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油画赏析《辽沈战役·攻克锦州》

 周玉琪 2013-05-10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系列】

                     经典油画赏析《辽沈战役·攻克锦州》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系列(十三):宋惠民 <wbr>等《辽沈战役路攻克锦州》

油画:《辽沈战役·攻克锦州》

作者:宋惠民 陈建军 张鸿伟 李武

王希奇 曹庆棠 付巍巍
材质:画布 油彩

规格:235x455cm

创作年代:2009年

    油画《辽沈战役·攻克锦州》中,或中弹或牺牲或冲锋或匍匐的战士在红旗的指引下,讴歌了一曲震撼人心的战歌。该作由宋惠民、陈建军、张鸿伟、傅巍共同完成,宋惠民说:“我们觉得画面色彩不要太华丽,力求单纯,想象中应该是像一部老电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斯皮尔伯格在《辛德勒名单》中使用的那一点珍贵的红色,鲜艳的红旗饱经战火,在枪林弹雨中引领战士们冲上城头。”

    作者之一宋惠民说:1986年,包括孙浩在内,我们有很多人一起创作《辽沈战役》,在这个过程中对材料的搜集已经很充分,因此可以把握着历史事件,关键问题在于怎么画。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的第一次大战役,交战双方都伤亡惨重。表现战役的绘画总要是从气势和场面来表达,但每次听的意见都说这有点像宣传画。于是我们把场面压缩,整个的着眼点还是战争的残酷。

 

油画:《辽沈战役·攻克锦州》局部画面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系列(十三):宋惠民 <wbr>等《辽沈战役路攻克锦州》
油画:《辽沈战役·攻克锦州》局部之一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系列(十三):宋惠民 <wbr>等《辽沈战役路攻克锦州》
油画:《辽沈战役·攻克锦州》局部之二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系列(十三):宋惠民 <wbr>等《辽沈战役路攻克锦州》油画: 《辽沈战役·攻克锦州》局部之三    王希奇 曹庆棠 付巍巍  2009年作

 

                                       油画《攻克锦州》                         

                        作者:任梦璋 张洪赞 李树基 广廷渤

                                          画幅:452×167厘米
                        1969年作
                       翻拍:咱阅藏的军博《红色记忆》画册)
震撼油画赏析《辽沈.平津.淮海战役》

翻拍: 油画《攻克锦州》全图    任梦璋 张洪赞 李树基 广廷渤 1969年作

 

震撼油画赏析《辽沈.平津.淮海战役》

翻拍: 油画《攻克锦州》局部之一

 

震撼油画赏析《辽沈.平津.淮海战役》

翻拍: 油画《攻克锦州》局部之二

 

震撼油画赏析《辽沈.平津.淮海战役》

翻拍: 油画《攻克锦州》局部之三


震撼油画赏析《辽沈.平津.淮海战役》   翻拍: 油画《攻克锦州》局部之四

     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人民解放军在辽宁省西部和沈阳、长春等地区向国民党军发起了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辽沈战役战役分为三个阶段,历时52天,共歼敌47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其中攻克锦州为战役的第一阶段,也是整个战局的关键。人民解放军攻克锦州,完全截断了东北地区国民党军的陆上退路,形成了关门歼敌的有利态势,从而为夺取辽沈战役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油画《攻克锦州》,展示了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向锦州之敌发起攻击的情景。
    油画《攻克锦州》,是一幅典型的战争场景绘画,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发扬了英雄主义的精神,用极端外化的情绪与动态,反映出我军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善战的光辉形象。作者为了增强画面的气魄和感染力,构图在横向上尽量展开,人物整体组合如离弦之箭,箭端是左侧先锋战士的刺刀尖。二十几个主体人物,造型非常讲究,各个生龙活虎。那些经过反复比较、提炼的动态和神情,既有现场的紧张性和紧迫感,又带有深刻的时代印记。右侧一组处在城墙暗影里的战士刻画得尤为出彩,如额头缠着绷带,怒视前方,端着刺刀躬身冲击的英俊战士;停步侧身,右手紧握手雷弹,嘴衔拉环的投弹能手等,这些战术动作准确、停顿瞬间颇具美感和力度的姿态,几乎成为同类题材中的样板形象。另外,从解放军的装束上,也能反映我军的逐步壮大,那些考据严谨、刻画准确的单兵装备和武器,甚至能够经得起军事发烧友们的反复玩味。画面中心挥手下达命令的指挥员,仍然带有戏剧化的说明意味,他近旁的旗手和身后挺胸吹号的司号员,是画面中重要的形象符号。背景残破的城墙硝烟,以及硝烟笼罩下厮杀的人群,炮弹掀起的气浪,把画面的气氛引向了高潮。作品具有摧枯拉朽的震撼力量。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系列】
                    油画:《平津战役.会师金汤桥》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系列(四):孙立新、白展望、窦红《会师金汤桥》
油画:《平津战役-会师金汤桥》

作者:孙立新 白展望 窦红

材质:画布 油彩

规格:220cm×450cm
创作年代:2009年

收藏:中国美术馆

油画《平津战役-会师金汤桥》赏析

  孙立新、白展望、窦红合作的《平津战役》选取了会师金汤桥的场景,孙立新表示,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战争题材很多,因此不想重复类似的战争场面。“会师金汤桥是平津战役最出彩之处。”

  1949年1月2日,东北野战军天津前线指挥部召开了作战会议,根据天津的地形和守敌布防特点,前线总指挥刘亚楼部署了“东西对进,拦腰切断,先南后北,先割后围,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东西对进的会师地点就是以金汤桥为中心的海河上下游地区。1949年1月14日上午10时,人民解放军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向国民党守军发起总攻击,打响了解放天津的战役。经过一番激战,在突破外围城防后,于15日凌晨5时30分,东西对进的人民解放军在金汤桥会师,鲜艳的红旗插上了桥头,完成了“拦腰斩断”的作战目标,切断了国民党守军的南北联系,打乱了其作战部署,彻底动摇了国民党守军的信心。人民解放军胜利会师于金汤桥成为全歼守敌的关键,天津解放为促成北平的和平解放奠定了基础。

  为了搜集历史资料,孙立新、白展望、窦红多次前往天津的平津战役纪念馆。找一个与众不同的画面切入点,也让他们煞费苦心。从现有的画面形式来说,与其他描述平津战役的历史画相比,还是很有新鲜感。

  《平津战役——会师金汤桥》有两个重点,平津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武装力量,让人们看到了新中国成立的曙光,所以画面选取人民解放军在清晨会师的场景。从绘画语言来说,清晨的阳光富有节奏感,铁桥结构和会师队伍,能营造出宏大场面。此外,过去会师题材的历史画大多是欢快场面,过于泛化,而《平津战役——会师金汤桥》则希望呈现残酷战争之后的会师场面,而不仅仅是两支队伍简单汇聚在一起。这种处理手法需要对人物的造型、服装、环境、战火硝烟都有细致入微的呈现。孙立新表示,他们创作的会师场景不是简单的欢笑,战士脸上的伤口、战士负伤的画面都要画出来,以此表明胜利的来之不易。最后的定稿不仅要增加艺术上的感染力,更要对历史画的理解表现出一定的深度。

  目前,该作品在画布上的素描稿已经完成,还需对画面结构做些微调才能上色。三位作者力图营造浑然一体的画面效果——阳光照在钢桥和战士们身上,画面上有大片阴影对比,战士们兴奋地拥抱在一起,远处硝烟升起,给人一种热气腾腾的感觉。尽管要画成大画面,但细节也不能疏漏,战士们的面部表情、受伤的情况,甚至戴着的绷带都要刻画到位。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三位画家做了选模特、画写生甚至把人们拉到桥上去拍摄等许多准备工作。孙立新表示,他们希望这幅画能接受历史的考验,达到隽永而耐人寻味的效果。

  建于1906年的金汤桥,作为天津解放的历史见证,巍然屹立至今。根据构图的需要,《平津战役——会师金汤桥》对金汤桥的形象略微做了些夸张,因为如果照金汤桥的原比例去画,不能完全体现出平津战役的大场面,经过前几次的研讨,专家建议把金汤桥的比例放大,因为原来草图上的桥比例稍小,看上去架不起来那么多人,后来三位作者再次修改的时候把桥加宽,使得画面上的金汤桥比现实中更宏伟。

  孙立新、白展望、窦红都是部队画家,曾多次创作军事题材的作品,他们对自己的军事题材创作要求不断提高,《平津战役——会师金汤桥》力求画得有别于从前,更有高度。以前有些画到了交付作品的时间,尽管不满意还是要交上去,而这幅画给了他们充裕的探讨修改的时间,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尤其是专家观摩草图、提意见,对这幅画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至关重要。

油画《平津战役-会师金汤桥》局部画面(网络图片)

震撼油画赏析《辽沈.平津.淮海战役》

震撼油画赏析《辽沈.平津.淮海战役》

震撼油画赏析《辽沈.平津.淮海战役》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系列(四):孙立新、白展望、窦红《会师金汤桥》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系列(四):孙立新、白展望、窦红《会师金汤桥》

震撼油画赏析《辽沈.平津.淮海战役》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系列(四):孙立新、白展望、窦红《会师金汤桥》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系列(四):孙立新、白展望、窦红《会师金汤桥》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系列(四):孙立新、白展望、窦红《会师金汤桥》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系列(四):孙立新、白展望、窦红《会师金汤桥》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系列(四):孙立新、白展望、窦红《会师金汤桥》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系列(四):孙立新、白展望、窦红《会师金汤桥》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系列(四):孙立新、白展望、窦红《会师金汤桥》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系列(四):孙立新、白展望、窦红《会师金汤桥》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系列(四):孙立新、白展望、窦红《会师金汤桥》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系列(四):孙立新、白展望、窦红《会师金汤桥》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系列(四):孙立新、白展望、窦红《会师金汤桥》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系列(四):孙立新、白展望、窦红《会师金汤桥》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系列(四):孙立新、白展望、窦红《会师金汤桥》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系列(四):孙立新、白展望、窦红《会师金汤桥》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系列(四):孙立新、白展望、窦红《会师金汤桥》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系列(四):孙立新、白展望、窦红《会师金汤桥》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系列(四):孙立新、白展望、窦红《会师金汤桥》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系列(四):孙立新、白展望、窦红《会师金汤桥》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系列(四):孙立新、白展望、窦红《会师金汤桥》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系列(四):孙立新、白展望、窦红《会师金汤桥》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系列(四):孙立新、白展望、窦红《会师金汤桥》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系列(四):孙立新、白展望、窦红《会师金汤桥》  以上29图:油画《平津战役-会师金汤桥》局部画面赏析  

                          

                                       油画:《激战天津》

                         作者:刘天呈、张胜、邓乃容、孙建平

                               画幅:492×183厘米

                                     1977年 作品
                                (翻拍:咱阅藏的军博《红色记忆》画册)
震撼油画赏析《辽沈.平津.淮海战役》
翻拍:油画《激战天津》全图 492×183厘米刘天呈、张胜、邓乃容、孙建平1977年作


震撼油画赏析《辽沈.平津.淮海战役》 翻拍:油画《激战天津》局部之一

震撼油画赏析《辽沈.平津.淮海战役》

翻拍:油画《激战天津》局部之二

震撼油画赏析《辽沈.平津.淮海战役》

翻拍:油画《激战天津》局部之三

震撼油画赏析《辽沈.平津.淮海战役》

翻拍:油画《激战天津》局部之四

    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东北、华北人民解放军发起平津战役,经过64天紧张激烈的战斗,共歼灭国民党军52万余人。其中,天津战役是整个战役最紧张、最激烈的一仗,共歼灭国民党军13万余人,俘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天津的解放,使北平守敌25万余人陷于绝境,从而为北平的和平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油画《激战天津》,反映了人民解放军面对坚固设防,重兵把守的天津城,发扬敢打必胜的精神,誓把敌人干净彻底消灭的激战场面。     

    油画《激战天津》表现的是在夜幕下,我军为完成拦腰斩断敌军的战略计划,在碉堡工事坚固的金汤桥头与敌人激战的情形。作者在如何表现近战、夜战方面下了很大工夫。因为重点是表现桥头争夺战,因此,作者对现实中相对狭窄的空间作了些许夸张调整。为了更好地展开画面和表达主题,作者用宽影幕式的构图,把金汤桥引桥铁架纳入画面,并以桥上一辆燃烧的装甲车的火焰作为画面的主要光源。前景横置在废墟中的敌军尸体,在以往的战争画中不大常见,这对体现战场的激烈性、真实性和残酷性起到了一定的视觉刺激作用。由于作者经过学院的严格训练,在结构画面、塑造人物、协调场景、透视处理等技术细节方面,显得胸有成竹,表达准确深入。使这个颇难驾御的场面显得更加真实,气氛显得更加激烈。主体人物强烈的明暗对比、夜幕下大面积暗部景物的微妙变化、铁桥的质感、背景城市略带神秘的面貌、雾一样的海河水和直冲云天的浓重硝烟,都值得观众去细细品味和观赏。

  

                           油画:《和平解放北平》

                       作者:邓家驹、沈尧伊、张汝为、吴长江

                               画幅:371×214

                                 1977年作品
                      (翻拍:咱阅藏的军博《红色记忆》画册)

震撼油画赏析《辽沈.平津.淮海战役》 翻拍油画《和平解放北平》371×214 邓家驹、沈尧伊、张汝为、吴长江1977年作 


震撼油画赏析《辽沈.平津.淮海战役》  翻拍油画《和平解放北平》局部之一

 

震撼油画赏析《辽沈.平津.淮海战役》

 翻拍油画《和平解放北平》局部之二


震撼油画赏析《辽沈.平津.淮海战役》  翻拍油画《和平解放北平》局部之三

    天津解放后,孤守北平的国民党军傅作义部25万人已完全陷于绝境。为了保护这座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免遭战争破坏,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力争以和平方式解放北平。在90万人民解放军兵临城下的震慑下,在北平地下党的耐心工作和北平许多开明人士的敦促下,国民党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接受了解放军提出的和平条件,并于1949年1月21日,签订了《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31日,人民解放军浩浩荡荡进驻北平城,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平津战役利结束。油画《北平和平解放》,反映北平和平解放后,成了欢乐的海洋,市民兴高采烈,欢迎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城的情景

    油画《和平解放北平》,将进城的一些经典场景和情节集中在一个统一的时空里,从左至右分别是:威武的骑兵队列,受勋的英雄连队走在步兵队伍前列,队列之间的两辆坦克车的炮塔上,分别是手持毛泽东朱德像的士兵和群众,铺有车轨的道路两旁,是燃放鞭炮、高呼口号、载歌载舞的各界欢迎群众,两边电线杆横拉的大幅标语和正阳门城楼上欢庆的彩旗,将胜利的喜悦推向了顶点。其中的几组形象颇具点睛之意:如一位白发老妪与一位指挥员相拥在一起,盼望之情清晰可见;一位背对观众的老年知识分子,双手举过头顶作鼓掌状,拥戴之意呼之欲出;两名欢天喜地的报童,手拿标语高举红五星,欢快之意溢于言表。驾驭众多人物的大场面,必须既有整体的氛围和气势,又有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的细节。这幅作品在这两个方面处理得非常到位,清楚明确地交代了地点事件,营造的气氛也十分热烈,众多人物的塑造不概念、有节奏,构图疏密结合,舒朗大方,成功地记录、反映了古都的和平解放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和欢欣。


震撼油画赏析《辽沈.平津.淮海战役》 油画《淮海战役》 晏阳 作  局部之一 (网络图片)


震撼油画赏析《辽沈.平津.淮海战役》 油画《淮海战役》 晏阳 作  局部之二 网络图片)

 
光辉历程?时代画卷鈥斺斍熳V泄膊吵闪9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
油画《决战淮海》  骆根兴  作 (网络图片)

 

震撼油画赏析《辽沈.平津.淮海战役》
翻拍咱珍藏杂志画页:油画《淮海战役》全图  陈其 赵光涛 陈坚魏楚予 

 

震撼油画赏析《辽沈.平津.淮海战役》
翻拍:画页《淮海战役》局部之一

震撼油画赏析《辽沈.平津.淮海战役》

翻拍画页“《淮海战役》局部之二
 

                                油画:《节节胜利》

                             作者:张洪祥、崔森林

                               画幅:328×202厘米

                                   1977年作品

                      (翻拍:咱阅藏的军博《红色记忆》画册)

震撼油画赏析《辽沈.平津.淮海战役》

翻拍:油画《节节胜利》全图  328×202厘米  张洪祥、崔森林  1977年作 
 
震撼油画赏析《辽沈.平津.淮海战役》  翻拍:油画《节节胜利》局部之一

震撼油画赏析《辽沈.平津.淮海战役》  翻拍:油画《节节胜利》局部之二

震撼油画赏析《辽沈.平津.淮海战役》   翻拍:油画《节节胜利》局部之三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发起了淮海战役,历时66天,共歼敌55.5万余人。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三大战役中起承前启后作用的第二个大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战场兵力敌占相对优势的情况下进行的一次大决战。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得到了解放。前方战场节节胜利,捷报频传,给后方解放区人民群众以巨大鼓舞,掀起了努力生产,踊跃参军参战,积极支援前线的热潮,为人民解放战争提供了强大的人力、物力保证,有力地推动了战争的胜利发展。淮海战役胜利后,陈毅曾满怀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精彩地概括了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中的巨大作用。油画《节节胜利》,表现了后方人民群众在前方人民解放军取得节节胜利消息的鼓舞下,踊跃支前的情景。
    油画《节节胜利》选择前线捷报传来,人们聚集在村头打谷场聆听喜讯的场景来展开。晴朗的天空下,妇救会正组织留村的妇幼和老人做军鞋、碾米磨面、筹备物资。区干部带回了前线节节胜利的消息,妇救会主任放下手中正在装袋的军粮,兴奋地念着捷报;周围的乡亲也被这些令人振奋的消息所吸引,纷纷围拢过来;由男人们组成的支前小车队和担架队,也暂时放下手中的活计,满心欢喜地听着从前线传来的好消息。作品构图朴实自然,具有浓厚的沂蒙风情,人物的打扮、装束具有地域特征,人物的精神面貌淳朴、阳光。位居画中的读报姑娘和中年妇女,右侧身背幼儿驻足仰面的女孩背影,长辫姑娘腰挎簸箕侧身凝听的妩媚身姿,左侧树阴下穿针引线的大嫂等女性形象,不论是正面、侧面或是背影,都刻画得个性分明,楚楚动人。作品正是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形象和情节,将“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军民鱼水一家亲”的意境十分充分地传达出来。

 
光辉历程?时代画卷鈥斺斍熳V泄膊吵闪9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
油画:《一九四九》  白展望作(网络图片)

 

油画:《攻占总统府》

作者:陈逸飞  魏景

1977年作品

(翻拍:咱阅藏的军博《红色记忆》画册)

震撼油画赏析《辽沈.平津.淮海战役》
  
《攻占总统府》是著名画家陈逸飞、魏景山于1977年合作创作的革命油画。该画展现了宏大的历史场面,塑造了一组不同年龄、不同经历和性格的普通战士群像。威武的战士们向红旗行注目礼,广阔的背景硝烟弥漫,人民解放军的洪流势如破竹、冲进总统府,直捣敌人的老巢。画面具有浓郁历史感和使命感。形象的真实性、独特的表现魅力和审美追求交织在一起,使其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它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油画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震撼油画赏析《辽沈.平津.淮海战役》  翻拍:油画《攻占总统府》局部之一

震撼油画赏析《辽沈.平津.淮海战役》 
翻拍:油画《攻占总统府》局部之二

震撼油画赏析《辽沈.平津.淮海战役》 翻拍:油画《攻占总统府》局部之三

震撼油画赏析《辽沈.平津.淮海战役》 翻拍:油画《攻占总统府》局部之四

震撼油画赏析《辽沈.平津.淮海战役》  翻拍:油画《攻占总统府》局部之五

震撼油画赏析《辽沈.平津.淮海战役》  翻拍:油画《攻占总统府》局部之六
     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一举越过长江天堑,势如破竹,向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及长江以南发起攻击,荡涤尘埃。23日,南京宣告解放。人民解放军第八兵团一部攻占国民党总统府。解放军战士迅速登上总统府楼顶,将一面鲜艳的红旗高高升起。至此,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宣告灭亡。油画《攻占总统府》,寓意着一个旧政权被踩于脚下,将一去不复返;而一个新政权,随着冉冉升起的红旗,即将诞生。
    油画《占领总统府》,构图的视平线定得较高,既便于塑造主体的人物形象,又能在背景上展现宏大的场面,可将远处的
钟山和南京城的建筑尽收眼底。画面着力塑造了一组不同年龄、经历和性格的普通战士群像,宛如一座士兵的丰碑。处在中心的那一位是身经百战、老练精悍的战士,他扯下了千疮百孔的国民党旗,正挥臂展开红旗准备升上高空,面对着阳光下鲜血染红的旗帜,老战士禁不往热泪夺眶而出;指挥员伸出戴着手表的手腕,为的是记住这令人难忘的时刻;司号员已记不清多少次吹响过胜利的号声,现在他激动地脱下军帽,目不转睛地向红旗致以最崇高的敬礼;处在画面最前方的小战士,双手紧握步枪昂首挺立,威武地向红旗行注目礼;画面右方的一个战士,额前还留着昔日出生入死的弹片,今天他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回头召唤同伴们赶快上来参加这个胜利的盛典,左侧的一队战士,一面往上冲,一面为迎风飘扬的红旗而欢呼;广阔的背景硝烟弥漫,人民解放军的洪流势如破竹,冲进总统府,直捣敌人的老巢。画面浓郁的历史感,形象的真实性,油画独特的表现魅力与英雄主义理想和审美追求交织在一起,其社会影响和艺术成就在中国油画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激情阅赏解放战争三大战役震撼军旅油画作品

            永恒颂扬人民军队英勇奋战卓越战功革命精神!

    (注:本人从小以来就极为爱好美术绘画尤其是军旅油画作品,特颇为费劲地从网络收集整理、并翻拍咱阅藏书刊画作精心汇编本组图帖,谨向这些军旅油画作者们深表敬意和谢意;拍摄相机为尼康D90(16-85VR镜头)。遗憾新浪博客发图画幅较小,实在影响视觉效果也!)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