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通讯员一般都会有这样两个感觉:一是写稿难,二是见报难。从2005年9月开始,我给“家报”投稿至今已有近8个年头,我做了个大概统计,至今年4月10日,我在“家报”上刊登大大小小稿件409篇,去年在《邮务周刊》上稿21篇。但其实我也经历过稿件杳无音讯的无奈,饱尝过屡投不中的失落。通过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我悟出了一些提高稿件命中率的“秘诀”。
“秘诀”之一:对号入座
摸准脾性,照单下菜。我们有些人对投稿有一定的误解,认为现在干什么都要凭关系,没有关系,稿子写得再好也没用,肯定中不了。文章投出去没有发表,有多种原因,一是你的文章质量不高;二是虽然质量过关但投错了地方,好比将一篇邮政业务经营的稿件投给了党报党刊。每个媒体都有自己的读者群体,同时也会形成自己的特色,像在语言文字、定位、受众结构、采稿倾向上都会形成自己的风格。掌握、摸准媒体脾性的办法就是多读、多看,揣摩一下编辑的口味,看客下菜单,命中率就会大大提高。
看准栏目,门当户对。对于基层通讯员来说,要很好地了解报纸有哪些栏目,各栏目需要什么样的文章,编辑的用稿要求是怎样的,看看近来这些栏目都发表过什么样的文章。此外,还应对报纸的发稿动态、走向以及下一步的报道热点是什么进行研究,然后看看自己撰写的文章适合哪些栏目,投寄时最好注明栏目名称,以便于编辑及时、准确地处理稿件。
瞅准时机,趁热打铁或未雨绸缪。在企业开展任何一项活动之前,应先了解活动的主题,搞清楚这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在心中打好底稿,活动中要仔细观察和认真发掘,活动结束后就能很顺利地写出新闻稿件。要把握好新闻的时效性,否则时效性一过,稿件写出来也没有什么意义了。比如在3月学雷锋日、植树节来临之前,你要及时关注企业的活动动态,及时参与、报道,切记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把稿子投出去,否则过了这个时间段,编辑手上类似的稿件肯定堆积如山,那你的稿件就有可能被“淹没”。
“秘诀”之二:虚心请教
文章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要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新闻稿,必须经过千锤百炼。在初稿完成之后,我们要善于向同仁请教、向专业人士请教、向编辑请教,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我的每一篇大稿,总要跟领导、专业部门的同事一起推敲,从选题立意到布局谋篇,修改个七八次很正常。一篇稿子如果入不了同事、朋友的眼,怎么能过编辑的关?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作为基层通讯员,不要把向编辑请教的过程作为“追稿”、“逼稿”的过程,在虚心请教过程中不要把重点放在稿件能不能发表、什么时候见报上,而是要虚心请教如何才能写得更好。
稿件如果发表了,在激动之余别忘了冷静下来,及时把见报稿件和自己的底稿进行仔细比对,从标题到内容,看一看编辑做了哪些改动。通过学、写、改反复“修炼”,我们的写作水平就会不断提高,稿件的采用率肯定也会随之提高。
“秘诀”之三:找到特色
每次下笔之前,我们首先要判断所要写的对象到底有没有新闻价值,如果不弄清楚这点,就算你花费了再多的心血,稿件投出去估计“沉海”的几率也会很大。企业做任何一项工作都有它的目的性,而这个目的性往往都是围绕当前工作的热点、焦点所展开的,因此,在写新闻稿时不但要真实描述新闻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还要不断地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意义和目的,并且在稿件中要明确点出,这样才能避免写出来的稿件流于形式、缺少内涵,影响稿件的采用。
要善于利用新闻图片。新闻图片是会说话的报道,一张交代清楚、视觉冲击力强的新闻图片胜过千言万语的文字描述,一张好的新闻图片再配几句简短的解说,很容易得到编辑的青睐和读者的喜爱。
“秘诀”之四:标新立异
邮政虽然专业性强,但我们开展的许多服务都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跳出邮政的圈子,善于从邮政同社会生活的接触点上做文章,就会收到不同凡响的效果。如“家报”3月30日第1894期6版的《一份“复印报”十分暖人心》这篇报道,从张大爷收到一份经复印的报纸而引出了一个受到表扬的故事。这样写,角度新颖,就很容易上报。
同一题材的新闻,你写我写大家写,难免落入俗套,但有时我们只需换个角度,就可以耳目一新。因此,我们在写一篇新闻之前,一定要仔细揣摩,选准报道角度,将最具价值的亮点拎出来,切忌面面俱到。尤其是标题要精。看人先看眼,看文先看题。文眼巧不巧、亮不亮,往往决定稿件的采用率。我们基层通讯员向报纸投稿,给编辑的第一印象就是标题,因而容不得半点儿马虎。当然,标题怎样才算好,每个人的标准并不完全一样,但是有三点是最基本的:一是要贴切、醒目、生动;二是要短一些、简洁一些;三是要有个性,切忌人云亦云。
总之,只要平时多写、多练,就能提高自己的新闻写作水平,就能在新闻宣传战线上干出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