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石学家 收藏家陈介祺诞辰二百周年纪念活动4月28日举行

 灤水鍾靈 2013-05-13

商报消息 (记者 崔常山) 今年是陈介祺先生诞辰二百周年,为弘扬陈介祺先生的文化思想,宣扬和展示先生无与伦比的稀世收藏,传承先生严谨治学的人文理念,428,由陈介祺纪念馆承办,将举办隆重的纪念活动。 

据介绍, 428日上午9点,在潍坊市潍城区宝通西街天赐园,陈介祺纪念馆珍品会展中心一厅,二厅同时开放,届时将展出陈介祺先生的珍贵藏品,包括乾隆玉玺,汉文帝玉玺,陈介祺手书,拓片,印信,翟云生手书,老陈家文房四宝,端砚,笔洗,刘墉手稿,金农对联,朝玮,乾隆鼻烟壶,秦宫廷玉壶,唐三彩,(宋)招安圣旨,清宫廷檀香大日,历代皇帝拓片等,有些馆藏珍品是首次向公众展出。 

  

   陈介祺(1813.5.3----1884)字酉生,又字簠斋,号伯潜,晚号海滨病史,齐东陶父,是中国清代金石学家和文物收藏家,清五部尚书天子之恩师(咸丰帝师)陈官俊之子,山东潍县(今潍城区)城里人。

   陈介祺出身世宦望族,自幼随父在京苦读,承父训,绝嬉娱,无妄言,对经史,义理,训诂,辞章,音韵等均有研究,十九岁就显现才华,“以诗文名都下”1835年(道光十五年)中举人。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中进士,咸丰三年因任捐四万两被皇帝恩赏戴花翎,芹加待讲学上衔。他不惜巨资收集文物,仅三代秦汉古印章一项就有7000余方。历代帝王王妃玉玺308方。他精于鉴赏,尤擅墨拓技术,其手拓铜器,陶,玺,石刻等拓片享有盛名。他一生精于金石文字考证及器物辨伪,其《簠斋金石文考释》一书对较重要的青铜器均进行了精审的考据和释读。

   他收藏的文物青铜器最多,其中的毛公鼎(因其铭文为世存青铜器之最而被推为“吉金之冠”,此古器内壁铭文多达497字极为罕见。所作毛公鼎考释对两周时期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他藏有商,周古钟十一件,取其整数,因而“万印楼”又称“十钟山房”。因收藏古玺印过万方,名其楼曰“万印楼”被金石界誉为“南有西冷,北有“万印”声望极高。

   他一生极为丰富,著有《十钟山房印举》,《封泥考略》《簠斋古金录》等十余种。一九三一年鲁迅先生曾说过“论收藏莫过于潍县的陈介祺”。郭沫若和商承祚认为“陈介祺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宗师”。 他锲而不舍,沉浸于金石砖瓦,文字学的鉴藏研究之中,最终在金石学是道路上将自己的造就成一代杰出的金石大家,名扬海内外。

   陈介祺是我国陶文发现,鉴定,考释第一人,故有“陶文之父”之称。其所著《簠斋陶释》成为我国陶文研究的最重要文献。陈氏一生经历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五代皇帝。为官时,已是干戈四起,内忧外患,社会向半封建,半殖民地过渡的转型期。陈介祺目睹其父忽贬忽擢,升贬难料,战战兢兢,人心叵测,宦场险恶的宦海沉浮。故陈介祺对官场感到厌倦。咸丰四年(1854年)他借母丧,返回故里,再不复仕。

   光绪10年(1884年)陈介祺在潍病故,享年72岁。1992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将其故居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潍坊市政府重修“万印楼”并建立了陈介祺故居陈列馆,艺术大师刘海粟题写了馆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