之惜翼,却不知,鸟无翼难飞,是以飞鸟惜翼情有可悯;人无名不死,奈何以惜虚名而拒人于千里之外哉?!
    于是我又想起了一千多年之前的那个叫“韩愈”的老夫子的疑惑---“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这究竟是历史的沿袭?还是文化的堕落?我不知道。想必王寿彭先生和季羡林先生泉下闻之,也应该纳闷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