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基层要善于讲“土话”

 xiongmao007 2013-05-13
干部要融入群众,赢得亲近和信任,就须先过“语言关”,掌握与群众沟通交流的技巧。在这次“走基层、进支部、强素质”活动中,笔者对此感受颇深。

  4月初,我们工作组来到对口基层联系点——上栗镇关上村召开“诸葛亮会”,探寻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新路子。原以为,事前作了认真调研,讨论应该会很热烈。没料到大家默不作声。为打破僵局,我们改用萍乡本地方言,重申开会目的。“土话”一对接,气氛顿时融洽了许多。村组干部争相发言,参与讨论,既有建议,也有疑虑,最后都把目光投向工作组。我们在改换语音的同时,注意以当地党员、干部耳熟能详的事例和数据现身说法,详细介绍集体经济收入好的村特别是临近村的经验,并把关上村摆进去,站在村里角度思考,分析优劣,提出加快土地流转、创办特色农家乐、推广种植紫珠草等增收建议。会后,几位老党员和村组干部都深有感触:工作组是真心在说村里话,也是真心帮村里说话。事实证明,要融入基层群众,就要多讲符合当地实际的“地方语”。只要多学习、多调查、多与群众沟通交流,不绕弯子、不打官腔,讲符合实情的话、办实际需要的事,就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4月中旬,我们再次来到关上村,住进了结对帮扶党员王明生家,与他在一块地里干农活、一张桌上吃便饭、一个院里拉家常。交流时,我们认真询问和倾听他家的困难、苦恼、需求、愿望。王明生是个直性子,感受到我们的不见外,也就打开了“话匣子”,掏出了“心窝子”,一五一十地介绍了自家的详情和村里的状况,并带着我们走访了比他家更困难的几户群众。在王明生家住了短短两天,相互间就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其实,自2008年始,我们就与他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但以前只是进行节日走访慰问,见了面就说几句客套话、场面话,双方都能感觉到那条隔着肚皮的“鸿沟”。实践再一次证明,只要你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就会视你为亲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