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仁康皮肤科临床经验集》11

 林中雨露 2013-05-05

(二)丸、丹、膏剂 
1
、丸剂:丸者缓也,要求其缓缓秦效,便于慢性病长期服用,且不易变质,携带方便,亦可与汤剂交替应用,以巩固疗效。一般分水丸(绿豆大),入胃后易于溶化;蜜丸(桂圆核大),入胃后溶化较慢
2
、丹剂:没有固定剂型。有的为散剂,入胃后可直接起作用,发生药效,又便于小儿调服,如化毒丹。有的为丸剂,如小金丹。

3
、膏剂:将药加水煎汁,再浓缩成膏,加以蜂蜜,便于冲服,且利于保存,如苍术膏。


[
经验方]


64)除湿丸

配方:干地黄 180  元参 120  丹参 150  当归 9 0 茯苓 9 0 泽泻 9 0 白藓皮 150  蛇床子 9 0 地肤子 9 0克。
制法:研成细末,水泛小丸,每包装18克。

功用:滋阴养血,除湿止痒。

主治:亚急性湿疹,慢性阴囊湿疹。

用法:每日服二次,每次服半包,开水送服。

65)宁荨丸(一号)

配方:生地 300  当归 9 0 荆芥 9 0 蝉衣 60  苦参 9 0 白蒺藜 9 0 知母 9 0 生石膏 150   紫草90克桃仁90  生甘草60克。
制法:研成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

功用:凉血活血,消风止痒。
主治:急慢性荨麻疹,玫瑰糠疹,脂溢性皮炎等。

用法:每日服二次,每次服二丸。

66)宁荨丸(二号)

配方:生黄芪 310  防风 250  炒白术 250  桂枝 310  白芍 310  生姜 150  甘草 150  大枣 310 克。
制法:研成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

功用:固卫御风。

主治:慢性荨麻疹(遇风冷即起)。

用法:每日服二次,每次服二丸。

67)土茯苓丸

配方:土茯苓 310  白藓皮 125  山豆根 250  草河车 250  黄药子 125  夏枯草250 
制法:上药研成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银屑病进行期。

用法:每日服二次,每次三丸,开水送服。

68)山白萆丸

配方:山豆根 9 0 白藓皮 9 0 草河车 9 0 夏枯草 45  鱼腥草 9 0 炒三棱 45  炒莪术 45  王不留行 45  大青叶 45 克。
制法:上药研成细末,蜂蜜炼丸,每丸重6克。

功用:清热解毒,散风软坚。

主治:银屑病静止期,皮损较厚者。

用法:每日服二次,每次三丸,开水送服。

69)止痒丸
配方:生地 310  元参 9 0 当归 9 0 红花 9 0 茜草 9 0 白芍 9 0 苦参 9 0 苍耳子 9 0 白蒺藜 9 0克。
制法:以上各药,研成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

功用:润肤止痒。

主治: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指溢性皮炎。

用法:每日服二次,每次一至二丸,开水送服。

70)生发一号

配方:生熟地(各) 9 0 当归 9 0 白芍 6 0 女贞子 3 0 菟丝子 3 0 羌活 3 0 木瓜 3 0克。
制法:上药研成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

功用:养血消风。

主治:本方生熟地、当归、白芍养血滋阴;菟丝子、女贞子滋肝益肾;羌活、木瓜祛风止痒。用于血虚风燥,头皮屑多发痒,头发稀落花流水之证。

用法:每日早晚各服一丸,开水送服。

71)生发二号

配方:干地黄 60  山药 6 0 枸杞子 6 0 女贞子 6 0 桑椹子 6 0 神曲 3 0 蚕砂 3 0克。
制法:以上各药研成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

功用:滋肝益肾,凉血消风。

主治:斑秃。

方义:本方均为滋肝益肾之品,佐以蚕砂祛风恐其久服滋助工伤胃,故用神曲助动,使其补而不滞。用于因七情(忧、思、恐、惊)而伤肝肾,致风从内生,头发突然脱落之证。

用法:每日早晚各服一丸,开水送服。
(72)
乌发丸

配方:当归 9 0 黑芝麻 9 0 女贞子 6 0 旱莲草 6 0 桑椹子 6 0 侧柏叶 6 0克。
制法:上药研成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

功用:凉血清热,滋肝益肾。

主治:青少年白发、斑秃。

方义:当归养血;黑芝麻滋肝肾、乌须发;女贞子、旱莲草、桑椹子、侧柏叶滋肾;清血热。用于青少年由于血热所致的白发、斑秃,舌质红绛之证。

用法:每日早晚各服一丸,开水送服。

附:章氏经验方
 
 
73)内消丸

配方:炙山甲片末 250  炙全虫末 125  炙蜈蚣60克(研末) 9 0 斑蝥末 3 0克。 
制法:上列各药研和一起,另用糯米粽3只,石臼内捣烂,膛渐加入上药,捣至适能捻成丸子为度,捻丸如梧桐子大,晒干,备用。

功用:消肿软坚。

主治:痈、疽、无名肿毒(包括肿瘤)。

用法:每日三丸,开水送下。

处方来源:章氏经验方,原名虚痰丸。

74)追龙丸

配方:斑蝥(炒干研极细末)60克。
制法:(1)用糯米烷,捣烂成糯米浆;(2)另将斑蝥末放石臼 内,逐次加入糯米浆,捣至适可做丸为度,捻成荞麦子大小丸药,(比芥菜子略大),晒干,备用。

功用:内消肿核。

主治:痰核、瘿瘤、阴疽、无名肿毒。

用法:每日服一丸,开水吞服(不可嚼碎),不可多服。

注意事项:有泌尿系统病者禁服。服丸后如发生小便刺痛、尿闭或尿血等情况,应立即停服,并服生鸡蛋清可解。

75)头号虚痰丸
配方:斑蟊末30 炮山甲250克(研末)
制法:同上,用糯米浆加药末捣和,做成绿豆大药丸。

功用:内消肿核。

主治:痰核,阴疽,瘿瘤,无名肿毒。

用法:每日服一至二丸,不可多服,不要嚼碎,开水送服。

注意事项及禁忌:同追龙丸。

处方来源:章氏经验方。

76)黎峒丹

配方:(1)牛黄3 麝香3  梅花冰片3 2)炙乳没、大黄、参三七、儿茶、天竹黄、血竭各9  山羊血15  3)月黄3克用豆腐制过
制法:(1)前三味药另研成末;(2)后七味药研细,与(1)同研和;(3)月黄用豆腐一块同煮成水;(4)总合以上各药,再加面粉调浆适量,捣和为丸。每粒潮重2克,藏石灰箱内,燥干,每个装蜡壳内封固。

功用:活血祛瘀,消散肿毒。

主治:痈、疽、流注、疔疮走黄(脓毒症、败血症)。

用法:每日服半粒,开水送服。

处方来源:章氏经验方。
77)脱力丸

配方:针砂(铁屑)适量  大枣肉(去核)120
制法:将大枣肉放石臼内蒙古自治区捣烂成泥,逐渐加入针砂,捣至能成丸为度,制丸如梧桐子大,晒干。

功用:补血。

主治:肺痈(肺脓疡),脱力黄病(钩虫病)

用法:每日服七丸,米汤送下。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忌食鸡蛋、面食、鱼腥、茶。

处方来源:章氏经验方。

78)头号化毒丹

配方:红升丹(红粉)1.5 水银3  大枣肉10
制法:先将大枣剥去核,在石臼内捣烂如泥,再加入红粉(研细)水银,再捣至极烂,以不见星为度。

功用:清化解毒。

主治:小儿胎毒,胎敛疮(婴儿湿疹)。

服法:每日摘粟粒大一小粒,开水送下。

处方来源:章氏经验方。

禁忌:服药期间,忌吃花生、鸡蛋、鱼腥发物。

79)二号化毒丹

配方:牛黄15 轻粉3克。
制法:先将牛黄研细,再加轻粉研细,以不见星为度。装瓶密封。

功用:清化解毒。

主治:胎毒、胎敛疮(婴儿湿疹)、头面热毒,疖肿,大便干秘者。

用法:量儿大小,每日服0.15克至0.3克,蜂蜜少许调服。
处方来源:章氏经验方。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忌食鸡蛋、花生、鱼腥发物。

80)西黄化毒丹

配方:牛黄15 琥珀末30克。
制法:先将牛黄研细,再加琥珀研细,装瓶内。

功用:清化解毒。

主治:胎敛疮(婴儿湿疹)大便不成形者。

用法:量儿大小,每日服0.15克至0.3克,蜂蜜少许调服。
 
处方来源:章氏经验方。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忌食鸡蛋,鱼腥发物。

[
常用成方
]
81)犀黄丸

处方:乳香30  没药30  牛黄0.9 麝香4.5克。
制法:上药研细末,黄米饭30克捣丸,如绿豆大。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化坚。

主治:痈、疽、肿毒、肿瘤。

用法:每日服二至三次,每次3克。

处方来源:《外科全生集》。

82)活血消炎丸(市售成药)

处方:炙乳香180  炙没药180  牛黄4.5  菖蒲膏22.5

制法:以上研成细末,加入菖蒲膏,黄米饭90克捣烂为丸,绿豆大。

功用:活血散痈,消肿软坚。

主治:痈、疽、疖肿、疮毒。
用法:每日二次,每次3克。

83)醒消丸

处方:炙乳香 3 0 炙乳没 3 0 雄精 15  麝香 4 . 5 
制法:上药研成细末,加黄米饭30克捣烂为丸,如绿豆大。

功用:活血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痈、疽、肿毒、肿瘤。

用法:每日一至三次,每次服3克。

处方来源:《外科全生集》。

84)活血解毒丸(市售成药)

处方:乳香、没药(各)30克醋炙  菖蒲膏3.6  蜈蚣6  雄黄15
制法:上药研和,黄米饭25.5克捣烂为丸。

功用:解毒消肿,活血止痛。

主治:同醒消丸。

用法:每日二次,每次3克,温黄酒或温开水送下。

85)小金丹(附:散结灵)

处方:白胶香 炙草乌 五灵脂 地龙 木鳖子肉各45 炙乳香 炙没药 当归各22.5 麝香9  墨灰3.6
制法:各研细末,同和,用糯米粉36克为糊,捣和为丸.每粒约()2
.
功用:消痰软坚,活血止痛。

主治:瘰疠、痰核、肿瘤等。

用法:每日服一~二丸。

处方来源:《外科全生集》。

备注:市售的散结灵,根据本方,用菖蒲膏代麝香,制成 药片,每瓶24片,每次服四片,每日二次。

86)防风通圣丸(市售成药)

成方:防风 芥穗 麻黄 薄荷 当归 川芎 赤芍 白芷 大黄 芒硝 栀子 黄芩 连翘 生石膏 滑石 桔梗 甘草
制法:研成细末,水法为丸。

功用:泻火清热,消风止痒。

主治:荨麻疹、湿疹、急性牛皮癣、皮肤瘙痒症状。

用法:泻火清热,消风止痒。

主治:荨麻疹、湿疹、急性牛皮癣、皮肤瘙痒症。

用法:每日二次,每次69克,开水送服。

处方来源:《宣明论》原方为散剂,改制成丸。

87)龙胆泻肝丸(市售成药)

成方:生地 龙胆草 泽泻 柴胡各180 栀子 当归 黄芩 木通 车前子 甘草各90

制法:研成细末,水法丸。

功用:利湿清热。

主治:湿疹、丹毒。

用法:每日二次,每次69克,开水送下。

注:从龙胆泻肝汤,改制成丸。

88)二妙丸(市售成药)

成方:苍术500  黄柏500
制法:研成细末,水法为丸。

功用:清热燥湿。

主治:湿疹,慢性丹毒。

用法:每日二次,每服39克,开水送服。

处方来源:《丹溪心法》原方二妙散,改制成丸。

89)大黄蟅虫丸(市售成药)
处方:大黄 75  蟅虫 3 0 虻虫 6 0 水蛭 6 0 蛴螬 6 0 生地 31 0 桃仁 6 0 杏仁 6 0 黄芩 6 0 赤芍 125  甘草 9 0 干漆 3 0克(煅)
制法:共研细末,炼蜜为末,每丸3克。

功用:破血化瘀,软坚散结。

主治:痤疮,酒皶鼻。

用法:每日服二次,每次一丸。

注意:孕妇忌服。

处方来源:《金匮要略》

90)栀子金花丸(市售成药)

处方:黄连 3 0 知母 25 0 天花粉 黄柏各 375  大黄 栀子 黄芩各 75 0
制法:研细末,水法丸。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痈、疖、疮毒、大便干结。

用法:每日二次,每服6克,开水送服。

91)加味逍遥丸(市售成药)

成方:当归 3 0 白芍 3 0 白术 3 0 茯苓 3 0 丹皮 45  炒栀子 45  甘草 3 0
制法:研成细末,水法为丸。

功用:舒肝解郁,调和气血。

主治:黄褐斑、指甲病。

用法:每日服二次,每次69克,开水送服。

处方来源:《和济局方》原方丹栀逍遥散,改制成丸。

 (92)阳和丸
处方:肉桂 12  白芥子 30  炮姜 12  熟附子 12 
制法:研成细末,炼蜜为丸,每丸6克。

功用:温经通络,回阳散寒。

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诺氏征,网状青斑。

用法:每日二次,每服一~二丸。

处方来源:《外科全生集》。

93)祛风换肌丸

处方:大胡麻 苍术 牛膝 石菖蒲 苦参 首乌 花粉 威灵仙各60  当归 川芎 甘草各30克。
制法:上药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重。

功用:润肌止痒。

主治:白屑风(干性皮脂溢、脂溢性皮炎)

用法:每日二次,每次服一至二丸。

处方来源:《医宗金鉴·外科心法》。

94)祛风地黄丸

配方:生熟地(各)125 牛膝 白蒺藜各90 知母 黄柏  枸杞子各60  菟丝子 独活各30
制法:研成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用:养血滋阴润燥。

主治:鹅掌风,手掌干裂。

处方来源:《医宗金鉴·外科心法》。

95)小败毒膏(市售成药)

处方:大黄 150  赤芍 150  黄柏 150  蒲公英 310  陈皮 125  白芷 9 0 花粉 9 0 乳香 30  当归 30  银花 30  木鳖子 30  甘草 30  制地:入锅内熬水四次,取药汁再熬成浓膏,加蜂蜜750克, 装瓶。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疮疖、肿毒。

用法:每瓶60克,日服二次,每次15克,开水冲服。

96)苍术膏

配方:(一方)苍术1000克。(二方)苍术1000 当归90 白藓皮60克。
制法:上药加连熬三次,取汁,慢火煎成浓膏,加蜂蜜250克调和成膏。

功用:(一方)健脾燥湿。(二方)养血润燥。

主治:(一方)慢性丹毒。(二方)毛发红糠疹,毛孔性苔癣,掌跖角化,鱼鳞癣等症。

用法:每日二次,每次服匙,开水冲化服。


二、外用药方 


[
经验方及常用方

(一)药 

药膏相当于软膏,是外科、皮肤病外用药中最常用的一种剂型,由药物及及基质两部分组成。大致可分两种类型:(一)把中草药或矿物药研成细末,加上基质调制而成。基质一般多以麻油加蜂蜡、凡士林为主。(二)把中草药浸泡于植物油中经煎熬去渣,再加入蜂蜡溶化后成膏(如113123)。一般植物油调制的药膏,比矿物油调制的油膏,易于渗透,效果较好。用于皮肤病的药膏,多直接 涂布于皮损上,应该暴露,不用纱布包扎。用于痈、疽、疔、疖的药膏,应涂布于纱布上一厚层,然后复盖疮面,外用胶布固定。
97)湿毒膏

配方:青黛 150  黄柏末 310  煅石膏末 310  炉甘石末 180  五倍子末 9 0
制法:先将青黛和黄柏研细,后加入三种药研和,再加入凡士林,调成30%油膏。

功用:收湿止痒。

主治:慢湿疹,皲裂性湿疹。

用法:涂敷皮损上,每日一、二次。

98)湿疹膏

配方:青黛 60  黄柏末 60  氧化锌 620  煅石膏末 620  麻油 620  凡士林 9 30
制法:先将青黛入乳钵内研细,加入黄柏末研和,加氧化锌研和,煅石膏研极和,最后加入凡士林麻油调和成膏。

功用:收湿止闫。

主治:婴儿湿疹或亚急性湿疹,渗水不多者。

用法:薄涂皮损上。

99)皮湿一膏

配方:地榆末 620  煅石膏 620  枯矾 30 
制法:上药研和,加凡士林调成5060%油膏,可随天气冷热而不同。

功用:收湿、清热、止痒。

主治:急性、亚急性湿疹。

用法:外搽患处。

100)皮湿二膏

配方:密陀僧末930  地榆末460 凡士林2800
制法:密陀僧及地榆末研和,再加凡士林调和成膏。

功用:收湿止痒。

主治:亚急性,慢性湿疹。

用法:涂敷皮损上。

101)五石膏

配方:青黛 9  黄柏末 9  枯矾 9  蛤粉 6 0 炉甘石 6 0 煅石膏 9 0 滑石 12  凡士林 37 0 麻油 25 0
制法:以上七种药,共研细末,加入凡士林及香油内,调和成膏。

功用:收湿止痒。

主治:湿疹渗水不多时。

用法:薄涂皮损上。

102)薄肤膏

配方:密陀僧末 62 0 白芨末 18 0 轻粉 125  枯矾 3 0 凡士林 187 0克。
制法:先将轻粉研细至不见星为度,逐次加入密陀僧白芨末,最后加入枯矾研极细。加入凡士林调成油膏。

功用:薄肤、止痒。

主治:慢性湿疹,皮损较厚者。

用法:涂擦于皮损上。

103)五倍子膏

配方:五倍子末 31 0 黄柏末 9 0 轻粉 6 0克。
制法:(1)先将轻粉研细末,不见星为度,然后与五倍子末,黄柏末同研极和。(2)另用凡士林约280克,麻油180毫升,调成适当稠度的油膏。

功用:薄肤、止痒。

主治:慢性阴囊湿疹,神经性皮炎。

用法:薄敷患处,每日一、二次。

104)狼毒膏

配方:狼毒 槟榔 川椒 蛇床子 大枫子仁 硫黄 五倍子各90  朴硝90  黄蜡250  猪胆汁10 麻油1300毫升。
制法:(1)将前七味药研成细末,过筛;(2)另将麻油入锅加温,逐渐加入朴硝(可起泡法沫,当心外溢),然后加入黄蜡溶化,再加猪胆汁、药末,同调和成膏。

主治:慢性阴囊湿疹,皲裂性湿疹。

用法:外用涂敷皮损上。

处方来源:《医宗金鉴·外科心法》。

105)皮脂膏

配方:青黛 6  黄柏末 6  煅石膏 6 0 烟胶 6 0 
制法:以上各药共研细末,加凡士林500克调成油膏。

功用:收湿止痒。

主治:慢性湿疹。

用法:外搽患处。

106)利肤膏

配方:用麻油调成油膏。
功用:收湿止痒。

主治:呙疮(手背慢性湿疹)。

用法:外搽皮损上

107)玉黄膏

配方:当归 3 0 白芷 9  姜黄 9 0 甘草 3 0  轻粉 6  冰片 6  蜂白蜡 9 0125 
制法:先将前四种药,浸泡麻油内三天,然后炉火上熬至枯黄,离火去渣,加入轻粉、冰片(预先研末),最后加蜂白蜡溶化(夏加125克,冬加90克),调搅至冷成膏。

功用:润肌止痒。

主治:皮肤皲裂。

用法:常与他药配合,治皮肤病。

108)祛湿膏

配方:祛湿散460  玉黄膏1560克。
制法:调和成膏。

功用:润肤止痒。

主治:脂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初起时)。

用法:薄涂皮损上。

109)新五玉膏

配方:祛湿散1560 硫黄末150  五倍子末150 铅粉150 玉黄膏22002500 
制法:先将四种药末研和,逐渐加入玉黄膏内调和成膏。嫌干可加入香油少许。

功用:润肌止痒。

主治:神经性皮火,脂溢性皮炎。

用法:薄涂皮损上。

110)皮癣膏

配方:黄柏 白芷 轻粉各25  煅石膏 蛤粉 五倍子各30 硫黄 雄黄 铜绿 章丹各15  枯矾 胆矾各6克。
制法:以上各药均取净末,研和极匀,加凡士林500克调和成膏。

功用:润肌止痒。

主治:神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
用法:外擦患处,每日一、二次。

111)摩风膏

配方:麻黄 3 0 羌活 6 0 升麻 12  防风 12  当归 9  白芨 6  白檀香 6  香油 31 0 黄蜡15 
制法:将上药浸入香油内,五天后文火熬黄,去渣,加入黄蜡熔化,搅至冷成膏。

主治:面游风(脂溢性皮炎)

用法:用膏抹患处。

处方来源:《医宗金鉴·外科心法》。

112)红粉膏

配方:红粉(研末)6  玉黄膏30

制法:调和成膏。

功用:润肌止痒。

主治:牛皮癣(银屑病)。

用法:薄涂皮损上(开始用时,先试涂一小片,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大面积皮损,宜慎用。

113)红油膏

配方:红信250 棉子油2500  黄蜡250500克。
制法:先将红信捣成细粒,与棉子油同放入大铜锅内,置煤球炉或炭上,熬至红信呈枯黄色,离火待冷,取去药渣,再加温放入黄蜡(冬用250克,夏用500克)熔化,离火,调至冷成膏。
  
注意事项:制药时在广场露天操作,因红信有毒,熬时有毒气,应远离,并注意油热度过高时,易燃,严防着火。

功用:润肤止痒。

主治:银屑病,手癣,手足皲裂。
用法:薄薄涂上一层,使用时先试涂一小片,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如有反应即停用。大面积银屑病勿用。

114)苦楝子膏

配方:苦楝子60
制法:将苦楝子剥去皮,入锅内炒(勿炒焦),研末,用熟猪油调成糊,备用。

功用:杀虫灭菌。

主治:头癣 (黄癣、白癣)。

用法:先剃光头,每日一次,头癣处涂药一遍,几天后头发长上时,再剃光,再上药,直至治愈。

115)秃疮膏

配方:紫草 6 0 百部 125  麻油 37 0 朴硝 5 0 硫黄末 15  樟脑 6  黄蜡 6 0
制法:先将香油入铜锅内,加入百部、紫草熬半枯去渣,离火,逐渐加入朴硝(起泡沫时应慢慢加)后加入硫黄、樟脑、调搅,最后加入黄蜡熔化调和成膏。

功用、主治、用法同上。

116)月黄膏

配方:川椒 9  藤黄末 25  黄蜡 6  白蜡 6  麻油 3 0克。
制法:用麻油入铜锅内熬热,加川椒熬焦去渣,加入黄白蜡熔化,倒磁器内加入月黄末,调成膏。

功用:灭菌止痒。

主治:头癣。

用法:剃光头发,肥皂水洗清,用药直接涂上。

117)去斑膏
配方:大枫子仁 杏仁 核桃仁 红粉 樟脑各30克。
制法:先将三仁同捣极细,再加红粉、樟脑,一同研细如泥,如太干,加麻油少许调匀。

功用:润肌消斑。

主治:酒皶鼻、粉刺、黄褐斑。

用法:每日搽一次(先涂小片,观察有无过每反应)。

118)水晶膏

配方:糯米100  15%苛性钾液250毫升
制法:用糯米泡入上液,隔24小时后捣成透明药膏。

功用:腐蚀。

主治:鸡眼、寻常疣。

用法:用胶布挖孔套在患处,保护皮肤,露出疣或鸡眼后,直接涂药,再盖胶布固定,三日换药一次,脱落为止。

119)烫伤膏

配方:生大黄末 3 0 地榆末 6 0 麻油 50 0毫升 黄蜡 6 0 
制法:麻油入锅加温,加入黄蜡溶化、离火,加入药末,调和成膏。

功用:清火解毒、收敛。

主治:水火烫伤(烧伤)。

用法:直接涂布疮面。

120)玉露膏

配方:秋芙蓉叶(干后研细末)60 凡士林310
制法:调成油膏。

功用:清热消肿。

主治:一切疮疖、肿毒、痈未破时,丹毒、带状疱疹。
用法:直接涂在疮上,外用纱布固定。

121)金黄膏

配方:金黄散60 凡士林310
制法:调成油膏。

功用、主治、用法同玉露膏。

122)四黄膏

配方:黄连 黄芩 土大黄 黄柏 芙蓉叶 泽兰叶  30
 
制法:以上共研细末,另用麻油500毫升入锅加温,加入黄蜡125克熔化,离火再加入上述药末,调和成膏。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

主治:一切肿毒。

用法:用纱布块涂药一层,贴肿块上,胶布固定。

123)玉红膏

配方:当归 6 0 甘草 35  白芷 15  紫草 9  血竭 12  轻粉 12  麻油 50 0毫升 白蜡 6 0
制法:将前四药入麻油内浸三日后,熬枯去渣,加入白蜡熔化,最后将血竭、轻粉研末后,加入搅匀成膏。

功用:生肌长皮。

主治:溃疡面、臁疮。

用法:用纱布条泡入膏内,略去浮油,成为玉红膏纱布,盖疮面上。

处方来源:《外科正宗》生肌玉红膏。

124)润肌膏

配方:香油125 奶酥油60 当归15 紫草3 黄蜡15
制法:将药浸入油内,二天后,文火熬焦去渣,加入黄蜡熔化,搅至冷成膏。

功用:润肌止痒。

主治:头皮白屑风(干性皮脂溢),手足皲裂症。

用法:薄涂一层。

处方来源:《医宗金鉴·外科心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