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最普遍、通俗的情绪有喜、怒、哀、惊、恐、爱等,也有一些细腻微妙的情绪如嫉妒、惭愧、羞耻、自豪等。情绪常和心情、性格、脾气、目的等因素互相作用,也受到荷尔蒙和神经递质影响。无论正面还是负面的情绪,都会引发人们行动的动机。尽管一些情绪引发的行为看上去没有经过思考,但实际上意识是产生情绪重要的一环。 情绪可以被分类为与生俱来的“基本情绪”和后天学习到的“复杂情绪”。基本情绪和原始人类生存息息相关,复杂情绪必须经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才能学习到,因此每个人所拥有的复杂情绪数量和对情绪的定义都不一样。
定义 [编辑]情绪被描述为针对内部或外部的重要事件所产生的突发反应,一个主体对同一种事件总是有同样的反应。情绪持续时间很短,产生的情绪包含语言、生理、行为和神经机制互相协调的一组反应。[1]人类的情绪也来自生物性能,特别是在演化中被强化。因为情绪可以为一些远古人类常常面临的问题提供简单解决方法(如产生恐惧并决定逃离)。[2][3] 容易和情绪混淆的概念有:[4]
构成 [编辑]情绪既是主观感受,又是客观生理反应,具有目的性,也是一种社会表达。情绪是多元的、复杂的综合事件。[5]情绪构成理论认为,在情绪发生的时候,有五个基本元素必须在短时间内协调、同步地进行。[6]
分类 [编辑]目前的心理学界在情绪分类上分裂为两大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情绪可以被划分为完全割裂的几大类;第二种观点认为,大部分情绪只是程度上不同,本质是一样的。 支持情绪分类的学者普遍认为,人类具有十几种“基本情绪”,这些情绪含有生理因素,为全人类所共有。在此基础上,不同的文化对基本情绪有不同的诠释,还有一些情绪在特定社会条件下才会产生,这些被称为“复杂情绪”。[8][9]基本情绪必须具有以下特点:[10]
常见的基本情绪有:喜悦、愤怒、悲伤、恐惧、厌恶、惊奇。[11]常见的复杂情绪有:窘迫、内疚、害羞、骄傲。由道德因素产生的情绪都是复杂情绪。[12]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情绪之间不是割裂的概念,而是在同一个光谱上递增或者两极化。如Robert Plutchik 认为,八个基本情绪是四个情绪光谱的两极:欢乐与悲伤相反、愤怒与恐惧相反、信任与不信任相反、期待与惊喜相反。[11]不适用于光谱的情绪是一些基本情绪混合产生的,就像三原色可以混合成很多种颜色。例如不信任发展到极致是厌恶,愤怒和厌恶混合是鄙视;信任和恐惧混合是服从;欢乐和信任混合是爱。 [13] 根据激发情绪的原因,一些神经学者把情绪分为“经典情绪”和“稳态情绪”。经典情绪包括爱、愤怒和恐惧等。这些情绪通常由外界环境引发,通过感受器官影响主体(如因为看到、听到、闻到的事物产生爱)。[14] “稳态情绪”是人体内稳态失调产生的,包括疼痛、饥饿、口渴和疲劳等。[15] [16]这些情绪由内感受器传达给中枢神经系统,促使主体行动,以恢复稳态(如血糖下降使人感到饥饿不安,必须去寻找食物)。[17]稳态情绪由大脑较低级的部分产生,只有强烈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主观意识注意。但在极强烈的情况下可以控制大脑较高级的区域,包括产生理性思考的额叶。[16] 意义 [编辑]为了解释情绪的意义,查尔斯·达尔文在1872年写过一本《人与动物的感情表达》。达尔文认为,情绪帮助动物们适应环境。表达情绪和表现动物的身体特点有同样作用,例如,狗在地盘被侵略的时候愤怒狂吠,让敌人认为它比实际上更具有攻击性。达尔文认为,情绪大多有目的性,因此是自然选择的产物。[18] 为了生存,人类必须探索环境(好奇)、吐出不小心吃的异物(恶心)、建立社会关系(信任)、避免伤害(恐惧)、繁衍(爱)、战斗(愤怒)、寻求帮助(哭泣)、重复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欢乐)。在原始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情绪可以让人类自动趋利避害,做出更利于生存的选择。[19] 尽管愤怒看起来没什么好处,但在原始部落里,可以让一个人被人害怕并建立起威望。[2]羞耻和骄傲可以促使一个人维护自己的社会地位。[2][20] 在社会生活上,情绪帮助我们:[21]
产生过程 [编辑]从古希腊至今,历代思想家都试图在理论上解释情绪的产生。[22] 当代情绪理论多注重经验主义研究方法,很多独立的理论并不互相排斥,大多数研究人员乐于采纳多种视角,融合各种理论。引起争议的问题主要是认知判断对产生情绪有多重要,特别是和身体反应等其他方面比较。 生物学视角 [编辑]一些科学家在生物学视角上,认为情绪是动物对外界事件的生理反应之一。第一个提出这种理论的是威廉·詹姆士。在20世纪,这一理论逐渐失宠,直到最近更多神经学证据支持这一早期观点。人类的情绪大多对应特定的神经反应,基本情绪更是如此。[23][24][25][26] 詹姆斯-兰格理论 [编辑]威廉·詹姆士在1884年发表的文章中提出,情绪体验主要是身体变化造成的。[27] 丹麦心理学家卡尔·兰格(Carl Lange)几乎在同时发表了相似的理论,因此这被称为“詹姆士-兰格理论”。这一理论主张:“当身体产生(生理)变化时,我们感受到这些变化,这就是情绪。” [27] 有些人认为情绪激发起行动,我们哭泣是因为难过,逃跑是因为害怕。詹姆士-兰格理论则给出相反的解读:刺激引发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产生生理状态上的改变,生理上的反应导致了情绪。[27] 一些实验支持了这一理论,例如人为操纵受试者的表情,受试者可以感受到相应的情绪。[28] 这些实验也被应用在治疗中,例如大笑疗法、舞蹈疗法。 在1953年以前,詹姆士-兰格理论被主流心理学界摒弃。[29]批评者的观点是,詹姆士列出的身体变化,很多是一般生物应激反应,这些反应和不同的情绪并没有一一对应关系。[30]还有些批评者提出,产生感情比产生身体变化迅速。人们只需1/10秒就能感到愤怒,但是神经系统激发腺体,把荷尔蒙释放到血液中需要一整秒。因此生物反应只是强化感情,不能制造感情。[31] 当代研究 [编辑]由于批评声音强烈,詹姆士-兰格理论在20世纪前期沉寂下来,直到一些近期神经学发现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该理论。当代学者普遍认为,即使没有大脑皮质参与,人也可以产生情绪(即没有自主意识、没有认知的情况下)。生理变化伴随着情绪产生,调节制约人们对情绪的感受,但是并不直接造成情绪。情绪也可以反过来导致生理变化,并产生包括战斗、逃跑、抚育在内的适应行为。[32] 神经解剖学家发现,哺乳动物大脑中有三个独立的神经回路,分别控制三种情绪反应:[33] 有十分充足的证据证明,愤怒、恐惧、悲伤、厌恶四种情绪各自有独特的自主神经系统反应。这是因为这四种情绪能激发出特定的行为,并且这些本能行为和生存息息相关(如愤怒使人心跳加快、体温上升,可以提高战斗力)。[34] 研究也发现,八种基本情绪和神经递质水平也有关系。例如愤怒是低血清素、高多巴胺、高去甲肾上腺素综合作用产生的。羞愧的时候这三种神经传导物质水平都比较低。兴奋、感兴趣的时候,这三种神经递质水平都提高。[35] 当左边的前额叶皮层受刺激活跃时,人会产生正面情绪。[36]在实验中,美好的画面会让这一区域更活跃,反之亦然。即人为刺激实验者的左边前额叶皮层时,中性甚至负面的画面也看起来更美好。[37][38]一些学者曾猜想过,愤怒作为负面情绪会让右侧前额叶皮层更活跃。然而事实证明,愤怒会激活人的左前额叶皮层,即带给人更多积极感受。[39] 认知学视角 [编辑]从认知学、社会学和文化的角度,情绪不仅仅来自生理反应,还受到信息处理过程、社会交流方式和文化背景影响。一些情绪如希望、骄傲和疏离感不能仅从生物学角度解释。例如“失望”这种情绪可以和自主神经系统以及面部表情完全没有关系,而只能从社会文化角度解读,即一个人没有得到他所希望的东西。一些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情绪必须经过判断、评价和思考过程才能产生。这一系列思想行为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下意识的;可能是抽象思考,也可能不是。[40] 判断过程 [编辑]认知心理学家认为,造成情绪的直接原因不是外部事件,而是我们对事件的判断。[41]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奥运会上获得铜牌的选手比获得银牌的选手更高兴,前者庆幸自己获得奖牌,后者则遗憾没有拿到第一。[42]玛格达·阿诺(Magda Arnold)在60年代最先提出,在外界事件发生后,大脑的边缘系统会自动判断这件事对我们是好是坏[43]根据事件定性,我们下意识地决定是喜欢还是厌恶这件事,因此产生情绪。情绪成为我们的动机,使我们接近或是避免刚刚发生的事件。 理查·拉萨鲁斯(Richard Lazarus)对这个理论做了一点修正,他认为情绪的判断过程分为两步:我们首先判断这件事对我们的重要性,然后判断它是好是坏。每个人判断重要事件的标准都不一样,一般来说,会对以下要素造成影响的事件就是重要事件:健康、自尊、目标、经济状况、尊重和重要的人。[41] 情绪知识 [编辑]幼儿只能理解和区分少数几个情绪,一般是基本的快乐、悲伤、恐惧、生气、爱。随着人们经历更多事件,更细腻的感情被区分开,例如快乐可以被分为欣慰、满足、喜悦、骄傲、乐不可支。很多情绪是通过学习得到的,情绪的数量、情绪之间的关系、情绪和环境的关系构成了我们的“情绪知识”。情绪知识丰富的人可以更恰当地判断一件事对这个人的意义,并给出更具体的情绪反应。而幼儿只能作出笼统的情绪反应。[44]例如幼儿用悲伤和生气应付所有造成疼痛的事件,而成年人根据情况不同,可以有笑中带泪、知耻而后勇、五味杂陈等复杂的情绪。 社会文化视角 [编辑]跨文化研究证明,如果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改变,他的情绪构成也会发生改变。和中国婴儿相比,美国婴儿的情绪反应更强烈,更具有表现力。这也许是因为两种文化中,成年人对情绪的表达就不一样。[45] 研究人员试图找出中国人和美国人对“基本情绪”的认知有什么差异。结果显示,中美文化中的人对于喜悦、愤怒、悲伤、恐惧的认知一样。但是中国人把“爱”看做悲伤的情绪,并且中国人认为“羞恶之心”也是一种基本情绪。于是美国人的基本情绪中有两个正面的(喜悦、爱)和三个负面的(愤怒、悲伤、恐惧);中国人的基本情绪中有一个正面的(喜悦)和五个负面的(爱、愤怒、悲伤、恐惧、羞耻)。[46] 控制 [编辑]一些职业要求从业人员控制他们的情绪,这些职业包括空中乘务员、发型师、医生等。从事这些工作的人要经常与公众接触,必须学会控制负面情绪,即使这些负面情绪是正常、健康的。[47] 例如医生既不能厌恶患者,也不能被患者吸引。医学院的常规训练会包括情绪中立教育,要求医生在治疗时抛弃个人感情。医学院常教给学生用五种方法控制情绪:[48]
相反,发型师和空中乘务员经常要保持开朗、热情、能说善道。空中乘务员常使用演员“深度表演”的技巧,在工作时间用礼貌的态度替代所有自然情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