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始 提到“思维”就会联想到“思想”、“思路”,对学生而言要有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才能升华到思想,有了思想,学习的思路才会更清晰。古人云:“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维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思想和能力的基础所在。我们希望学生具有自己的思想,会学习,但是我们灌输的多,培养的少。因此,着力培养学生形象、准确、敏捷的思维习惯是学生提高能力,完成高效学习的关键,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1. 教师的亲和力是学生开动脑筋的发酵粉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起、维持和促进者,所以教师的亲和力能够引起、维持并能促进学生思维开发,一个具有亲和力的教师,在学习过程管理、教学内容的呈现、学法指导、反馈和强化、作业布置等方面方可见和学生互动程度之高。亲和力就是一剂发酵粉。内在的学习动机来自于有机体的自我系统和元认知系统,教师的亲和力会产生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同学之间的认同感反映出他与他人的关系是和谐的,这些都是学习能够发生的基础。有人讲:师生关系第一,学习知识第二。不将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学生的思维习惯就很难生成。 2、 创设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情境 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等结合的特点,利用这一特点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能有效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入主动探索的最佳学习状态之中,而逐渐形成思维习惯。 也可以用视频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受到感染,开发学习动机,生成学习积极性,开阔思维。 3、建立以联系为主的教学 我们在教学中重视教学结果,而忽略教学中的联系。我们应该从原本以记忆知识为主的教学,转向以建立联系为主的教学,加强概念与概念之间、概念与原理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起概念和原理的网状结构框架,发挥纲举目张的作用,学生有了联系的习惯,把握知识的重点会更明确。 教师能梳理出学习的关键点,或者是导学要点。也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要点,又是与其他学习的链接点。选择“点突破原理”中“攻其一点,兼及其余”的方法,也就是“选点、学点、用点、考点”的过程,“悟透其一,识其本质,掌握一类”。的以联系为主的学习方式。“联系能力”则反映着人的想象力的发展水平,具有联系能力的人也一定是一个思维习惯很好的人。 4、建立探究学习的方式 新课改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加强探究教学有利于改变单一的学习方式,能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优化的教学过程培养的是学生真正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知识仅限于我们目前所知道和了解的一切,而想象力将涵盖认识和理解的一切。所以培养学生想象力则是学习的的基础,激发思维之源。 5.培养学生思维习惯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体验学习 体验谓亲身经历;实地领会;指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得思维的变化和经验。 通读课标,见得最多的是“体验”一词。 “体验”说白了就是“亲身经历”。 在学习中,“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以及情感表达中体验运用和研究的快乐。 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替代传统灌输式教学,真正的将“体验”落到实处,课堂教学将会营造一种新的氛围,即研究性教学。学生“动”起来、“活”起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有人说体验就是“涵泳”,这样说来,体验就包含了“分析、研究”。培养的就是学生的分析和研究的能力,可现在教师的分析与研究能力参差不齐,最不容乐观的是一大部分教师不分析不研究,只是照搬重复教学那点任务。把全部精力放在知识训练和应试上,也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分析与研究。殊不知分析与研究能力将伴随人的一生,学习的目的就是形成学习的自觉实践性——体验。在体验过程中完成思维习惯的培养,形成自己的思想。 教师想抓住学生的眼球,必须有自己独到的教学策略,而且策略应该是多元化的、丰富的,并能灵活运用。尤其课堂教学中,教师能明察秋毫,在学生思维闪现的瞬间,可以抓住时机,生成学生思维螺旋上升为习惯,真正听懂、会运用知识,避免光能听懂不会做题的尴尬现象出现,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并受益终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