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瓷器的痕迹鉴别方法

 青花瓷收藏文档 2013-05-13
收藏天地 - 古代瓷器的痕迹鉴别方法
奖励2藏币
作者:雅蕴斋骨董店 时间:2008/10/25 11:50:53 浏览量:4151
古代瓷器的痕迹鉴别方法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2008-9-2 15:46:58     【字体:

众所周知,瓷器收藏是中国收藏界最受关注的门类之一。近年来,随着关注、收藏的群体越来越多,市场中藏品的流通量没有减少反而“水涨船高”。对于这种异常的现象,我们不能说市场中流通的就没有真品,但是必然也存在着一定数量的赝品。那么如何鉴别瓷器的真伪,就成为各位藏友首先需要学习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近些年在实践中的观察和研究,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瓷器收藏品市场

如今的收藏市场极为混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学术观点方面:由于我们近三十年来改革开放,很多的基本建设都在同步发展,在大兴土木工程的同时,出现了很多的遗迹、遗址遭到破坏,也有部分得到发掘,还有更多的一部分被盗掘的现象。就考古范畴来讲,很多的遗址都通过科学的方法发掘出来了,使很多传统的观念和看法得到了修正。比如说,传统说法北齐时期(550—577年)范粹墓出土的白瓷是中国最早的瓷器,通过这两年在河南巩义市一个瓷窑遗址的发掘,发现了北魏(420—534年)的白瓷,使白瓷的出现年代又往前提了;还有,南京发现了三国时期(220—265年)釉下彩,使釉下彩的出现时期从唐代(618—907年)提到了三国。这些都是在科学的发掘过程中对原有的观点提出了修正。再比如说,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钧窑,随着科学考古的发掘研究发现,有些学者专家提出了不同的认识和见解,原本简简单单的一个宋代钧窑,现在有了北宋说;金代说;元代说;元末明初说。从北宋到明初这么一个漫长的过程,都有不同的依据在支持各种学说的论点。这些发现虽然丰富了学术气氛,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当一个学说的出现,我们的市场就会随之出现一种观点、出现一种“产品”。比如说,唐代青花说,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扬州唐城遗址发现的唐代青花,经过考证是河南巩县窑烧造的,可以说在三十年内没有更多的动静,没有更多的学术争论,市场见到的也少之又少。现在随着郑州市一个发掘报告,证明在河南郑州市发现了两件从唐墓出土的塔式罐是唐代青花,在市场上就见到了大量的唐代青花。也就是说一些本来是纯学术上的争论,被市场商业化运作所利用,或者是借着学术上的争论,出现一些相应的产品。那么就目前来讲,我认为唐代的青花有三种情况,A、真品;B、老胎后做,就是在原来的白胎上加彩后重新烧;C、纯新的仿制品。由此看来,在目前学术研究或收藏品市场中,学术上的新观点我们要关注,同时也要关注市场方面的变化。举个例子柴窑说,一些藏友在看书过程中看到,记载的五代时期柴窑瓷器的特点是:瓷胎,薄如纸;敲击声,声如罄。这些藏友凡是见到有薄如纸的瓷器,就认定是柴窑,是一个大的发现。我想说我们在收藏过程中,除了对实物的一个鉴别以外,同时也要关注学术界的一些动态,去了解一些瓷器烧造基础常识和时代特有的制瓷工艺特征,对收藏会有裨益的。

2.鉴定方法方面:从鉴定的方法的角度看,目前有科技检测和传统的目鉴方法。我个人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后势必要走上科技检测这条路,但是我们也应该客观的看到,中国的古陶瓷上下几千年来,分布地域广袤、窑口众多,烧造出的品种也非常繁多。而且瓷器在同一窑烧造过程中,由于温度、窑位变化的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不同;南北方的地域不同,所用瓷土也要差异;烧窑所用的燃料有煤和柴,烧成的瓷器也有差异。这就是科技检测面临的非常大的一个难题,它需要一个非常庞大的数据库的支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把原来某个杂志上发表的数据搬过来应用。就目前科技检测来讲,很多藏友都关注其结论不是定语,而是属于中性词藻。如数据基本相同、成分基本相符、结论仅供参考等等。目鉴过程也是因人而异,完全凭个人的修为、阅历、经验去鉴定。现在的鉴定人才、鉴定专家太多了,有些专家则是古往今来各个门类通吃,无所不精。我不否认有奇才专家,但是我想他总有精通某一门类的,也会有某一门类相对较弱。还有一部分专家鉴定是以盈利为目的,明明是一件假的东西还要开一个证书,运用非常华丽的词藻,最后关键词写“这是一件“珍”品,很有收藏价值”。市场经济就是这样,为了牟利,利用收藏者的情感搞文字游戏。

3.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就是造假、仿品,我之所以把造假、仿品放在第三类,是由于造假古往今来都有,民国时期更盛。造假有以盈利为目的的造假,也有彰现国力的造假,比如说康雍乾时期,对以前的东西无所不仿,仿完的东西就落上自己的款识,他是在彰现自己的国力,彰现自己的能力。所仿的瓷器器型、纹饰追求原物的风格,但是打上本朝的款,这也说明一种工艺传承的过程。现代仿品除了一比一按照实物的仿,还有凭空想象、臆造行为。我认为这种仿造都属正常范畴。因为,仿者毕竟是烧出一件真的瓷器,他虽然以盈利为目的,但是几百或几千元的价格已经说明这是一件仿品。目前,多数藏友收藏赝品的原因是收藏者自乱阵脚,拿这种便宜货当“捡漏”买,再加上一部分专家不负责任的鉴定,衬上一些学术界的争论,也是造成收藏市场混乱的因素之一。

二、瓷器鉴别方法思考

就鉴定来讲,没有捷径可走。但是,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依。理智,就是我们获取好方法好捷径的基础。如果没有理性的东西,总想跳跃式的寻找途径、捡些漏,我认为是最危险的。本文主要是论述自己在对古代瓷器“目鉴”过程中积累的心得——痕迹鉴别方法。

对古陶瓷的鉴定来讲,从传统上,不外乎对瓷器的胎、釉、款识、纹饰、烧造工艺、制作工艺、窑口特征几方面来鉴定。有的书上或者有的专家在讲课中,对一些时代特征的分析非常透彻,目前尚难以突破。但是,也很难让人理解。为什么呢?应为所有结论完全凭自己的感觉所书。比如说,宋代定窑胎子非常致密,釉色非常莹润,有牙黄色泪痕。莹润到什么程度、致密到什么程度,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你认为润、致密;我认为不润、不致密;没法比,无法量化。如果拿宋代定窑的胎质跟明、清代相比,它肯定胎子不是很致密,烧造温度没有明清时期景德镇窑瓷器的温度高。

许多收藏爱好者反映,瓷器教科书上描绘的词汇,读起来非常动听,却很难理解。究其缘由,主要是感官的东西太多,缺少量化的标准,很难让人掌握。古代瓷器年代的鉴定取决于什么?是鉴定者的感觉?是鉴定者经验的积累?还是鉴定者所掌握的科学方法?如果说三者都有,依然让人难以理解。于是,不知何时鉴定者在神秘光环的照射下令人敬畏,不止让同行迷茫,更让藏友“敬仰”。由此看来,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各式鉴定证书能有这么大的市场了。

对古代瓷器鉴定是否真的没有标准吗?我认为,鉴定古代瓷器是有标准的,这个标准有广义概和狭义两种概念。

广义的概念是类比法。比如说龙泉窑、越窑、临汝窑还有钧窑,每个窑在随着它的早期、中期、晚期的发展进行类比;同时也可以各个窑之间相类比。由此,得出胎、釉、绘画、款识、窑口及烧造工艺的鉴定方法。 关于这五个方面鉴定方法,我认为有关瓷器鉴定的书中已经写的很多了,这里不做赘述。

狭义的概念是痕迹鉴定法。是笔者在对古代瓷器鉴定过程中的心得。用观察痕迹的方法去鉴别古陶瓷的真伪,我以为这种方法属于狭义鉴定方法概念的范畴。应为这种方法的特点有两点优势:A、便于入门初学,不掌握基础鉴定方法者应用;B、对具有鉴定古代瓷器能力者,有更上一层楼感觉。

首先古陶瓷来源不外乎有三种:

(1)传世瓷器,就是那些代代传下来的没有入过土的或者是早年间出土经过几代传下来的;

(2)出土瓷器,无论是窖藏、窑址、墓葬还是遗址,反正是在土底下埋着的挖出来的;

(3)海捞瓷器,也就是出水的,像前几年安徽-河南段大运河河道改造、兴修水利或者是疏通河道出土或海里打捞出水的瓷器。

对于这三种古陶瓷的来源的鉴定,是可以量化的,应为无论哪种都必然带有相关痕迹。关键是我们如何去掌握这三种痕迹的特点,当掌握这三种痕迹的主要特征以后,就可以判别一般瓷器的真伪;如果对古代瓷器的胎、釉、款识、工艺、绘画风格、用料和窑口特点有研究,我想是一个事半功倍的途径暨鉴定的捷径就为人们所掌握。

三、传世瓷器的痕迹研究

不同传世文物遭历的磨难不一样,它所走过的历程不一样,遗留下来的痕迹也不一样。无论在什么环境下产生的什么痕迹,为把这些不一样的痕迹进行量化,笔者通称为传世过程中的使用痕迹。

以盘、碗的使用痕迹为例,因为盘和碗总是要叠压在一起放置的,所以就必然会产生瓷器与瓷器摩擦的痕迹。与瓶和罐的使用痕迹和盘碗相比,磨损痕迹不一样的,主要表现在底足、口沿或体部最易磨损的地方。通过对使用痕迹的辨识,我们能够找出它的规律用来区别后期仿品人为做出来的“使用痕迹”,这样就将痕迹鉴定方法量化了。比如说,盘或碗,无论它的底足多么光滑,由于叠压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磨损程度自然而然的会加重。大家都观察到,古代瓷器的釉每个时期每个年代都有不同的特点,其中一个方面就是釉面和底足不完全在一个水平面上,有凹凸不平的现象。因为它是纯手工产品,在烧造过程中它会产生水分的烧失,胎子的烧结,这些都会存在一个收缩比。而由于凹凸不平瓷器的磨损程度也会随之不同,凸出来的部分磨损会多一些,凹进去的部分磨损会少一点甚至没有,也就是说磨损程度是自然形成的。

而仿造的磨损是如何形成的呢,民国以来,大约是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一件瓷器的打磨方式是用一块麂皮慢慢的去擦,主要为了擦掉瓷器上最刺眼的“火光”,只要瓷器上的光柔和了,就会产生一种年代感。鉴别这种人工打磨,只要通过肉眼或放大镜在光线合适的情况下就能够发现有均匀的相同规律的摩擦痕迹,这种摩擦痕迹是与自然磨损痕迹不同的。现在去光的方法就很多了,有时候一件瓷器,尤其是瓶和罐,先用手摸,感觉手是非常涩不是很光滑,有的局部地方更涩,我们就会跟人家说,你这件东西是经过药物处理的,把釉面的光泽处理掉,由于酸性药物处理过程中会侵蚀到釉面里面去,破坏了瓷器釉面的玻璃相,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使釉面产生出一种发涩的感觉,也就是它玻璃化的瓷面受到了损害。那么我们传世文物的一些瓷器,即使在使用过程中失去了原有的光泽,用手抚摸的时候也不会出现涩的感觉,而是非常光滑的。如制造盘和碗叠加的“磨损”,就用电动工具加上一个布轮,这时候你会发现,这样制作出来的“磨损”不是光磨掉了瓷器的光,而是把釉的表面都磨下去一层。但是在合适的光源下甚至用放大镜看,你很难找出它摩擦的一种规律,好像这件东西使用了很长时间一样,已经磨损到一定程度了,在鉴别使用痕迹的时候,也需要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再有一种情况,无论是缸、罐还是瓶,由于它的重量非常重,随着时间长短不同,所处环境不同,底足势必就要有一定的磨损,无论磨损的轻、重,总之要磨损。正常的磨损翻过来一看,底足中间最高出的部分,磨损程度最多,凹下去的地方它不磨损或者是磨损线很窄。而有的磨损又是什么样呢?一个泥鳅背形式的底足,底足的平面、外墙和里墙都有磨损,而且磨损的程度几乎一致,那么这种磨损和正常的磨损明显不一样。其实鉴别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按照正常使用的规律去分析这些问题。现在外面做假也好,做旧也好,他不管你这些,你不是说越斑驳年代越久远嘛,尤其是宋代时期老窑的东西,他就恨不得釉子都给你磨损掉。用什么方法我不清楚,但是他有个问题,该磨损的地方不磨损,不该磨损的地方都磨损掉了;或者是该磨损的地方磨损了,不该磨损的地方也磨损了。再用罐子举个例子,一个罐子它的肩部和腹部是凸出来的,是一个半球状的,在腹部下面势必要往回收一点,那么收的部分的磨损程度肯定要比凸出部分的磨损程度要小的多,这时候我们往往看到,肩部有磨损,腹部有磨损,下收磨损的更严重,就是说磨损的比例不是正常的,这也是我们判别一件器物它使用痕迹怀疑的一个方面。而瓷壶,大家都知道流和柄是最容易磨损的、盖是最容易丢失的,其次才是口部最容易磕坏,当我们看到一把壶,壶盖没有什么磨损,甚至连使用痕迹都没有,壶嘴丢了一半,壶底和柄里面都有一道一道的划痕,就像磨损过了。我认为,这件东西我们先不管它好坏,就从基本的一个磨损程度足以支持我们对这件东西产生怀疑,通过我们的怀疑再结合它的胎、釉、器型、烧造窑口去辨别,都会有一定的心得。

当然,我不是说这种磨损痕迹是一个绝对的,一定要和它的胎、釉、烧造工艺和纹饰等相结合。由于我们现在书很多,真品很少,过手的真品就更少,我认为通过这种方法能够走个捷径。磨损痕迹对瓷器的辨别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在磨损痕迹过程中出现的“伤”,比如说,使用过程当中,盘子的口缺了或者罐子有个磕口,腹部有一个鸡爪纹,随着磕的痕迹的加重有的釉面崩开了、剥釉了,上面的粉彩有划痕,或者划的不清楚了。特别是清康熙时期,一些洒蓝瓷器上的金彩几乎都见不到了,只能够看到金彩留下的痕迹,这都是属于传世文物中使用痕迹的范畴。当然,我们看使用痕迹范畴时也要全面的看,比如说,一件罐子,它的底足磨损程度一般或者是没有磨损,它的腹部出现了一个或者两个鸡爪纹,口部出现了一个崩口,或者是爆釉爆的很严重,那么我们要掌握一种方法,在辨别这种使用痕迹时,要学会去思考和分析,这件瓷器在什么情况下有可能产生出这样的鸡爪纹?在什么情况下有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磕痕?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剥釉现象等。如果光看到有伤有缺有磨损的痕迹,而忽视了分析,那么我想至少我们在辨别使用痕迹方面是不全面的,因为现在市场出现很多假的使用痕迹,我们也要不断的学习和辨别。比如说一个罐子,它的磕痕受力点是什么,缺损以后它的断面层的痕迹是人为做上去的,还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附着上去的;包括剥釉,是人为的剥釉还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它烧造工艺特点所决定而产生出来的一种剥釉。这些方面我们都需要去认真的观察、体会和揣摩。不可以有这样一种想法:看到这种现象,就认为这件瓷器这么好却出现了残缺,价值降低了可惜了,其实,可不可惜这些都是后话,你必须先判别它的原因,它的真和假。

笔者最近在宣武区博物馆鉴定的过程中,发现民国的瓷器特别丰富,解放前后时期的瓷器也有相当一部分。有些东西搁在市面上流通,我们就会把它列为现代仿品,也有一部分就列为民国,忽视了对这段空白期的填充。每段时期瓷器都有每段时期的特点,如果仅按一个朝代的结束而终结一个鉴定方法是不可取的,它会有一个延续,那么在这批瓷器里面有相当一部分能够看出它的使用痕迹,也有一部分是近几十年来没有人动过的,上面全是尘土,底足磨损程度不是很强,

因为民国瓷器要比清代瓷器磨损程度轻的多。我的意思就是说,一件瓷器无论它在什么情况下,一定要对磨损程度有一种合理的解释,而不能仅限于磨损而磨损,有不合理的磨损,再结合其他方面的鉴别就很容易找到能够让我们质疑的地方。

四、出土瓷器的痕迹研究

出土文物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容易量化的就是在土下埋藏的痕迹,也就是土蚀、水蚀的痕迹。我们搞陶瓷研究的人员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在博物馆,另外一部分就是搞考古的。那么作为博物馆来讲,对出土痕迹的辨别、认识不是很清晰,以前我在文物库房的时候对“土”不太感兴趣,也没加以注意,需要展览的时候,有时候连瓷器表面的土也不清理就直接摆上展台了,认为这样最起码能说明是出土的文物。现在展陈理念不一样了,展台上的文物都非常干净,这就需要清洗。

现在市场上见到的大量瓷器、陶器都以出土自居,甚至有的瓷器、陶器包括铜器、石刻在内,几乎让土覆盖的连本来面目都分不出来了。可是,一件出土文物无论瓷器、玉器、铜器包括石刻,满面被泥裹着的现象少之又少,尤其是在北方地区,甚至几乎不会出现,北方地区非常干燥,它不可能这么多泥土裹着,在土里面是有土蚀,水蚀的现象,但是它不可能像个泥蛋一样包着,这是不现实的。在市场上也有一种现象,由于湖南、湖北地下水位高,它水蚀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现在作旧的赝品和真品很难分辨出来,湖南、湖北的青铜器运到北京几乎没有市场,也就不再运到北京了。南方瓷器和北方瓷器的出土痕迹区别在于,南方出土瓷器水渍非常严重,北方出土瓷器土痕要多于水渍,而且碱性土质对釉面的腐蚀程度较大,有时候釉面甚至被土蚀的没有光泽了。土蚀的痕迹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出土文物的土一定要结实,要有贴骨的感觉,就是说泥土和瓷胎,瓷釉贴合的非常紧密。好比我们到农村看到一个高出地表的台地,断面千疮百孔,雨淋、水冲加上微生物和植物的根都在那里裹着,看上去特暄,但是当你把表层扒下去后会发现土是特别结实的,出土的土一定要是这种感觉。因为任何一件东西埋在地下只要经过几十年以上,没有干扰处于一种全封闭的状态,随着地下水位的升降、时间的沉积,土壤一定是结实的。我们看到瓷器上裹着的土是暄的,肉眼看上去土成颗粒状,这时应为土壤内含的水分相对来说是比较多的,水分少很难附着在瓷器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中的水分不断的流失,土的表面很容易形成颗粒状。通过笔者这几年的鉴定观察,一件瓷器上附着的土壤如果表面是颗粒状,那么这件瓷器是赝品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有藏友说,文物上保留的土都被买回家的时候清理干净了,已经完全看不到出土痕迹了,可是,我要申明一点,出土痕迹不是仅仅去寻找土,是要找到土蚀、水蚀的痕迹,而不是说土刷干净就没有出土痕迹了,我们不是以土来辨别东西的真伪,而是根据埋在地下土蚀出现的现象来辨别真伪。一件东西釉面的光洁度遭到破坏是土蚀痕迹的主要特点,我们在鉴别瓷器的时候,往往会碰到这样一种现象,器物上面不全都是土,只是其中一部分有土或者有土蚀的痕迹,而它侵蚀的部位非常值得怀疑。比如说,一个罐子的肩部有土蚀的痕迹而整个下部都没有任何土蚀的痕迹,这种现象我认为解释不通,因为中国有一个传统的习俗,死者为大,凡是为死者陪葬的东西一定会摆放好,不可能把罐子口朝下的斜放,当然有的大墓葬里面的东西是七扭八歪的,这是由于地下水位上涨时东西都漂浮起来,水位下降时东西自然就倒了,也不是摆放的时候乱摆的,有的东西土蚀的位置不对,痕迹不符合基本的瓷器在地下埋藏的原理,也是我们提出质疑的一个理由。其实,这些鉴定方法没有什么玄妙的地方,完全就是一个生活规律的总结,只不过有时候有所忽视,如果我们把这些方面重视起来,对鉴定会有一定的帮助。还有一点大家都知道,凡是土壤里面埋藏过的东西都会有土香味,注意这里是土香味不是土味,但是土香味如何量化呢,一件东西的埋藏由于几百年没有经过人为干扰,随着地下水位的升降,土壤得到了局部的净化,这种土我们称之为净土,闻上去有一股扑鼻的土香味;而现在作假的土味,由于离不开土、离不开能够附着到瓷器上造成土蚀现象的化学物质,闻上去的感觉就会很脏,这两种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五、海捞瓷器的痕迹研究

大约2-3年前嘉德有一场拍卖是海捞瓷器专场预展,我看完以后感觉这场海捞瓷器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很多海藻或贝壳类附着的痕迹。同时也听到有些藏友说,海捞文物好鉴别呀,只要看到海藻或贝壳类附着的痕迹就行了。其实不然,国内外有许多打捞上来的文物几乎没有任何海藻或贝壳类附着的痕迹。究其原因,这些瓷器都是商业运输沉船。船沉的时候包装多数是完好的,海藻或贝壳类难以附着上去,因此,不可能只要是海捞文物都有海藻或贝壳类附着的痕迹。虽然有的海捞文物有海藻或贝壳类附着的痕迹,有的海捞文物没有,但是它毕竟都经过海水长时间的浸泡。众所周知,海水里含盐,因此被海水浸泡过的瓷器釉面一定会被侵蚀,目前基本上海捞瓷器打捞上来后都要做脱盐处理,把上面的盐分去掉,这就造成经过脱盐处理过的瓷器像被84消毒液泡过一样,表层釉面几乎失光,整个胎釉都非常洁白。因为大部分海捞文物都属于商品出口,所以几乎没有其他的使用痕迹,也没有任何一点出土痕迹,只有海水浸泡和脱盐的痕迹。国内沿海一带的人都知道有用网箱养殖海产品这样一种做法,近闻,已经出现了网箱“养殖”海捞瓷器。关于海捞瓷器的痕迹研究笔者只能点到为止,由于身在内陆的局限和缺少更准确实物研究,只能作浮浅的表述。

近年来,笔者对景德镇现在烧造瓷器的原材料,包括胎子的原材料、釉的原材料、彩的原材料,包括它在不同时期不同温度烧成之后的成品都做了采集和调查,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很多的问题,在这里,我希望各位同好和藏友在今后的研究或收藏瓷器的过程中去关注一件瓷器的成型工艺,那么我们就会找到一个时期一个时代的工艺特点,它的工艺痕迹也是我们辨别瓷器的一个主要特征。这些问题都有一个捷径:因为瓷器几乎都离不开白釉,如果你能把各个时期白釉的色调能有个比较心得,那么对鉴定来讲事半功倍。现代的仿品白釉都是煞白煞白的,没有那种白中透青、白中闪灰的感觉,这也跟制作原料有关,对于这些制作工艺痕迹的关注也是我们鉴定瓷器中,需要研究的一种痕迹方法。

有的藏友提出问题,一件瓷器的青花,不管是珠明料、苏泥渤青还是什么原料,它烧成温度变化我掌握不清楚,胎子坚硬还是粗松,仅凭一圈底足,难以把握。其实,对古代瓷器鉴定是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深入研究,操之过急,难以修成功课,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研究的方法。

编辑:maggie


  • ——华夏网志
     djalxander1
     荣誉:
     积分:34
     等级:长工
     信誉:0
     注册:2008-3-23
  • 1楼  Time:2008/10/25 22:57:04  IP:124.77.215.* 加红 屏蔽 删除 回复↓
    楼主说的这样明白,你就没有想到它的反作用吗?
    造假者,不就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了吗?
    马未都不是比你懂得多了,他为什麽没有出版这样的书?还不是担心高仿?
  • 以藏交友
  • ——华夏网志
     djalxander1
     荣誉:
     积分:34
     等级:长工
     信誉:0
     注册:2008-3-23
  • 2楼  Time:2008/10/25 23:04:25  IP:124.77.215.* 加红 屏蔽 删除 回复↓
    为了不让更多的高仿品出现,请求管理员同志关闭此帖.
  • 以藏交友
  • ——华夏网志
     lougz520
     荣誉:华夏收藏网实名制身份验证用户
     积分:0
     等级:包身工
     信誉:156
     注册:2006-11-14
  • 3楼  Time:2008/10/26 1:18:53  IP:61.144.116.* 加红 屏蔽 删除 回复↓
    好资料.好教材!!
  • 识古不穷,贪古不富。
  • ——华夏网志
     寒山剑士2
     荣誉:华夏收藏网实名制身份验证用户爱心卖家或者直接捐款在华夏有存款达到100元,可以参加专场拍卖
     积分:507
     等级:富农
     信誉:338
     注册:2007-2-28
  • 4楼  Time:2008/10/26 8:24:46  IP:60.31.87.* 加红 屏蔽 删除 回复↓
    不错的参考资料!其中有些观点鄙人非常赞同。先收藏起来,有时间时在仔细琢磨研究!谢谢楼主上传!
  • 联系电话:13354738099
  • ——华夏网志
     凡心
     荣誉:华夏收藏网实名制身份验证用户在华夏有存款达到100元,可以参加专场拍卖
     积分:35
     等级:长工
     信誉:317
     注册:2003-5-23
  • 5楼  Time:2008/10/26 9:50:57  IP:222.246.46.* 加红 屏蔽 删除 回复↓
    确实不错的文章.鉴别的心得.....学习了.
  • 一切皆有缘,一切皆有定,人生的过程就是不断的修正......。
  • ——华夏网志
     南之南之二
     荣誉:
     积分:8
     等级:包身工
     信誉:0
     注册:2007-9-29
  • 6楼  Time:2008/10/26 10:43:32  IP:58.45.134.* 加红 屏蔽 删除 回复↓
    好资料,好教材,好经验!
  • 初入门,纯属虚心学习和业余爱好,谢谢!
  • ——华夏网志
     赵允春
     荣誉:华夏收藏网实名制身份验证用户
     积分:13
     等级:短工
     信誉:1
     注册:2007-4-6
  • 7楼  Time:2008/10/26 11:32:58  IP:124.95.37.* 加红 屏蔽 删除 回复↓
    做伪者不是神人,只要是赝品,一定会被人识破。关键是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戒贪,往往贪心越大,吃亏越多。
  • 45年生人.中专毕业.历任工人,班长,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科长.现退休.
  • ——华夏网志
     凤池闲人
     荣誉:华夏收藏网实名制身份验证用户在华夏有存款达到100元,可以参加专场拍卖
     积分:52
     等级:佃户
     信誉:487
     注册:2008-6-27
  • 8楼  Time:2008/10/26 13:51:57  IP:123.61.150.* 加红 屏蔽 删除 回复↓
    感同身受,偶看不懂的时候就是慢慢推理的!
  • QQ:77963536 电联:0591--27527999 本人非专业买卖古玩,纯属爱好,诚心交友。许多藏品在QQ相册里!有空去逛逛哈!
  • ——华夏网志
     华东珠宝
     荣誉:华夏收藏网实名制身份验证用户
     积分:0
     等级:包身工
     信誉:30
     注册:2008-9-4
  • 9楼  Time:2008/10/26 14:13:08  IP:125.125.69.* 加红 屏蔽 删除 回复↓
    好教材!收藏了慢慢学习。
  •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有留
  • ——华夏网志
     studf
     荣誉:
     积分:61
     等级:佃户
     信誉:0
     注册:2007-8-13
  • 10楼  Time:2008/10/26 15:55:29  IP:60.174.24.* 加红 屏蔽 删除 回复↓
    楼主说的非常有道理,仅从你的经验来看,非常有价值。
  • 什么都玩!
  • ——华夏网志
     sdiczhp
     荣誉:
     积分:0
     等级:包身工
     信誉:0
     注册:2005-10-26
  • 11楼  Time:2008/10/26 17:00:23  IP:218.58.14.* 加红 屏蔽 删除 回复↓
    学习,感谢楼主提供好教材。~~~~~~送花
  • 收藏新手,愿意和各位藏友、高手交流
  • ——华夏网志
     zdl130168
     荣誉:华夏收藏网实名制身份验证用户在华夏有存款达到100元,可以参加专场拍卖
     积分:0
     等级:包身工
     信誉:503
     注册:2006-2-5
  • 12楼  Time:2008/10/26 17:11:06  IP:222.188.173.* 加红 屏蔽 删除 回复↓
    呵呵,啥都能仿,但哪*味*是仿不出滴.
  • QQ:693474468 电话:15351965006
  • ——华夏网志
     冰山雪莲
     荣誉:华夏收藏网实名制身份验证用户
     积分:369
     等级:中农
     信誉:34
     注册:2006-11-3
  • 13楼  Time:2008/10/26 19:23:10  IP:121.27.132.* 加红 屏蔽 删除 回复↓
    楼主说的不错 留个记号 以后慢慢看
  • 我是一个奇石爱好者,同时也爱好古玩. 希望各位老师多多关照!
  • ——华夏网志
     空灵空灵
     荣誉:
     积分:0
     等级:包身工
     信誉:0
     注册:2008-10-9
  • 14楼  Time:2008/10/26 22:40:46  IP:1*0.1.*11.* 加红 屏蔽 删除 回复↓
    好文章
  •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有留
  • ——华夏网志
     djalxander1
     荣誉:
     积分:34
     等级:长工
     信誉:0
     注册:2008-3-23
  • 15楼  Time:2008/10/28 8:10:03  IP:218.1.141.* 加红 屏蔽 删除 回复↓
    是呀造假者不是神仙。但是鉴定者也同样不是神仙!
    以宋均瑶为例,民国时期只要见了蚯蚓走泥纹,就可以断定东西是对的。可是后来经过窑工的技术攻关,很快就造出了此文路。现在谁还敢说,只要是有蚯蚓纹就是对的?
    高仿猛于虎也!
    不要只看见眼前利益。要长远去看。今天获得这点知识沾沾自喜,明天就可能没用了。
    人类的智慧是很高的。
    日常生活中,杀毒软件都能杀灭所有的病毒吗?
    反腐斗争,能获得最终的胜利吗?
    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口号要喊在明处,但是看家本领不能露!
  • 以藏交友

  • □ 该藏友以往发表的其他网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