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王朝灭亡的启示

 韧草 2013-05-19

秦王朝灭亡的启示


王岐山出席2013年中央巡视工作动员暨培训会议上指出“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极为严峻复杂,我们党面临的挑战有的来自国际,有的来自国内,最根本的还是来自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就是来自党内的挑战之一。”(新闻网)

的确,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党内!就如孔子在《论语·季氏》第十六篇中所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秦朝自秦始皇公元前二二一年统一全中国至公元前二〇六年共十七年就被灭亡,比有史以来统一全中国的任何一个朝代都要短命,个中原因和教训,很值得后人深思,贾谊在《六国论》中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同理,我认为,灭秦者,秦也。

秦之所以能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先后灭亡韩、魏、楚、燕、赵、齐,其自然必有过六国之处,然取得天下后,却没有坐稳,坐牢,有许多深刻教训,我窃以为,其重中之重,应是居高位者,没有将黎民百姓放在心中,没有及时休养生息,反而即刻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更主要是,夺天下者,自以为天下永远是他的天下及他子子孙孙的天下,如始皇帝,二皇帝……乃至传至万万世。可能吗?

首先,只有始终将普遍百姓的冷暖饥饱放在心上并且落实在行动上,社会才会稳定繁荣,秦之后的每一个朝代都印证了这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媒体说中国有10多万农民工结成“临时夫妻”,再看看那些被抓的贪官,一个情妇、二个情妇、三个情妇……,多的达到数十个之多,两者相对比,怎么不令人心酸、心寒!政府办公大楼建得一个比一个气派,可再宏大的土木工程,如阿房宫之类,也就是一把火的事。最终是灰飞烟灭。

虽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别忘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其次,一定有要用好人的制度。乱世思良将,安时用良臣;用好一个人,社会将国泰民安,而用坏一个人,却使国家风雨飘摇,民不聊生,生灵涂炭,水深火热。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还会少吗?

第三,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且要建立好的监督机制并发挥好作用。既要用人,却又不停地去怀疑去猜议,就是忠心耿耿的人,最终也要“逼上梁山”。制定好的监督机制并且要发挥了好的作用,这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至今,我们还在“摸着石头过河”!

最后,位高者,要不断的自省,自警,自重;无欲则刚,要节俭,简仆,这也是长寿者的秘诀。

推荐给好友 推荐给编辑
分享到:
阅读(1733) | 评论(2) | 收藏(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