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坦克杀手A-10攻击机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昵称1531686 2013-05-30
A—10(雷电,俗称疣猪)是单人亚音速攻击机,是目前美国空军的主力近距支援攻击机。主要用于攻击坦克、装甲车群和战场上的活动目标及重要火力点。1967年开始研制,1975年开始装备部队,1984年3月停产,共交付美空军713架。型别有A型(基本型)和B型(双座全天候型)。

  1966年9月美国空军正式展开攻击机试验计划(Attack Experimental),并且于1967年3月对21家公司发出需求与征求专案计划书,并同步进行如装甲的安排与位置、燃料和液压跟其他系统的布线与保护,以及何处需要多套备份系统等研究方案 。在这个阶段各公司研究的对象大多是类似堪培拉轰炸机大小,双涡轮螺旋桨发动机,重量约在40000到60000磅(18144到27216公斤)范围,生产成本每架约在1百50万美金的机型。1969年将设计目标重量改为35000磅(15876公斤),动力则改成是涡轮扇发动机,每架生产成本却要求降至1百万美金。计划中改用涡轮扇发动机的原因包括发动机与机身的距离可以缩短以及安装和维修时比较简单,同时所散发出的红外线讯号较低,噪音也较小。
  1970年AX的设计需求定案,发动机机型的选择留给参与的厂商决定,不过要求涡轮扇发动机的推力需要在7000到10000磅之间。其他的项目包含:
  能携带9500磅(4309公斤)武器装备,在指定地区巡逻两个小时下的作战半径为250英里(402公里)。
  起飞距离需低于4000英尺(1219米)。
  机动性高,足以在1000英尺(305米)云层高度以下运动自如。
  要求简化维修,以降低前线机场操作的难度。
  预计将部署600架飞机,故要求每一架的采购成本为140万美金(1970年币值)。
  除此之外,美国国防部决定采用“先飞再买”(Fly-before-Buy)的新采购制度,试图利用竞争的方式压低成本和提高原型机的性能期望。需求案1970年5月下发给12家公司,其中波音、西斯纳飞行器公司、费尔柴德、通用动力、洛克希德与诺斯洛普公司等公司纷纷提出他们的设计方案,12月空军宣布由诺斯洛普公司和费尔柴德两家公司的设计案获选进入原型机设计与竞标阶段。1971年美国空军将飞机的正式编号送交两家公司:诺斯洛普为YA-9,费尔柴德为YA-10。
  YA-10第一架原型机在1972年5月10日进行第一次飞行,YA-9则是在该月底进行第一次试飞。
  1991年的第一次波斯湾战争,让A-10终于有机会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在包含其中的“沙漠风暴”和“Operation Noble Anvil”等战役中,144架A-10机群出了将近8100次任务,一共摧毁了伊拉克1,000台以上的坦克、2,000台其他战斗车辆以及1,200个火炮据点,外加部份的雷达设施和机动性高的飞毛腿导弹发射器。整个战争期间仅仅只有五架A-10被击落,且皆是未超过规范高度而遭击落的,这数字远远低于当初美国参谋总部原先的预期,A-10逐渐受到了重视。
  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碍于当时美国克林顿政府的政策,深恐美国军机被击落和造成美军伤亡,A-10当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战果。到了2001年美军入侵阿富汗的反恐战争时,A-10刚开始时也没参与任何攻击行动,之后被分派到了Bagram空军基地,开始参予了多项战役。在这次战役中,相关的政治限制较之前来的少,因此A-10这次得到的战果远比1999年时好。到了第二次海湾战争开打后,在2003年共有60架A-10被分派到了在伊拉克执行任务,并取得部分战果,但其中一架在巴格达机场附近遭伊军防空炮火击落。
  A-10的驾驶员常被外界认为时常胡乱开火,原因在于其两次误击友军的不良纪录。在1991年第一次波湾战争期间,A-10攻击了两辆英军的装甲运兵车造成9名士兵死亡;而后在2003的入侵伊拉克战争中,又有两辆英军的侦查车被A-10攻击。然而A-10的任务完成率仍然十分高,高达95.7%,并参与了8,100次突袭以及发射了联军90%以上的AGM-65小牛导弹。
  A-10预计将在2028年才从美国空军除役,到时候将会被新式的F-35(联合打击战机)给取代。在这替换期间仍进行许多升级作业,例如2005年所进行的FCS(电传飞控)、ECM(电子对抗装置)及精灵炸弹投掷系统的套件升级。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木制模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开始生产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