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小金莲花,解毒又消肿

 槐荫堂青岛分堂 2013-04-30

小小金莲花,解毒又消肿

      “塞外黄花恰似金钉钉地”,这句话出自乾隆皇帝之口,形容了金莲花的纤小玲珑和明艳可人。这灿烂柔媚的金莲花虽娇小,但你可千万不要小瞧它。前面我们讲过了金莲花泡水喝可以治疗喉咙肿痛,现在我们就来讲一讲金莲花的其它解毒消肿的药方。

平时有些人容易长疔疮。疔疮也叫疔,一般长在人的颜面肌肤和四肢手指、足趾部位,形如栗米且深硬如钉,颜色或黄或紫,肿痛灼热且反应剧烈。面部疔疮初起时让人感到麻痒而有轻微疼痛,然后慢慢红肿灼热,疼痛增剧。如果出现畏寒发热,眩晕呕吐,神识昏愦,皮肤瘀斑,脉洪数,苔黄糙等症状,则为“疔疮走黄”,也就是说,疔毒已经进入到血液中了,并内攻脏腑所造成的疾病。在西医中这叫“脓毒败血症”。还有一种沿爪疔,多长在指甲一侧边缘近端,轻微红肿热痛,然后会慢慢出现化脓迹象,还会蔓延到指甲另一侧,指甲盖也会逐渐呈现暗黄色或灰白色,甚至出现甲下积脓,舌苔也因内火变成黄色。

发生疔疮肿痛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平时不注意肌肤洁净所致。比如被铁质的东西或木刺刺伤皮肤后会出现伤口红肿,如果这时随意用针去挑或是用力挤压伤口的话,很可能使含有大量细菌的脓性分泌物通过血液扩散到体内,中医上称其为火毒乘隙侵袭。邪热蕴结在肌肤里面,从而使红肿处火毒加剧,肿痛不堪。另一方面就是跟饮食不节有关,《疡医大全》里说:“月唇上生疔者或口角旁或上下唇,不论大小,大约皆脾胃火毒也。”比如平时饮食中经常大鱼大肉的吃,或是有习惯性酗酒,爱吃辣等习惯,就会引起脏腑积热,表现在皮肤上就容易生疮。《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说: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关于“丁”字,后世多以“疔”训“丁”。也是说肥甘厚味的油腻饮食会生热邪,蓄积在体内生为热毒,热毒聚于肌肤深处自然就生成了疔疮。而大疔当然就比较严重了,古代医学认为癌症也属于恶疮肿毒的范畴,可见疔疮严重的话不仅仅单是皮肤的问题,一旦火毒过盛在体内散发起来,还会严重地危害脏腑引起其他疾病。

而金莲花正有解疔疮毒火和消肿痛的功效,这在很多医术上有记载。《河北中药手册》里说其“清热解毒”。 《广西药植名录》里说“治疮毒”。《山海草函》里讲到金莲花治“疔疮大毒,诸风。”《纲目拾遗》里说金莲花 “治口疮、喉肿,浮热牙宣,耳疼目痛,明目,解岚瘴”。可见前人对金莲花已有大量研究,并证明了金莲花的确是一副解毒消肿,治疗疔疮的天然良药。

当有疔疮症状出现的时候,可取适量的金莲花捣烂,敷于患处,每日换药两次。为了发挥更大的药效,可以再加上适量新鲜的仙人掌捣碎同敷,还可以用金莲花煎水来擦洗患处。如果对于比较严重的恶毒大疮,《广西中草药》里讲到,将适量的金莲花与雾水葛、木芙蓉一起捣烂药敷。

除了可以消除疔疮肿痛,金莲花药敷还可以治疗目赤肿痛,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红眼病”。《广西中草药》里有这样一个方子,取适量的金莲花和野菊花鲜品,一起捣烂后用干净的纱布包好,或是直接敷于患眼四周,可有效减轻症状。同样对于急性淋巴管炎患者,用新鲜的金莲花捣烂敷于患处,每日换药2次,也可以起到消肿止痛的效果。

金莲花里所含的化学成分还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扁桃体炎、急性中耳炎,急性鼓膜炎,急性结膜炎、上呼吸道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等炎症,且已被制成多种单味或复方制剂用于临床。下面我再来给大家介绍两种治疗以上炎症的方法,《河北中药手册》中也有相关记载。

治疗慢性扁桃体炎,取金莲花5克,用开水冲泡,当做茶喝的同时再在口中含漱。如果是急性扁桃体炎,用量则需加倍,或是再加上等量的鸭拓草同用。对于急性中耳炎、急性鼓膜炎、急性淋巴管炎,可取金莲花和菊花各15克,生甘草5克,然后用水煎服。值得注意的是,此植物有一定的毒性,所以个人在药用之前应该先咨询一下医生,以更安全保险。

大家看到了吧,小小的金莲花竟然有如此大的解毒消肿医用功效,那抹璀璨的金黄,真不愧是大自然恩赐人类的一朵奇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