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疑释惑5:对于一道上海高考题的疑问和探析

 jsd图书收藏馆 2013-05-03

解疑释惑5:对于一道上海高考题的疑问和探析

(2011-09-29 09:52:34)
标签:

教育

分类: 疑点探析

(2010上海,23)下列关于颤藻和水绵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生活状态下颤藻呈蓝绿色,水绵呈绿色
    B.相同长度丝状体中颤藻细胞个数少于水绵
    C.颤藻细胞内有色素,水绵中有带状叶绿体
    D.滴加碘液后,水绵细胞内呈现山黄色结构,颤藻则无

答案:B

一直都不明白D选项如何解释,这个黄色结构是什么?叶绿体吗??上网一搜,还真有不少人寻求解释呢??搜索一圈,终于找到一个还算合理的解释:碘液与致密型蛋白质结合呈现黄色。真核细胞内的染色体上有蛋白质,是致密型的,所以呈现黄色。原核细胞因无染色体,无致密型蛋白质,所以不呈现黄色。
   

 但是,碘液能鉴定蛋白质吗??查了生化书,也没有见过蛋白质的颜色反应中有碘液反应这一说,这个解释对吗??

再搜搜,可不得了,上海可不是一次考查这个内容了,请看!

(2000上海,37)鉴定蓖麻籽粒中的储存蛋白质,采用的实验步骤应包括  BC

A、用10%盐酸解离液处理种仁薄 B、用95%酒精溶液处理种仁薄片

C、用革兰氏溶液染色 D、用亚甲基盐染液染色

 这个革兰氏溶液就是革兰氏碘液,看来碘液确实是能够检测蛋白质了!解释是:酒精先溶解出组织中的脂肪,然后用革兰氏碘液染色其中的晶体蛋白质。

那么革兰氏碘液是如何能鉴定蛋白质的呢???最后,终于在网上找到了这个原理(虽然没找到在哪个教材中出现的):

蛋白质的鉴定:
1、蛋白质是组成原生质的主要成分,同时也常常以后含物的形式贮藏于植物细胞中。不同植物中的贮藏蛋白质,有的成为简单糊粉粒,有的成为复合糊粉粒,也有的以结晶状态存在。复合糊粉粒是一团无定形的蛋白质(胶层),包藏着一至几个球晶体拟晶体组成的颗粒。由于蛋白质性质复杂,鉴定蛋白质的方法甚多,其中有一种方法叫“碘-碘化钾法”。
2、“碘-碘化钾法”鉴定液的配方:
     碘         1g
     碘化钾     3g
     蒸馏水     1000ml
3、挑选待测的切片,经蒸馏水5min,酒精约10min,尽量除去可能产生类似蛋白质反应的物质。然后将切片置载玻片上,加碘-碘化钾液,盖上盖玻片,镜检。细胞中的糊粉粒被染为淡黄色。如为复合糊粉粒,其蛋白质胶层和拟晶体呈现黄色反应,而球晶体为非蛋白质,则不被染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