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面出锋

 鸿墨轩3dec 2013-05-02

八面出锋

图片

  

米芾时代的书论与六朝已截然不同,六朝只是谈结果,老米开始谈操作过程,诸如”刷字“、”提得笔起“等等。但大家关注比较多的,还是他的”八面出锋“。

曹宝麟说:”八面出锋和他自夸的"我独有四面"是一个意思,都是针对别人的"一笔书"或"一面"而言的.无非说人家是单一而他是各个方位都有起倒的动作而已.但别人是否如其所言呢?我看也未必.老米有时是大言欺世,颇为自恋的.“他解释的八面出锋是指每个方位都有起倒的动作,这个理解比清代人认为八面出锋是笔画各处都有锋芒合理多了。

当代书法理论习惯于从笔墨痕迹中找笔法,跟清人类似;曹宝麟从动作入手找笔法,比较难得。艾村李沾先生也曾讲:”八面出锋之出不应该当作笔画最后出笔的方向,而要当作拔剑出鞘之出,,是下笔时的动作!“曹宝麟的起倒动作我没留神,李沾的下笔动作我也是从照片上发现的,在现场反而没留神。他下笔的时候,笔杆与纸面并非处于垂直状态而是有所倾斜。而且不同的笔画,倾斜的角度不同。倾斜角度不同的原因,在于腕部指挥手部在一个半球面上运转。半球面上多角度运转,就是米芾八面出锋的含义。点画形态的丰富性取决于运转角度的多变,而点画的质量取决于不同角度之间运转的连贯性。在运转过程中,掌心会朝向不同角度,而手指相对固定,这样就要求掌虚而指实。如果掌不虚,腕部运转范围受限;如果指不实,腕部运转连贯性受限。

因此,手腕之运转是八面出锋的关键。”陈寺丞名皇,伯修之子也。好学书,尝于枕屏效米元章笔迹,书杜少陵诗。  一日元章过之,见而惊焉,因授以提笔之法。曰:以腕着纸,则笔端有指力无臂力也。曰:提笔亦可作小楷乎?。元章笑顾小史,索纸书其《黻属赞表》,笔画端谨,字如蝇头,而位置规模,一如大字。伯修父子相顾叹服,因请其法。元章曰:此无他,惟自今以后,每作字时,无一字不提笔,久久当自熟矣。“宋朝用高桌,以腕着纸的习惯已经开始形成,但显然米芾没有采用这种方法,所以他的技巧离晋人最近。

近代沈尹默也主张运腕,但他的执笔法要求手掌竖起来,手掌竖起来之后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掌虚。他的做法反而限制了运腕的范围,如果说米芾的八面出锋是在半球面上运转,那么他的执笔法只能在半圆线上运转。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