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庐隐:曾与冰心齐名的女作家

 李灏 2013-05-18

  


庐隐,这名字飘逝了已半个多世纪,现在听来似乎有些陌生。但这位“故人”,在二三十年代的文坛上,曾经是位与冰心齐名的女作家,就象某个前辈所说的:“凡略看过中国新文学书籍的人,没有人不知道庐隐女士的”。

    

庐隐的作品,无论散文和小说,都带有自传的色彩,读得多了,她的身世更清晰,或哀或怨,或思或感,或爱或憎,都从他描写的人物一颦一笑中走来。她在成名作《海滨故人》里描写女主角露沙的相貌和性情说“露沙有一个很清瘦的面庞和体格,却十分刚强,朋友们给她的赞语,是短小精悍,她的脾气很爽快,但心思极深,对于世界的谜,仿佛已经识破,对人们的交接,总是诙谐,我们知道,海滨故人是庐隐自己前半生自传,露沙就是她自己。翻看庐隐的相片,她那双哀怨而富有才情的眼睛,还有那紧闭的双唇,无不流露出她坚毅而叛逆的性格。

   

 庐隐和冰心同样以“问题小说”步入文坛的。“对于人生是什么”的问题,她们差不多同时发问,但由于主客观原因,回答却完全两样。冰心作人作文是温雅细致,庐隐则是豪爽痛快,冰心的作品里充满粉色的温馨、母爱、小弟弟、高山大海,是家庭的温情和大自然的赞歌,满含柔情,力求将读者从生的烦苦中引向“爱”的意境。而庐隐的作品却渲染出了灰色的孤寂,是男学生、女学生、同性恋、多角爱,是爱情追逐,是悲苦命运的挣扎,她努力打破世人的迷梦,引读者去恨世。

    庐隐承认,她自己简直是悲哀的叹美者,总拿着一声叹息,一颗眼泪,去笼罩宇宙,去解释一切。她的朋友们认为她有一颗饱经忧患的寂寞心灵 。她的情感总是被一张悲愁之网笼罩着,所以她爱用“斜阳”、“孤鸿”、“疏星”、“凄风”、“雨后梨花”。她多数写自己的悲苦,可在读者看来,这悲苦并不只是属于她一个人的哀伤。 文学批评家称她的作品是"伤痕文学",称她是"感伤派女作家"。

    

庐隐率真、坦白、毫不掩饰地袒露心迹。个性极坚强,几乎什么事都由她自己做主,表面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内心却有厌世的倾向。她童年的遭遇决定了她的性格。

    

庐隐有着极不幸的童年。她原名黄英,1899年生于福建闽侯一个官宦家庭。降生那天,外祖母离开人世,小女婴被看成是不祥之物,遭到冷落和嫌弃。身为富家女,庐隐却在孤独和压迫中度过初生的岁月,亲身母亲对她漠不关心,有一次甚至将她关在黑屋子里,给她心灵留下了永远不能弥合的痛苦和恐惧。她变得孤僻、倔犟,家人愈发讨厌她,让她时时感觉:“假如死了,也许比这活着快乐....”。 

    

出乎亲友的预料,这个众人嫌弃的女孩却在1919年考进入北京国立女子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国文部。她的第一次创作,是1919年写的《隐娘自传》,追忆她幼年的故事,那是用文言文写成的伤感故事。她感觉“隐娘”这名字不雅,就换成了“庐隐”这两个字作笔名。

    

也是在这一年,五四新思潮将庐隐卷了进去,《新青年》杂志成了她的圣经,胡适、陈独秀的论文、鲁迅的创作、周作人的翻译是喂养她的粮食和供她呼吸的空气。反抗大家庭、反抗礼教、追求个性化的生活,庐隐一生乐此不彼。她开始用白话文写些短篇。1921年,她在茅盾主编的《小说月报》上发表了处女作《一个著作家》,并与冰心、叶圣陶、王统照他们一起成了文学研究会的活跃分子。 1922年,庐隐从女高师毕业后,先后在安徽、河南、北京等地任教,成为自食其力的职业职业女性。 

    

1923 年,她爱上了有妇之夫郭梦良,解除了与以前未婚夫的婚约,而先前的婚约也是她自己作主的。与郭梦良的婚姻遭到双方家庭的非议,给她带来痛苦多于快乐,这一切她默默忍受了。二年后,她的丈夫因肺病离她而去,给她留下一个不满十个月的女婴,来自不易的幸福幻灭于一瞬之间,她不知如何是好,烟卷、酒瓶时刻不离身。她大声地哭,大声地笑,情感与理智濒于崩溃,生活颓废而放纵。人们看到的她,总是穿一件深黑色的不长不短的衣服,脸上布满了愁云。她干过教员和编辑,靠微薄的薪水,带着孩子艰难度日。所幸的事,她的文思并没有枯萎,依然勤奋,写作敏捷,写成了《海滨故人》、《曼丽》、《灵海潮汐》、《归雁》等作品。此时她所写的作品比她以前及以后更有力量。

    

一个偶然的机会。清华大学的年青乐天诗人李唯建成了庐隐的热烈追求者,他们通信、交谈,庐隐被穷追不舍的诗人感动了,尽管这个追求者比她要年青十岁,却从此让她动荡的情感和生活安顿下来。两人洋溢着炽热爱情的书信发表在有名的《云鸥情书集》中。1930年他们东渡日本旅行结婚。这场奇异的婚姻让庐隐品尝了自由婚姻的甘甜。她的作品也一扫过去的郁闷伤感的阴霾,代之以清新自然的笔调。 归国后,庐隐在西湖畔写出了《玫瑰的刺》、《象牙戒指》、《女人的心》等。 1932年淞沪战争时,她慰问十九路军伤兵,写出了长篇小说《火焰》。她的创作要从纯粹的个人生活圈子迈入到宽阔的社会天地。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隐的名字由此而来,也隐示着这位新女性先驱毕生坎坷的命运。就在庐隐开始新的尝试之际,1934年5月13日,庐隐却因难产死于上海的大华医院。

    

庐隐,这位五四精神的产儿,一位浑身充溢着张扬个性的新女性,在对旧礼教的叛逆中走向了自己的归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