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不孤必有邻

 采撷天下 2013-05-20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康德说:康德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璨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律。”

 阅读上面两句话,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和感悟,题目自拟,文体自选,800字以上。

 

立意:坚守道德,仰望道德,厚德载物,道德之影响……

 

儒家: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仁义道德。

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君子以自昭明德。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君子慎独。

 

道德来源于本心的澄明,故曰明明德。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道德律,良心。

行事对得起天地良心,符合基本的道德。

关爱他人和社会,为国为民,奉献不已是令人仰望的道德。

当今社会的道德底线一再被冲破,利欲熏心,触犯法律,着实令人叹惋;另一方面社会同时也存在令人仰望的道德模范,郭明义、陈光标、感动中国人物。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更应该仰望内心的道德律。重建当代文化信仰,重建道德秩序,这不得不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重拾优良传统的精神,增强文化道德建设的使命感和自信心。

 

道家:

老子《道德经》,道,自然之道——星空;

德,遵循道为德。按照宇宙自然之道行事,才是真正的道德。

天人合一

庄子:回归素朴,坚守本心,淡泊名利,崇尚自然,返璞归真,天人合一。

人之德与天之道完美统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佛家:

大慈大悲,誓愿度尽一切众生。

发菩提心,自度度他。菩提心,即是发大誓愿度尽一切众生,让众生脱离生死苦海的广大无边的悲悯智慧之心,这应该是最高尚的道德之心。

三世因果:行善得善,行恶得恶。

天堂地狱,全在众生心灵之善恶。一念善,即是天堂,一念恶,即是地狱。

唯有回归本心,去除贪嗔痴,勤修戒定慧,修善积德,才能解脱生死苦海。

释迦牟尼本生:舍身饲虎,忍辱仙人。

观世音菩萨:千手千眼,大慈大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寻声救苦,平等与乐。

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大乘菩萨精神。

玄奘法师:为度众生,西天取经。凭借道德和智慧征服了印度和西域,受到人们和僧众的敬仰,回到长安,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钦敬和众人的尊崇。

弘一法师:

深悲早现茶花女,

胜愿终成苦行僧,

无尽奇珍供世眼,

一轮圆月耀天心。——赵朴初

关爱学生,支助学生,关爱生灵,每次坐下之前,摇动椅子,唯恐伤害生命。关爱由己及人,由人推及众生,此之谓高尚道德,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而亡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这是弘一法师弥留之际写的偈语,昭示了弘一法师的大爱情怀。

在纷争不息的乱世,在名缰利锁的红尘,弘一法师堪称为佛门龙象,他究竟开解了多少欲海中迷溺的心灵?这个基数应该是不小的。他涅槃了,灵魂却久久盘旋于大地之上,迟迟不肯飞向天国,依然满怀着悲悯,俯瞰这不完美的人世,为苦苦挣扎在红火坑中的众生默默祈福。

林语堂:“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

张爱玲:“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转围墙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夏丏尊:“综师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者,为戒律精严之头陀,而以倾心西极,吉祥善逝。”

他从留学生、而艺术教育家、最后成为律宗高僧的弘一大师,其为人可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典型。

 

丰子恺在《我的老师李叔同》一文中所说“李先生的放弃教育与艺术而修佛法,好比出于幽谷,迁于乔木,不是可惜的,正是可庆的。”因为,无论他是所在。他自己就是一丛菊,一片霞,一轮月。一月当空,千潭齐印,澄淆定荡,各应其机,他的一生行谊,就是一部哲学大书,无字之经,不刊之典。他给后世留下的诗文、艺术、思想和佛典,就如蓝田之玉和苎罗之纱,越是经过时间的磨砺越坚实,越是经过污水的冲刷越洁白。虽然李叔同与弘一法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形象,但两个形象并不是截然断开。他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是他的多才多艺和认真的精神。他一生做人确是凡事认真而严肃的。他要学一样就要像一样,要做什么就要像什么。古人有话说:“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将相之所能为”。马一浮曾有诗挽他说:“苦行头陀重,遗风艺苑思。自知心是佛,常以戒为师”,读此可谓如见其人。

先生走了,他的人格魅力还在,如风常拂,如月明澈。

弘一法师的人格魅力:浮躁热恼中的清凉剂

谦逊守拙、不务虚名的古君子之风。他是经历了大繁华、大悲喜而达于真平淡、真寂静的人,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居俗之时的绚烂多姿名噪艺坛已成历史,披剃之后他言谈举止温润谦恭,时时向先贤看齐、处处以古德为师。他的友人和弟子都说他是做什么事都极认真的人,无论做什么都做得很像、做得很好:当教师是艺文卓荦而又温文谦恭的良师,做僧人是深研佛法谨严修持矢志弘律的高僧。离俗之后,他深入经藏并如法修持,很快进入角色。他不求名闻利养,不蓄徒众,不当住持,不开大座,处处脚踏实地,不事虚浮,“行将以着述之业终其身耳”。他钩沉律籍、着述弘律,身心以之,备受各方尊重,却仍以“冒充善知识,实在是太为佛门丢脸”而自责。他听人劝告以书艺方便弘法,助益众人善道,随缘书赠墨宝成百上千而不惮病痛劳苦,却仍以“一事无成”“不堪回首”而“惭愧万分”,“我对我自己,绝对不能够原谅”。他说法开示,常常深刻解剖自己,并告诫大众要“虚心、慎独、宽厚、吃亏、寡言、不说人过、不文己过、不覆己过、闻谤不辩、不嗔”。尽管他的特立独行高标于世,为世人所景仰,但他自视甚轻,自号为“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的“二一老人”。这绝不是故作姿态言不由衷,而是他一贯谦逊质朴自律甚严处世态度的真实表露。

愿更多的人们进一步认识法师,将其人格魅力这味清凉剂很好地使用与消化,早日解脱现实中的浮躁与热恼。法师有集联曰:“离暗趣明正,除热得清凉”。果能如此,实众生之幸也,岂不快哉!

 

 

 

 

 

命题作文——思考的快乐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帕斯卡尔: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

海德格尔,思(哲思)和诗(美、艺术)是通往人类自由存在之境的必由之路。

他隐居故乡的小山,在思想的林中路上不断前行,思考并快乐着,思考让他顿悟人生的奥秘,铸成了几多皇皇巨著,开创了西方现代存在主义哲学。

儒家:

孔子:三月不知肉味。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学而不思则罔。

道家:

老子《道德经》思考让他悟透宇宙人生的奥秘,给他带来明悟一切的快乐。

庄子,逍遥游,思考之乐。思考让他化为大鹏逍遥高飞。辩论让他尝尽思考的快乐。与朋友惠施的辩论:大瓠,大树,无用之用。

河鱼之乐,井底之蛙,鼓盆而歌,运斤如风。

庄子将死,也是那么的洒脱逍遥,这皆是思考使然,思考让庄子“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让他感受“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无我一体的无上快乐,让他在悠然心会中,在朝暾夕月间,“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所以他视功名为粪土,持竿不顾,尽享思考带给他的喜悦与幸福。

 

佛家:

思考,冥想,让释迦牟尼觉悟宇宙一切真理,获得无上快乐。

禅悦,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拈花微笑,思考的顿悟之美。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毛吞大海,芥纳须弥。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慧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