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特大车祸造成36人死亡的重大事故令人痛心,每到夏天,有关公交车发生自燃事故的新闻也不时出现。其实无论是公交车还是其它客车,一旦发生火灾,后果都是无法预测的。面对火灾,我们到底该如何逃生呢?客车司机应该怎么做?乘客应该怎么做?客车上又有哪些逃生口和逃生工具呢? 在客车起火事故中,许多幸存者都反映砸不碎车窗玻璃,按照国家标准,全封闭客车的车窗玻璃质量非常好,不会轻易破碎,因为高速运动中的汽车必须得到有效的安全保护,如,一块速度极快的飞石砸向玻璃时,必须保证车窗完好无损。因此,单靠简单的拳打脚踢很难弄碎玻璃。 现在车窗一般使用两种玻璃,一种是钢化玻璃,一种是夹胶玻璃,都用特殊工艺制成。钢化玻璃一般用在车两侧和后面,而夹胶玻璃用于车前窗。夹胶玻璃是两层钢化玻璃中间夹了一层特殊的胶膜层,有助提高玻璃的耐撞击度,它要比普通钢化玻璃更难碎。 在所有正规车商生产的车辆里都会配备一种特制的救生锤,呈红色,悬挂于车框处。车内如果发生意外,将救生锤拿下握起,将尖锐的锤尖全力砸向玻璃即可。不过一般情况下不会一次性砸破,在锤尖砸碎第一层玻璃后,再向下拉一下,将夹胶膜拉破才行。 司机:先人后车,疏散乘客 客车起火,司机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根据“先人后车”的原则,及时让乘客逃生。司机要做的就是——停车、开门、疏散乘客、断电、扑救、报警。如果客车是在加油站等容易发生爆炸的场所起火,司机应该立即将车驶离,以免造成更大的事故。 乘客:冷静面对火灾 乘客一定要保持冷静,听从司机的指挥,不要拥挤,寻找最近的出路,比如门、窗等,并以最快速度离开车厢,也可利用救生锤破窗逃生,如果没有找到救生锤,可利用一切硬物砸碎车玻璃逃生。逃生后,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协助司机报警,抢救伤员。 图①②③④处共五个逃生出口,此外所有的封闭车窗附近至少有4-5个安全锤,必要时可砸碎窗户逃生。 1.利用安全锤 客车内一般会配有安全锤,紧急情况下,乘客可用“安全锤”击碎侧窗玻璃逃生。在客车起火事故中,万一找不到安全锤怎么办?也可以找一些身边的尖锐硬物,比如女士可以用高跟鞋的后跟,男士可用腰带扣,将玻璃敲碎逃生。 2.利用车载灭火器 客车内一般都配有灭火器,颜色醒目,可在出现火险的情况下使用。当起火的程度很低时,司乘人员应该立即使用车载灭火器将火扑灭。如果不能解决,就立即拨打119求救。 3.利用放气阀 客车都有一个放气阀,通过顺时针方向转动放气阀,可切断门气路,在此状态下,车内或车外手动就可打开前后门,方便撤离。 4.利用客车的天窗 乘客只要旋转车顶天窗上的红色扳手,就能将天窗打开,从而迅速逃生。同时,大部分空调客车都在车厢后部设置了逃生门和逃生气窗,坐在车厢后部的乘客可就近迅速打开着两个通道逃生。 5.捂住口鼻保持呼吸通畅 若遇到汽车着火险情,人的情绪激动,容易致呼吸急促,从而加快吸入浓烟的速度。因此,遇到类似险情,短时间内屏住呼吸,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快找到通风口或者砸开玻璃探头呼吸,可以增加存活几率。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平时乘坐长途客车的机会并不太多。但是,公交车和长途客车,很多配置是类似的;在城市中,公交车发生燃烧的事件也不鲜见。在客车发生起火状况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这些方法挽救生命。 公交车脱险,有三大“逃生门” 公交车上三大“逃生门”——车门、侧窗、天窗,民众在危急情况下要学会使用逃生大法。 逃生大法一:旋转应急开关 公交车车门一般都是驾驶员电动控制,一旦出现电动按钮损坏的情况,就需乘客选择另一种方式开门。公交车车门上方显眼处一般设有一个红色按钮,称为应急开关。如果车门无法正常开启,乘客可以根据箭头指示旋转应急开关,这时会听到一阵“嘶嘶”声,表示气阀内的气压已放掉,然后用手就可推开车门。高新传说,公交车前后两个车门上方都有红色应急开关,但部分前车门的应急开关设在驾驶员附近,方便驾驶员在最短时间内疏散乘客。 逃生大法二:逃生锤砸开侧窗 逃生大法二:逃生锤敲窗 每辆公交车上都安装有4至5个逃生锤,均设在驾驶员和车窗附近。危急情况下,乘客可取下逃生锤,用锤尖用力锤击车窗玻璃的中心,击碎玻璃后,再清除车窗上的玻璃碎片,然后从车窗逃出。 有些公交车车窗中间位置安装了以防乘客甩出车外的栏杆,乘客击碎玻璃逃离时可抓住栏杆跳出窗外。“这些栏杆上方和下方均有40厘米的高度,不会给市民逃生带来不便,人们很轻易就可出去。”高新传说。 逃生大法三:推开车顶天窗 公交车车厢前后都有两个换气用的天窗,当遇到紧急情况时,乘客可以根据箭头指示旋动天窗一侧的按钮,然后用力向上推开天窗,就可以踩着坐椅等爬上天窗,从而安全逃生。 记者注意到,一些新型公交车前面的那个天窗都很高,很难够着按钮。高新传告诉记者,这个天窗可在公交车侧翻情况下使用,而公交车后面的天窗一般都够得着,人们站在坐椅上即可实现逃生。 公交总公司有关负责人呼吁,希望市民留心这些逃生常识,以备不时之需。此外,K94路等公交车还将紧急逃生方法张贴在车厢内,让市民学习。 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