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香茗室 2013-05-27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 

            案(语文学科)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由此可见,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 

小学是一个人学习的起始阶段,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这一阶段学习质量的好坏,对孩子的一生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方法就形成于其中了,最后习惯内化为素质。 

因此,开展“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很有必要,尤其适应当前我市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往往它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广泛存在于学习的所有内容中,体现在学习过程里。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习惯是人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规律性的行为方式,一旦形成便难以改变。长期有规律地安排学习的人,便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好处:

(一)好的学习习惯可以通过生物钟、条件反射自动提醒人自觉地去做应该做的事。比如每天早晨及时起床,自觉地为工作、学习做好一切准备。对于一个有良好习惯的人来说,几乎都是靠生物钟、靠条件反射来自动控制的。如果不是靠习惯,这许许多多看似平常的事做起来就会显得手忙脚乱,甚至丢三落四,以至于使人动辄被动,造成心烦意乱。 

(二)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发挥下意识的作用。 

下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习惯的支配。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的下意识会随时随地支配他按照平时习惯了的套路做那些与学习相关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觉中,事情做得轻轻松松,有条有理。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益。 

(三)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调动潜意识为学习服务。 

潜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人的情感和需要支配,受情境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心里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嘴上也在说贪玩不利于学习,今后不再贪玩了,可是鬼使神差地又贪玩了。为什么会这样?这实际是潜意识在支配他,是他的潜意识中有一种强烈的玩的渴望。一个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对学习有一种亲合心理,他从心底里把学习当成了第一需要,当成了乐趣,不学习便难受。这就是潜意识在发挥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孩子越小,越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最容易保留这种习惯。因此,在小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指导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方式方法、目标效果、操作步骤等,从而让学生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自主学习知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便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培养目标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补充、完善小学生学习习惯评价标准。形成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的行为标准,使学习习惯行为准则具有引领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并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从细节入手,把学习习惯的工作抓细,抓实,从分年级学习习惯养成训练内容的细化能够看出这一点。 

4、创设良好的学习习惯氛围,从校内到校外,从课上到课下,教师都做了安排,时刻激励着小学生去做好。 

5、习惯的养成,关键还在于持之以恒的严格训练,在训练中讲清道理,导之以行,这样,长此以往,必然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一、课前习惯 

课前预习的习惯: 

基本要求:按教师或教材要求做好课前预习,寻找听课重点、难点,提高课堂听讲的有效性。 

培养目标: 

1、提前预习课程,每天晚上和上课前,都要对将要学习的课程做简要的预习,了解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通过查字典、查资料寻找答案,也可以向同学、家长询问,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标记出来,以便在课堂上有重点地学习。
    3
、预习时要学会用笔在课本上做不同的标记,如:重点内容在文字下面标△,有疑问的地方在文字下面画线并在旁边写上“?”等,以便在课堂学习时多留心。 

4、预习时要精力集中,培养自己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二、课中习惯 

1、专心上课的习惯 

基本要求: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课堂教学活动,踊跃发言,遵守课堂纪律,积极思考。 

倡导中高年级的学生认真做好课堂笔记。 

培养目标: 

1)课前做好准备,按要求摆放课本及文具。 

2)课堂上认真接受教师指导,专心致志地参与探索,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3)有疑难问题时,及时举手发言。 

4)要善于合作学习,在进行分组实验、动手操作、课外游戏等活动时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2、善于合作的习惯: 

基本要求: 

合作前要独立思考合作中要会交流与倾听合作后要表述反思。善于将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学习资源,以达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协同发展的目的 

培养目标: 

1)乐于将个人的学习活动与集体活动融为一体,互相配合,协调一致。 

2)与同学沟通交流时,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学会表达自己看法,共同解决问题。 

3)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乐于承担组内分担的任务。 

4)学会赞许同伴,愿与他人一起分享合作的体验。 

3、善于交流的习惯 

基本要求:善于倾听他人的见解,养成认真倾听、分析、思考的习惯,善于交流,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表述流利,条理清晰。 

培养目标: 

1)养成认真倾听、分析、思考的习惯。积极踊跃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并不断修正、弥补自己的不足。说话完整,口齿清晰,声音洪亮,仪态端庄。 

2)与人交流时,虚心听取对方的见解,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 

4、勇于质疑的习惯: 

基本要求:培养独立思考、细心观察的能力,善于质疑,勇于实践,形成主动探索的习惯。 

培养目标: 

1)善于发现,勇于实践,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教师请教。 

2)培养独立思考、细心观察的能力,养成主动探索的习惯。 

三、课后习惯 

1、课后复习的习惯: 

基本要求:及时复习功课,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质量。 

培养目标:对所学的内容及时复习、巩固,提高学习效率。 

2、完成作业的习惯: 

基本要求: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规范,按时上交,及时更正。 

培养目标: 

1)按时完成作业。 

2)不抄袭别人的作业。没完成作业主动老师说明理由,并及时补上。 

3)作业完成后及时整理书包,使学习资料在书包中分类放置有序。 

4)作业发下之后要及时修改。 

3、规范书写的习惯: 

基本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和握笔姿势,掌握正确的写字规则和方法,书写规范、工整。 

培养目标: 

1)写字姿势正确。做到的“三个一”(即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桌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坐势端正。坐得自然,两脚放平,身板要直,头部略向前倾。 

3)执笔正确。五指并拢,斜握笔,手腕关节配合,按笔画发展的方向,上下左右灵活动转。 

4)全神贯注。两眼正视纸面,注意汉字的书写。 

5)卷面整洁。书写正确清楚,排列整齐。 

4、多读勤记的习惯: 

基本要求:多读好书,每天阅读课外读物累计不少于30分钟,读书姿势正确。倡导中高年级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 

培养目标: 

1)每天课外阅读时间累计不少于30分钟。 

2)自己订阅的报刊应及时阅读。摘抄课外读物的精彩句段,或在精彩处圈点,记上自己的阅读体会,养成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边读边思考,敢于质问,不懂的地方向他人请教或查工具书解决。 

5、规律作息的习惯: 

基本要求:学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个人的学习计划,按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提高课内外学习效果。 

培养目标: 

1)在家长、教师指导下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生活计划。 

2)认真执行计划,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合理安排学习活动,提高课内外学习效果。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2、家庭和学校相结合。 

3、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与教师的点拨、引导相结合。 

4、知识学习与学习习惯的培养相结合。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评估手段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实践研究,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掌握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层次及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的研究,进行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与健康人格的发展探求,使其通过肯学、爱学、乐学、善学,增长知识,提高素质,完善人格,成为和谐发展有能力的人。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遵循的思路是:前测、访谈、施测、活动实施、反馈、阶段总结、再实施、结题总结等过程。 

本课题的检测和评估手段: 

实验中期学习习惯量表(教师评定、学生自评):实验后期学习习惯评价表、 

班级氛围(环境)问卷。 

五、 本课题的实施步骤 

1、实验准备阶段(20097月-20101) 

对学生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做好相关的调查研究工作。组建研究队伍,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研究的人员分工,制定和论证课题实验方案,确定最终研究方案。明确各人的分工和职责,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加强理论学习,充实教育理论和教科研知识,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为开展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验研究阶段(20101月—20123) 

1)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扎实开展课题研究。 

2)实验教师定期做引领课、研讨课,分析、总结典型的教学案例。 

3)定期做好阶段性小结,研究阶段性成果,撰写研究论文,形成文字性材料。 

4)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调整课题研究思路,并做好课题的检测工作。 

5)整理课题原始材料和研究材料。 

6)深入分析研究、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形成全面而深刻的研究性成果。 

7)课题组成员上公开课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3、实验总结阶段(20123月—7月): 

后期成果处理,形成结题研究报告,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结题活动。筹备结题,聘请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听取课题的汇报,接受专家评估。  

六、保障措施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加强指导,并进行及时检查和督促。经过课内若干时间的练习,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了,再逐渐由课内向课外发展,加上家长在家庭范围内的监督和规范,再靠孩子多次反复实践,三方面形成合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巩固下来。由此可见,孩子自身和家长在良好学习习惯形成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学生方面: 

1、制定好计划 

    让学生尝试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本人的学习习惯,制定一份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计划。例如:分析自己目前学习习惯的现状,看看哪些习惯现阶段已经养成,哪些尚未达成,哪些安排在下阶段继续努力,从而做到心中有数。 

2、做到坚持不懈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经过长期的、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因此孩子们心里必须有这样一个概念,学习习惯的养成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当学习习惯一旦有了雏形的时候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做到持之以恒。 

家长方面: 

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严格要求。大多数习惯是行为达到自动化后才出现了。在行为向自动化发展和转变的过程中,严格的行为要求和按要求行为是必要的。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对有利于孩子发展的主要方面,都应该有一些基本且严格的行为要求。如起居作息有规律、均衡饮食、合理锻炼、认真作业、物品整齐、清洁卫生、衣着整洁、礼貌待人等。 

除了严格,家长还得适时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时时鼓励孩子与坏习惯作斗争。将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相结合,以表扬、精神鼓励为主。 

七、预期研究成果 

我们将把此项课题逐步完善,健全小学生36年级良好的学习习惯评价标准,逐步形成规模化,并不断创新,使之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学生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写出详尽的结题报告,完成教育论文若干篇。 

八、课题参加人员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    

           案(数学学科)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由此可见,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 
   
小学是一个人学习的起始阶段,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这一阶段学习质量的好坏,对孩子的一生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方法就内化于其中。因此,开展“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很有必要,尤其适应当前我市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往往它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广泛存在于学习的所有内容中,体现在学习过程里。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习惯是人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规律性的行为方式,一旦形成便难以改变。长期有规律地安排学习的人,便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好处:
 
   
一、好的学习习惯可以通过生物钟、条件反射自动提醒人自觉地去做应该做的事。比如每天早晨及时起床,自觉地为工作、学习做好一切准备。对于一个有良好习惯的人来说,几乎都是靠生物钟、靠条件反射来自动控制的。如果不是靠习惯,这许许多多看似平常的事做起来就会显得手忙脚乱,甚至丢三落四,以至于使人动辄被动,造成心烦意乱。 
   
二、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发挥下意识的作用。 
   
下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习惯的支配。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的下意识会随时随地支配他按照平时习惯了的套路做那些与学习相关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觉中,事情做得轻轻松松,有条有理。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益。
   
三、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调动潜意识为学习服务。
   
潜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人的情感和需要支配,受情境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心里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嘴上也在说贪玩不利于学习,今后不再贪玩了,可是鬼使神差地又贪玩了。为什么会这样?这实际是潜意识在支配他,是他的潜意识中有一种强烈的玩的渴望。一个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对学习有一种亲合心理,他从心底里把学习当成了第一需要,当成了乐趣,不学习便难受。这就是潜意识在发挥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孩子越小,越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最容易保留这种习惯。因此,在小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指导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方式方法、目标效果、操作步骤等,从而让学生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自主学习知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便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培养目标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补充、完善小学生学习习惯评价标准。形成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的行为标准,使学习习惯行为准则具有引领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并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从细节入手,把学习习惯的工作抓细,抓实,从分年级学习习惯养成训练内容的细化能够看出这一点。    

 4、创设良好的学习习惯氛围,从校内到校外,从课上到课下,教师都做了安排,时刻激励着小学生去做好。    

 5、习惯的养成,关键还在于持之以恒的严格训练,在训练中讲清道理,导之以行,这样,长此以往,必然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一、课前习惯    

课前预习的习惯:    

基本要求:按教师或教材要求做好课前预习,寻找听课重点、难点,提高课堂听讲的有效性。    

培养目标:    

1、提前预习课程,每天晚上和上课前,都要对将要学习的课程做简要的预习,了解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通过查资料寻找答案,也可以向同学、家长询问,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标记出来,以便在课堂上有重点地学习。    

3、预习时要学会用笔在课本上做不同的标记,如:在重点内容下面标△,在有疑问的地方写上“?”等,以便在课堂学习时多留心。    

4、预习时要精力集中,培养自己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二、课中习惯    

1、专心上课的习惯    

基本要求: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课堂教学活动,踊跃发言,遵守课堂纪律,积极思考。    

倡导中高年级的学生认真做好课堂笔记。    

培养目标:   

1.课前做好准备,按要求摆放课本及文具。    

2.课堂上认真接受教师指导,专心致志地参与探索,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3.有疑难问题时,及时举手发言。    

4.要善于合作学习,在进行分组实验、动手操作、课外游戏等活动时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2、善于合作的习惯:    

基本要求:    

 合作前要独立思考合作中要会交流与倾听合作后要表述反思。善于将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学习资源,以达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协同发展的目的    

 培养目标:    

1.乐于将个人的学习活动与集体活动融为一体,互相配合,协调一致。    

2.与同学沟通交流时,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学会表达自己看法,共同解决问题。    

3.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乐于承担组内分担的任务。    

4.学会赞许同伴,愿与他人一起分享合作的体验。   

3、善于交流的习惯    

    基本要求:善于倾听他人的见解,养成认真倾听、分析、思考的习惯,善于交流,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表述流利,条理清晰。    

培养目标:    

1.养成认真倾听、分析、思考的习惯。积极踊跃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并不断修正、弥补自己的不足。说话完整,口齿清晰,声音洪亮,仪态端庄。    

2.与人交流时,虚心听取对方的见解,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    

4、勇于质疑的习惯:    

基本要求:培养独立思考、细心观察的能力,善于质疑,勇于实践,形成主动探索的习惯。    

培养目标:    

1.善于发现,勇于实践,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教师请教。    

2.培养独立思考、细心观察的能力,养成主动探索的习惯。    

三、课后习惯    

1、课后复习的习惯:    

基本要求:及时复习功课,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质量。    

培养目标:对所学的内容及时复习、巩固,提高学习效率。    

2、完成作业的习惯:    

基本要求: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规范,按时上交,及时更正。    

培养目标:    

1.按时完成作业。    

2.不抄袭别人的作业。没完成作业主动老师说明理由,并及时补上。    

3.作业完成后及时放入书包中。    

4.作业发下后及时修改。    

3、规范书写的习惯:    

基本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和握笔姿势,掌握正确的写字规则和方法,书写规范、工整。    

培养目标:    

1.写字姿势正确。做到“三个一”(即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桌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坐势端正。坐得自然,两脚放平,身板要直,头部略向前倾。    

3.执笔正确。五指并拢,斜握笔,手腕关节配合,按笔画发展的方向,上下左右灵活动转。    

4.全神贯注。两眼正视纸面,注意数字和文字的书写。    

5.卷面整洁。书写正确清楚,排列整齐。    

4、多读勤记的习惯:    

基本要求:多读好书,每天阅读课外读物累计不少于30分钟,读书姿势正确。倡导中高年级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    

培养目标:    

1.每天课外阅读时间累计不少于30分钟。    

2.自己订阅的报刊应及时阅读。在精彩处圈点,记上自己的阅读体会,养成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边读边思考,敢于质问,不懂的地方向他人请教或查工具书解决。    

 5、规律作息的习惯:    

基本要求:学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个人的学习计划,按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提高课内外学习效果。    

培养目标:    

1.在家长、教师指导下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生活计划。    

2.认真执行计划,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合理安排学习活动,提高课内外学习效果。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2、家庭和学校相结合。    

3、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与教师的点拨、引导相结合。    

4、知识学习与学习习惯的培养相结合。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评估手段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就是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实践研究,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掌握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层次及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的研究,进行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与健康人格的发展探求,使其通过肯学、爱学、乐学、善学、增长知识,提高素质,完善人格,成为和谐发展有能力的人。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遵循的思路是:    

前测、访谈、施测、活动实施、反馈、阶段总结、再实施、结题总结等过程。    

本课题的检测和评估手段    

实验中期学习习惯量表(教师评定、学生自评):实验后期学习习惯评价表。    

班级氛围(环境)问卷。    

五、 本课题的实施步骤:    

1、实验准备阶段(20097月-20101)    

对学生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做好相关的调查研究工作。组建研究队伍,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研究的人员分工,制定和论证课题实验方案,确定最终研究方案。明确各人的分工和职责,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加强理论学习,充实教育理论和教科研知识,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为开展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验研究阶段(20101月—20123)    

1)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扎实开展课题研究。    

2)实验教师定期做引领课、研讨课,分析、总结典型的教学案例。    

3)定期做好阶段性小结,研究阶段性成果,撰写研究论文,形成文字性材料。    

4)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调整课题研究思路,并做好课题的检测工作。    

5)整理课题原始材料和研究材料。    

6)深入分析研究、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形成全面而深刻的研究性成果。    

7)课题组成员上公开课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3、实验总结阶段(20123月—7月):后期成果处理,形成结题研究报告,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结题活动。筹备结题,聘请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听取课题的汇报,接受专家评估。     

    六、保障措施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加强指导,并进行及时检查和督促。经过课内若干时间的练习,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了,再逐渐由课内向课外发展,加上家长在家庭范围内的监督和规范,再靠孩子多次反复实践,三方面形成合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巩固下来。由此可见,孩子自身和家长在良好学习习惯形成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学生方面:    

    1、制定好计划    

    让学生尝试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本人的学习习惯,制定一份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计划。例如:分析自己目前学习习惯的现状,看看哪些习惯现阶段已经养成,哪些尚未达成,哪些安排在下阶段继续努力,从而做到心中有数。    

    2、做到坚持不懈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经过长期的、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因此孩子们心里必须有这样一个概念,学习习惯的养成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当学习习惯一旦有了雏形的时候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做到持之以恒。    

家长方面:    

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严格要求。大多数习惯是行为达到自动化后才出现了。在行为向自动化发展和转变的过程中,严格的行为要求和按要求行为是必要的。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对有利于孩子发展的主要方面,都应该有一些基本且严格的行为要求。如起居作息有规律,均衡饮食、合理锻炼、认真作业、物品整齐、清洁卫生、衣着整洁、礼貌待人等。 

除了严格,家长还得适时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时时鼓励孩子与坏习惯作斗争。将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相结合。    

七、预期研究成果    

我们将把此项课题逐步完善,健全小学生36年级良好的学习习惯评价标准,逐步形成规模化,并不断创新,使之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学生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写出详尽的结题报告,完成教育论文若干篇。    

八、课题参加人员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英语学科)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小学生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这个年龄段是人形成终身习惯和打好学习基础、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机。从小养成好习惯,受益终生。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如: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倾听、敢说、敢质疑、善于合作、认真完成作业等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它,学生可以轻松快捷地学好知识。反之,一个人如果养成书写潦草、上课边学边玩、自我管理能力差、学习效率低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增加学习的负担,而且有损于身体健康。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因此,在英语课堂上开展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很有必要,尤其适应当前我市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习惯是人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规律性的行为方式,一旦形成便难以改变。长期有规律地安排学习的人,便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从心底里把学习当成了乐趣,这就是潜意识在发挥作用,而且受益终生。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孩子越小,越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在小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指导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方式方法、目标效果、操作步骤等,从而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便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补充、完善小学生学习习惯准则。使学习习惯行为准则具有引领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并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很多,我们从中选取几个最基本的适合英语学习的习惯,从细节入手,把学习习惯的培养抓细,抓实。
        4.创设良好的学习习惯氛围,从校内到校外,从课上到课下,教师都做了安排,时刻激励着小学生去做好。
        5.习惯的养成,关键还在于持之以恒的严格训练,在训练中讲清道理,导之以行,这样,长此以往,必然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课前习惯
        课前预习的习惯:
基本要求:按教师或教材要求做好课前预习,寻找英语知识点。提高课堂听讲的有效性。
培养目标:
      1)提前预习课程,每天晚上和上课前,都要对将要学习的课程做简要的预习,了解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通过查资料寻找答案,也可以向同学、家长询问,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标记出来,以便在课堂上有重点地学习。
     3)预习时要学会用笔在课本上做不同的标记,如:重点内容在文字下面标△,有疑问的地方在文字下面画线并在旁边写上等,以便在课堂学习时多留心。
     4)预习时要精力集中,培养自己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2、课中习惯
        专心上课的习惯:
        基本要求: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课堂教学活动,踊跃发言,遵守课堂纪律,积极思考。
倡导高年级的学生认真做好课堂笔记。
        培养目标:
      1)课前做好准备,自觉检查课本、课堂练习本,必须的文具按要求放好。预备铃一响就安静下来,小憩收心。唱唱英文歌或chant,营造英文气氛。教师对学生上课时怎样坐,回答时怎样站等都要提出明确要求,培养学生认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习惯,反映出学生的精神面貌。
     2)良好的上课习惯,要求学生遵守纪律,专心听讲;主动积极,大胆开口;声音响亮,流利朗读;服从指挥,快乐游戏。有疑难问题时,及时举手发言。
     3)要善于合作学习,在进行小组活动、游戏、表演等活动时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4)在功能教室上课以及放学回家,要将桌面整理干净,并摆好桌椅。
        善于合作的习惯:
        基本要求:
        合作前要独立思考,合作中要会交流与倾听,合作后要表述和反思。善于将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学习资源,以达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协同发展的目的。
培养目标:
     1)乐于将个人的学习活动与集体活动融为一体,互相配合,协调一致。
     2)与同学沟通交流时,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学会表达自己看法,共同解决问题。
     3)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乐于承担组内分担的任务。
     4)学会赞许同伴,愿与他人一起分享合作的体验。
        善于交流的(听、说)习惯:
        基本要求:善于倾听他人的见解,养成认真倾听、分析、思考的习惯,善于交流,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表述流利,条理清晰。
        培养目标:
     1)养成认真倾听、大胆开口、流利表达的习惯。积极踊跃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并不断修正、弥补自己的不足。说话完整,口齿清晰,声音洪亮,仪态端庄。学习英语是从起步的。的前提,只有听得清,听得懂,才能说得准,说得好。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听教师或者录音的示范发音,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动,大胆开口说英语,是英语学习所必需的。朗读英语有利于培养学生语音、语调、节奏、语感等,也有助于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随时纠正学生朗读的不良倾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读的习惯。
         (2)与人交流时,虚心听取对方的见解,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不讥笑别人的错误。
        勇于质疑的习惯:
        基本要求:培养独立思考、细心观察的能力,善于质疑,勇于实践,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培养目标:
      1)勇于实践,积极参与各学科综合活动,学习调查、访问、搜集整理文字图片资料、撰写活动报告等实践方法。
      2)培养独立思考、细心观察的能力及善于质疑、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3、课后习惯
        课后复习的习惯:
        基本要求:及时复习功课,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培养目标:养成每天定时口语操练、朗读、背诵的习惯。对当天学习的内容及时复习巩固,需要记忆的单词、语句、课文等记忆准确,流利表达,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提高学习效率。
        完成作业的习惯:
        基本要求: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专心细致,认真审题,书写规范,按时上交,及时更正。
        培养目标:
      1)当天的作业要当天完成,在做完老师布置作业的前提下,有余力的学生要养成自主设计和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2)独立、认真、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类作业,不抄袭别人的作业。没完成作业主动向老师说明理由,并及时补上。
      3)写完作业后把作业放人书包中,并整理书包,使学习资料在书包中分类放置有序。
     4)当作业本、练习本、试卷等发下之后,首先查看老师的批改,对老师指出的错误必须及时改正,不放过一个错误。
        规范书写的习惯:
基本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和握笔姿势,掌握正确的写字规则和方法,书写规范、工整。
       培养目标:
     1)做作业时要专心,不边玩边写,不边吃边写,书写时想好再下笔。
     2)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足平、臂开,做到三个一:眼睛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握笔处离笔尖一寸。字迹工整,书写规范。
     3)不在书本上乱涂乱画,养成写字垫纸的好习惯,不随便撕作业纸,保持作业本的清洁和完整无缺。
     4)英文字母、单词和句子的书写开始都应让学生在四线三格上进行,要求大小写、笔顺、格式、词距、标点符号正确。
     5)写完作业必须认真仔细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多读勤记的习惯:
        基本要求:多读好书,每天阅读英文课外读物累计不少于15分钟,读书姿势正确。倡导高年级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
        培养目标:
     1)每天课外阅读时间累计不少于15分钟,每周背诵英文句子不少于7句。
     2)自己订阅的英文报刊应及时阅读。摘抄课外读物的精彩句段,或在精彩处圈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边读边思考,敢于质问,不懂的地方向他人请教或查工具书解决。
        规律作息的习惯:
        基本要求:学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个人的学习计划,按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提高课内外学习效果。
        培养目标:
      1)在家长、教师指导下制定生活、读书、活动计划,制定切合实际的每周、每月、每学期学习目标、学习计划。
      2)认真执行计划,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合理安排学习活动,提高课内外学习效果。
      (三)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2.家庭和学校相结合。
        3.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与教师的点拨、引导相结合。
        4.知识学习与学习习惯的培养相结合。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评估手段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就是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掌握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与健康人格的发展探求,使其通过肯学、爱学、乐学、善学、增长知识,提高素质,完善人格,成为和谐发展有能力的人。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遵循的思路是:前测、访谈、施测、活动实施、反馈、阶段总结、再实施、结题总结等过程。
        本课题的检测和评估手段
        实验中期学习习惯量表(教师评定、学生自评):实验后期学习习惯评价表。

         五、本课题的实施步骤:

      (一)实验准备阶段(20097月-20101)
对学生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做好相关的调查研究工作。组建实验研究队伍,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研究的人员分工,制定和论证课题实验方案,确定最终研究方案。明确各人的分工和职责,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加强理论学习,充实教育理论和教科研知识,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为开展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研究阶段(20101—20123)
        1.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扎实开展课题研究。
        2.实验教师定期做引领课、研讨课,分析、总结典型的教学案例。
        3.定期做好阶段性小结,研究阶段性成果,撰写研究论文,形成文字性材料。
        4.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调整课题研究思路,并做好课题的检测工作。
        5.整理课题原始材料和研究材料。
        6.深入分析研究、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形成全面而深刻的研究性成果。
        7.课题组成员上公开课,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三)实验总结阶段(20123—7月):
        后期成果处理,形成结题研究报告,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结题活动。
筹备结题,聘请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听取课题的汇报,接受专家评估。

        六、保障措施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加强指导,并及时检查和督促。经过课内若干时间的练习,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了,再逐渐由课内向课外发展,加上家长在家庭范围内的监督和规范,再依靠孩子多次反复实践,三方面形成合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巩固下来。由此可见,孩子自身和家长在良好学习习惯形成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学生方面
         1、制定好计划 让学生尝试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一份适合自己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计划。例如:分析自己目前学习习惯的现状,看看哪些习惯现阶段已经养成,哪些尚未达成,哪些安排在下阶段继续努力,从而做到心中有数。
        2、做到坚持不懈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经过长期的、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因此孩子们心里必须有这样一个概念,学习习惯的养成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当学习习惯一旦有了雏形的时候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做到持之以恒。

        家长方面
        父母对孩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要求要具体。大多数习惯是行为达到自动化后才出现的。在家庭教育中,对有利于孩子发展的主要方面,都应该有一些基本且严格的行为要求。如起居作息有规律,均衡饮食、合理锻炼、学习习惯、物品整齐、清洁卫生、衣着整洁、礼貌待人等。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如下: 1、训练应持之以恒。对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行的,这是一个长期努力的结果。2、训练应强调严格二字,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疼爱,"算 了,今天饶你一次",可不知有一就有二,孩子一次次不按要求做,家长一次次妥协,最后什么习惯也不会养成。3、应注意调动孩子的积极性。除了严格,家长还得适时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时时鼓励孩子与坏习惯作斗争。将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相结合,以表扬、精神鼓励为主。

         七、预期研究成果
        我们将把此项课题逐步完善,健全小学生学习习惯评价标准,并不断创新,使之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使学生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写出详尽的结题报告,完成教育论文若干篇。

         八、课题参加人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