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刻鄒魯故事》五卷,明魏時應輯。日本刻本。一冊。半頁九行二十字,四周雙邊,白口,雙魚尾。書口上刻「故事」。題「大宗師豫章澹明魏時應纂輯;門生一甫林時若音釋;門生霖雨黄雲龍校閲;書林懷耿張道輔繡梓」。前有萬曆四十六年(1618) 黄雲龍序。 魏時應,字澹明,江西豫章人。無考。 此書屬經部四書類。鄒魯者,《莊子》「天下」:「其在於《詩》、《書》、《禮》、《樂》者,鄒魯之士搢紳先生多能明之。」鄒,孟子故鄉;魯,孔子故鄉。鄒魯,喻指文化昌盛之地。作者以《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四書所載人物,上自公卿,下及隱彦,旁采各書,以紀其實蹟,並以四書中次第排列,亦民間士子及童蒙之讀物。 卷一上論:孔子、有子、子夏、子禽、子貢、孟懿子、樊遲、孟武伯、子游、顏回、仲由、子張、哀公、季康子、冉有、王孫賈、定公、宰我、管仲、公冶長、南容、子賤、冉雍、漆雕開、公西赤、孔文子、子産、晏平仲、臧文仲、令尹子文、崔子、齊君莊公、陳文子、季文子、寧武子、伯夷叔齊、微生高、左丘明、子桑伯子、原思、閔子騫、伯牛、澹臺滅明、孟之反、柷佗、宋朝、南子、老彭、周公、衛君輙(附蒯瞶) 、葉公、桓魋、昭公、巫馬期、泰伯(附虞仲) 、孟敬子、師摯、虞舜、夏禹、唐堯、武王、武王、文王、匡人、琴牢。 卷二下論:顔路、孔鯉、高柴、魯哲、司馬牛、齊景公、皋陶、成湯、伊尹、公子荆、羿、夏奡、后稷、椑諶、世叔、行人子羽、子应、孟公綽、臧武仲、卞莊子、公叔文子、晉文公、齊桓公、公子紏(召忽附) 、衛靈公、齊簡公(陳成子附) 、蘧伯玉、子服景伯、高宗、原壤、史魚、柳下惠、陽貨、公山弗擾、佛肸、孺悲、微子(微仲附) 、箕子、比干、季桓子、楚狂接輿、夷逸、朱張、少連、師襄、魯公、八士、孟莊子、殷紂、叔孫武叔。 卷三大學:曾子、康叔、太甲、夏桀、王孫圉、舅犯、秦穆公、孟献子。中庸:子思子、太王、王季。 卷四上孟:孟子、梁惠王、梁襄、齊宣王、勾踐、公劉、燕王噲(子之附) 、鄒穆公、魯平公、曾西、孟賁、管叔、泄柳、申詳、公明義、龍子、神農、許行、伯益(即栢翳) 、商契、趙簡子、王良、公孫衍、張儀、周霄、宋王偃、戴不勝、段于木、飛廉、楊朱、墨翟、匡章、陳仲子、盗跖。 卷五下孟:離婁、公輸子、師曠、幽王、厲王、太公、淳于髠、曾元、瞽瞍、庾公之斯(伊公之他附) 、西子、共工、驩兜、三苗、唐鯀、丹朱、商均、夏啓、顏讎由、彌子、陳侯周、百里奚、宮之奇、虞公、晉平公、易牙、子都、趙孟、烏獲、宋牼、公儀子、華周杞梁妻附、慎子、白圭、傅説、孫叔敖、盆成括、萊朱、散宜生。 黄雲龍序云:「故事之傳,以紀實蹟,而備實用也,故《日記故事》標示賢良,以端蒙養,是良美矣。《書言故事》出入經傳,以佐詞翰,功亦稱焉。近則更為《金璧》、《五寶》,又更為《黄、白眉》,厖雜錯出,使隙觀者,多為眩惑,是何?古之傳者,唯恐其少,今則反病其多也。蓋古人紀錄,根據經史,可法可傳,若布帛菽粟、工局器用,氐咸利之。今則雜取稗官餙説,剽窃鬼録,以塗人耳目。故蔓衍不經,尤無補于案,業小無益於詩詞,雖有棘緱小巧,氐何用焉?是録也,澹明魏公,忱正學之榛,蕪人心之日,蝕于野談雜著也。蒞政之暇,取《學》、《庸》、《語》、《孟》四書所載人物,近身弟子,尊及時王,上自公卿,下及隱彦,皆依四書中次第,旁采各書,以紀其實蹟。或參所未有,以為主客之相形;或續所未完,以為衙官之護從。奇而不僻,約而可循,信存儒之學海,蒙幼之舟航,使初學不欲獵,充棟汗牛,而遂若淹頭百家也。是故師友賢哲,不必涉《書言》,又况乎《金璧》、《五寶》、《黄、白眉》之禪狐外道乎?所宜傳明,不愧科名之選乎?且著作淵藪尚未廢,日後經史未有能備之者,今希此集之先傳也,都人士能無爭先覩之為快乎?」 此日本刻本,應據明萬曆間張道輔刻本翻刻,然張道輔,《中國古籍版刻辭典》不載。又是書甚鮮見,清代至現代各家書目似亦不見載及,而此翻刻本當可延其一脈。國内有日本元祿二年(1689) 小林半兵衛刻本,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入藏,不知與此本是否同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