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方案

 神医图书馆318 2013-05-25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进行内科或内、外科共同处理。主要治疗目的是阻止继续出血,防治继发性脑血管痉挛、预防再出血和积极进行病因治疗。
(l)保持安静:尽量减少搬动,患者应严格卧床至少4周,以利自然止血及破裂血管的自然修复。尤其应避免情绪激动和用力。对头痛、烦躁的患者,应给予止痛、镇静药物,如非那根、西地泮、可待因水合氯醛等等。同时使用轻缓泻剂,以保持大便通畅。
(2)应用止血剂:常用的有:①6-氨基己酸(EACA),为纤维蛋白溶解抑制剂,可阻止动脉瘤或AVM破裂处凝血块的溶解。故一方面有止血作用,另一方面还可预防其再破裂和缓解脑血管痉挛。②抗血纤溶芳酸(PAMBA)作用同上。③其他如实络血、止血敏、维生素K及中草药止血剂等。
(3)降颅压:因脑水肿常导致预后不良,故提倡对有意识障碍、因脑水肿而颅内压明显增高者,强行施用降颅压药物,如甘露醇、甘油等。地塞米松也具有减少蛛网膜粘连及继发脑积水颅内压增高的可能性。
(4)控制性低血压: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降低血压是内科治疗的一种方法。血压控制维持在刚好满足冠状动脉、肾动脉及大脑灌注的水平,以减少再出血。对正常血压患者来说,这一水平大约是收缩压13.34千帕;而高血压患者则比这个水平要高一些。
(5)防治继发性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痉挛多出现在起病3~21天,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严重的并发症,常用的方法是应用钙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口服,每4小时用0.35毫克/千克体重~0.7毫克/千克体重,连用3周。
(6)治疗性腰椎穿刺:首次“腰穿”是出于诊断目的,只有在出现了新的症状或体征,或为了减轻持久的头痛时才重复“腰穿”。有医生提倡隔一段时间放出一些脑脊液以降颅压,从理论上讲,治疗性腰穿除预防头痛外,还有助于引流蛛网膜下腔的血液,减少粘连及脑积水;但当合并脑出血或脑水肿时,出现脑疵的可能性也非常之大。
(7)外科治疗:经 CT、 MRI、 DSA或血管造影发现动脉瘤适于手术治疗者,应争取及早手术以防复发。如属AVM,手术最好推迟到患者情况良好时进行。合并有脑内血肿者也是手术治疗的指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