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间进深平面 1、面阔、通面阔——分间的宽度谓之面阔,各间加起来总长谓之通面阔。 2、进深、通进深——分间的深度尺寸为进深尺寸,各间前后共加谓之通进深。 3、分间名称——居中一间谓之明间,明间两侧谓之次间,两侧之侧为捎间,捎间之外为尽间。 4、套间——两次或两尽间之外的建筑,如与其通间称之为套间。 5、配房——主建筑两侧平行的建筑。 6、厢房——中轴线两侧对称建筑。 7、耳房——主建的一侧或两侧,最多为二间的房屋为耳房,三间以上为配房。 8、倒座——与正房相对的建筑为倒座。 二、建筑布局 1、院——一般具有东西南北四面建筑的空间范围称之为院。 2、四合院——四面有建筑房屋的院落 3、三合院——三面有房屋的院落 4、纵深三进(四进、五进)院——四合院的纵向排列;凡有前后二院、三院、四院、五院的称纵深二进、三进、四进、五进院。将军衙署的中轴主建筑共6座,为纵深五进院制。 5、横向排列的院落——一般以中轴主院为主,两侧谓跨院,也有分为主路、东、西路三路之说。 三、门、廊 1、衙署正门(府门)——居衙署中轴南端,俗称衙门; 2、仪门——二门,一般平时不开启,重大礼仪、迎送贵宾开启,平时通行于两侧阿斯门(侧门),供出入; 3、阿斯门——仪门两侧的门俗称阿斯门; 4、墙门——又称随墙门,围墙上群门只有门框和门,不置门垛; 5、垂花门——以柱悬挑垂莲柱式的门; 6、廊子——衙署三堂院有爬山式廊子,一般建筑中的前廊称前檐廊,如前后均设廊子,则称前后檐廊。 四、台基、月台类 1、台基——建筑的基础的部位 2、磉礅——柱子的基础,分砖石两类,上置柱顶石 3、拦土——磉礅与磉礅之间与磉同高的基础墙体; 4、柱顶石——柱子基础石,一般分两个部分,埋深部分和露明部分,露明部分凸出地平3—5厘米,分鼓形和覆盆式两种; 5、土衬石——台基露明部位露出地面一两寸石材(拱铺); 6、角柱石——台基四角用石材; 7、阶条石——台基四角周沿铺装的石材; 8、斗板砖——阶条以下的青砖或陡板,用石则为斗板石; 9、台阶——地面到台基逐步外高的踏道设施; 10、踏跺——分层踏跺的条石; 11、砚窝——地面第一层石材,其高与地面同高; 12、垂带——踏跺两侧斜坡石材; 13、象眼——垂带两侧的三角部位; 14、如意台阶(踏跺)——无垂带踏跺,上小下大,分层踏跺; 15、下檐出——台基四周在柱中线以外部分,称之为下檐出; 16、砖墁地——除台基阶条之外,台基内铺砖为砖墁地; 17、礓磋——将石材作成锯齿状,用立砖斜砌为锯齿状的坡道; 五、墙体 1、檐墙——前后檐柱与檐柱之间的墙; 2、廊墙——前(后)檐柱与金柱之间的墙; 3、山墙——建筑的两山的墙壁; 4、隔断墙——室内金柱之间的墙(与山墙平行); 5、槛墙——有窗的地方,地面至窗槛下的矮墙; 6、裙肩——墙身上段较下段略薄一点,下段厚出的部分称裙肩; 7、下肩墙——墙身的下段略宽与上段的墙体; 8、墀头——硬的山墙出至台基边上,这段檐柱以外的墙称墀头; 9、角柱石——墀头的裙肩部分竖立的石材称角柱石; 10、压砖板、腰线石——角柱石上横压平卧的石材称压砖板,前后檐压砖板之间的石材称腰线石; 11、小台——墀头伸出柱外与台基阶条之间的部位; 12、金边——山墙裙肩距台基的距离部位; 13、山尖——与屋脊同高的三角形部位的墙体; 14、博风——与硬山墀头戗檐砖部分起山面向山尖斜置的砖件,称“砖博风”,悬山建筑悬两山的博风称木博风; 15、挑檐石——墀头上部与檐枋下皮处安的石材称挑檐石; 16、荷叶礅、枭混、盘头、戗檐——自挑檐石以上,分层砌出至与出檐齐,由其上为荷叶礅,再上为枭混砖,其上叠出二层谓之盘头,盘头上为戗檐,是墀头戗檐的组成构件; 17、五花山墙——悬山建筑无墀头,山尖或如硬山那样一直垒至顶尖,或依柁梁和瓜柱砌成阶级形,这种做法称五花山墙,如二堂两山。 六大木构架 1、柱:檐柱——凡檐下最外一列柱子 金柱——檐柱以内的柱子 山柱——山墙正脊位下的柱子 瓜柱——在横梁上支承上层檩条的柱子; 2、檐枋——联接两柱之间的横木枋材; 3、垫板——檐枋以上至檩条之间板材; 4、檐檩——梁柁之间檐檩; 檩、垫、枋——统称檩三件,是重要的横向木构件,布在金柱线上,称金枋、金垫板、金檩;布在正脊下的称脊枋、脊垫板、脊檩; 5、双步梁——廊子尺寸超过3米时梁上加一瓜柱,这梁的下层叫双步梁,上层叫单步梁; 6、抱头梁——廊子的金柱至檐柱的梁; 7、穿插枋——抱头梁下的随梁,又称穿插枋; 8、七架梁——共负有七檩的梁为七架梁(大柁); 9、五架梁——共负有五檩的梁为五架梁(二柁); 10、三架梁——共负有三檩的梁为三架梁(三柁); 11、瓜柱——脊部称脊瓜柱,金柱上称金瓜柱; 12、六架、四架梁多用于卷棚式建筑上; 13、平水——檩下垫板上皮的高度谓之这一檩条的平水,平水是鉴别房屋高度一个重要尺度和部位; 14、椽子——分檐椽、花架椽和脑椽; 15、飞子——檐椽以外的加出部分; 16、出檐——金檩上通过檐檩的椽子伸出的水平长谓之出檐; 17、橡飞出头附件 小连檐——椽子出头的横向接接件; 大连檐——飞子出头的横向接接件; 瓦口木——大连檐上构件; 里口木(闸当板)——飞子内侧小连檐上各檐之间的隔板; 18、山花板——悬山博风下的山尖用木版封护。 七、屋盖形式、建筑构造形式 1、硬山——檩条不出际两山全用砖作,用砖博风,共五脊,两坡水; 2、悬山——两山檩条出际,用木情风,共五脊,两坡水; 3、歇山——屋盖共九脊,四坡水,两山尖形制与悬山同; 4、庑殿——五条脊四坡水,是古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做法,常用于皇宫建筑; 5、举架——清式举架有五举(百分之五十坡度)、六举、七举、八举、九举等,各举衔接,均以平水而定,随意性较大; 6、脊饰——位于屋顶上部的脊称正脊,两山前后斜状之脊为垂脊,正脊两端称吻兽,垂脊的端头用垂兽,垂兽前端置有数量不等的小兽称之为走兽。 八、装修 装修——古建筑中门窗隔扇,在建筑中统一称装修; 外檐装修——外檐装修为建筑物内部与外部之间隔物。功能与山墙檐墙相类; 内檐装修——建筑物内部分为若干部分之间隔物; 框槛——框槛和隔扇是装修本身的两个组成部分,框槛是不动的部分,位于两柱、檐枋及地平之间的构件,开间横的称“槛”,其中又分上槛、中槛、下槛,柱左右的部分为“框”,称为抱框或抱柱; 横坡——中槛以上上槛之间为横坡,横坡往往用门窗隔扇式; 门窗——中槛以下至下槛之间为门窗的所在位置; 隔扇——门窗、横坡统为隔扇,所不同处为门窗是活动可启可开,而横坡是固定的;隔扇部分是一个架子,两旁竖立的是边框称边挺,边挺之间横为抹头,用抹头分隔扇为上、中、下三段,分别为隔心(也称花心),绦环板和裙板; 仔边、棂子——隔扇透明的部位,四周在边挺、抹头之内安装有木框一道,称仔边;透明部位各种图案,用以木条组合为骨架,称之为棂子或棂条; 转轴——门窗上下两头加以转轴,往往另加一木件在门窗转动处加贴; 槛窗——凡按隔扇式做的窗称槛窗; 风槛——窗子下的下槛称风槛,规格较下槛较低; 塌板——槛窗下到窗台墙上的木板为塌板; 支摘窗——窗扇不做隔扇那样开启,而是上下两段,上扇向上开启后可支起,下扇可摘、可装的这种窗户形式称支摘窗; 帘架——一种辅助性门框,按在隔扇之外的正中门处,用作夏季挂竹帘子,冬季挂棉门帘; 大门门框——有时在抱框之内还要再加竖向的立木称为门框; 余塞板、腰枋——门框往往与抱框有一定距离,这个部分用木板嵌入称为余塞板,中间横木连接抱框和门框称为腰枋; 走马板——中槛以上不施隔扇式横坡而用木板封护遮盖,此板称走马板(衙署府门大门门扇以上即为走马板); 门枕——大门槛的两端处,在门轴下的设置,支撑件称门枕,分木质、石材两种; 连楹——位于中槛内侧作为固定门窗转轴的横木; 门簪——中槛部位固定连楹的构件,伸出外侧的部分往往作为装饰; 大门构件——大门门扇,左右立有大边,上下按抹头,上下抹头间的横木称穿带,大边与抹头之间为门心板;大门扇对称按有门铺(带环的兽面形),内侧还有门插的插关; 门钉——等级较高的门钉式大门用门钉,门钉数量体现等级之尊,九路、九钉为最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