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寻伏羲迹何处

 泺源书院 2013-05-10
漫寻伏羲迹何处
  • 2013年05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伏羲一画开天,第一缕文明的曙光升起在黄沟大地上,照亮了泗河流域,继而照亮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照亮了中华民族古老的历史。而伏羲的创造精神、忧患意识,也流淌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液里。
  □ 高建全
  到黄沟去,怀着崇敬的心情去寻找人文始祖伏羲的踪迹。
  黄沟是个乡,位于泗水县东北部,与新泰市隔山相望。这里有万亩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让人想起烟雨中的江南;这里有群山环抱的华胥湖,湖水波光潋滟,湖畔层峦叠嶂,泗水十景之一的华渚晓月就在这里。令人景仰的是,传说中的伏羲曾在这里一画开天,创造了八卦和最古老的象形文字,惊天地,泣鬼神,天为之雨粟,中华民族从此逐步脱离蒙昧走向了文明。
  这灵山秀水真孕育了伏羲吗?伏羲真是在这里创造了八卦和文字吗?
  让我们的目光回望到上世纪的1932年。那年,邹城市出土了邹国彝器(古代盛酒的器具),时任山东省图书馆馆长的著名考古学家王献唐先生从济南赶到邹城,经过详细考证彝器铭文,先生认为邹族即炎族后裔被黄族征服后流徙东方的一支,即所谓东夷部落。之后,他撰写了《炎黄氏族文化考》一书。该书从地名、氏族、乐歌、母族、庙祀、族裔、官司等方面考证,结论是“定知伏羲出于泗水”、“泗水为伏羲发迹故乡”,并“以泗水之故,知古代羲族实居泰山一带高耸之地,为中国东方古族发源之乡”。
  他还认为,“泗水县治东七十里,有伏山……其言伏山者,伏即伏羲之伏,伏族居此,因以名地,更以名山。”伏山,即华胥湖东南的伏羲山。    另外,王献唐在《炎黄氏族文化考》中,多次提到王子襄及其著作《泗志钩沉》。王子襄何许人也?他就是晚清进士王廷赞,字子襄,号若谷,道号排云,泗水县城关榆树园街人。他自幼好学,酷爱诗赋,1892年(光绪十八年)壬辰科进士。历任四川平武、长宁、南部等县知县,升任直隶州知州,在任候补知府。1907年辞官还乡。花甲之年,不辞劳苦,实地考察泗水境内山脉河流,追根溯源,又多方查阅资料、访问父老,著成《泗志钩沉》一书。
  《泗志钩沉》载:“华胥氏之国,今(泗水)治东北五十里有华胥山,其西麓有华村,为汉华县故治(注:即汉泰山郡之华县,徐州牧陶谦使张闿送曹嵩家属赴泰山郡被害于华、费之间,即指此华县)。按古《河图》云,大迹在雷泽,华胥履之而生伏羲,今治东六十里有雷泽……”书中认为,华胥就生活在华胥山及华村一带,所履大迹之地雷泽,就是泗水县城以东六十里的泉林镇雷泽湖。
  如此看来,无论是王献唐还是王廷赞,他们的考证结论都是:伏羲出生在黄沟乡伏羲山下华胥湖一带,并在此创造了人类最初的文明。
  我曾登上过华胥湖东岸的黄山寨,就是王献唐认为是华胥山的山麓。此山还算险峻,但山顶地势平缓,有一石洞,洞口仅可容身。入洞后有一石室,可容十余人。室内陆上有洞口,其下又有一石室,亦可容十余人。此洞西北壁有石罅,侧身而进,有巨室,可容三十余人,四壁高四五米。三洞皆漆黑如夜,阴森恐怖,非执手电筒照明不能入,非绳索系腰、四五人摸索不敢进。况且第三洞尚有洞口可入,至今无人知道究竟有多深。当地人说,这洞是伏羲和他的部落族人栖息之窟,人称始祖溶洞。
  立于山巅,环顾八方,但见山水相依,森林茂密,且有洞穴深邃,的确适合原始人居住。我们想象得出来,那时正是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的社会转型期,人们群居在山洞里,靠摘野果和狩猎维持生活,繁衍生息。华胥是他们的首领。有一天,她走出深山,向东南走去,来到泉林东部叫雷泽的湖边,见一巨大的脚印,就好奇地走上去踩了踩。这一踩让她心有所动,她怀孕了。后来就生下了伏羲(《路史·太昊记》:“伏羲母华胥居于华胥之诸,尝暨叔嫟翔于渚之汾,巨迹出焉。华胥决履以铨之,意有所动,因生伏羲。”《诗含神雾》、《孝经钩命诀》及《帝王世纪》诸书,均有此说)。这当然是神话,可也反映了那时正处于只知有母、不知有父的母系氏族时期。
  伏羲在部落里逐渐成长。他体格强健,精力充沛,善于动脑,靠勇敢和智慧赢得了族人的信任,被推举为部落酋长。他富有创造精神,教人们用藤萝、树根结网捕鱼,人类从此有了渔业;他发现被雷电击杀的动物口感好,便存下火种,教人们制作熟食;在生活中,他目睹了近亲繁殖带来的恶果,就利用他首领的地位进行婚俗改革,变革群婚陋习,奠定了夫妻制度的基础。他还发明了乐曲,创作了《驾辨》,教人们唱歌,排解忧郁的情绪,凝聚力量。伏羲,古人类创造精神的化身。
  有一天,他披着兽皮,坐在岩石上,一阵风吹来,几根枯枝落在他盘曲的腿上。他拾起来,在地上深深地画出一线,又画出两个不连贯的短线。这线让他大彻大悟:长线为阳,两短线为阴。太阳为阳,月亮为阴;白天为阳,夜晚为阴;男为阳,女为阴……他豁然开朗:世上事物的基本要素就是阴阳啊。万事万物复杂多变,都是阴阳转化的结果……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未来是可以预测的,趋吉避凶是可能的。他要预测阴晴和吉凶,探索宇宙的奥秘,让人们少一些灾难,多一些幸福。就这样,八卦产生了,象形文字产生了。
  伏羲一画开天,第一缕文明的曙光升起在黄沟大地上,照亮了泗河流域,继而照亮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照亮了中华民族古老的历史。而伏羲的创造精神、忧患意识,也流淌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液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哲语,不断地回荡在历史的天空,让人们居安思危,不断地创造,推进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